大唐孽子(校对)第1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6/2214


九条浩之背后除了代表楚王府之外,大唐的各个商家,也都是愿意让九条浩之代替自己去跟新罗人交涉。
别看大唐的勋贵世家之间,在国内也有非常大的竞争。
但是出了国门,大家的合作往往多过于竞争。
特别是在楚王府开拓的海外市场上面,不管是五姓七望旗下的商人,还是其他相对独立的商家,都是以楚王府为尊的。
因为这样做,对大家都有好处。
“嗯,朝廷在平壤和汉城都有租界,这一次在金城,应该也会采取类似的方法。
到时候,这租界一旦设立起来,那就是相当于朝廷在新罗埋下了一根粗大的钉子,新罗人要是敢不听话,后果可就很严重了。”
贺健对新罗王国没有什么好印象。
在他看来,最好朝廷就直接把朝鲜半岛上的各个国家都给平了,直接成立一个朝鲜道。
不过,这只是他个人的观点。
李宽并不同意。
对于李宽来说。采取一个控制成本更低的方式,其实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方式。
一味地扩大大唐的领土规模,最终会导致大唐国内的矛盾变得越来越强烈,最终带来不可预测的困难。
所以对于海外领土,除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李宽基本上都是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来间接的控制。
“金胜曼既然做了这么一个大决定,肯定也是深思熟虑。利弊分析,她比我们更早之前就已经思考过了。
依我看来,这个变化,对新罗王室来说,很可能不是一个好事,但是对于新罗百姓来说,却算是一个福音。
这些百姓,不见得就那么在乎是谁在统治自己,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变得更好。
而全面唐化,意味着新罗可以获得大唐的许多支持,长安城作坊城的许多作坊都会来到金城开设分号。
金胜曼已经命人在金城外面专门平整土地,准备修建一座属于新罗的作坊城了。”
九条浩之对于金城发生的事情,自然是了然于胸。
金胜曼准备修建作坊城这样的事情,自然也瞒不住,也根本就没有想要隐瞒。
“是的,所以其实有的时候,我还是有点佩服金胜曼的,这可是比一般男子更有魄力的一个女人啊。”
第1327章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大唐股票交易所在贞观二十年的开业第一天,就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上涨潮。
但凡是作坊城中的各个作坊,股票价格都有了大小不一的涨幅。
毕竟,新罗人向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两百万贯用来购买各种各样的货物,引入各种作坊,对大唐的经济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利好。
因为这意味着大量的订单将要飞奔而来。
“郎君,新罗人如今大力鼓励唐人去金城修建作坊,不仅给了三年免除赋税,五年内赋税减半的优惠。
在金城外面的作坊城中开设作坊,土地价格几乎低到跟白送一样,我觉得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把我们的自行车作坊和四轮马车作坊开设到金城去。”
城南马车行之中,韦掌柜跟韦思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几天,《大唐日报》上面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报道,韦掌柜对金城的情况也算是比较了解了。
一直以来,由于运输不大方便,四轮马车在金城售卖的数量很少。
自行车虽然卖的稍微好一点,但是价格比较昂贵,整体的销量也比较一般。
如果能够把四轮马车和自行车放到金城本地生产,那么成本肯定会大幅下降。
特别是四轮马车,大部分的零件都是木头制作的。
只需要把核心零件从长安城运输到金城去,立马就可以大大的实现成本下降。
“金城距离长安城有数千里的距离,如果在那里开设作坊的话,管理起来应该是非常不方便的吧。”
韦思仁没有去过金城,他甚至都没有离开过大唐,没有离开过长安城。
所以对于韦掌柜的提议,他显然是有些顾虑的。
“金城距离长安城是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如果从登州出发的话,其实也就是十天不到的路程,算是很方便了。
如今,金城到大唐之间,已经有了成熟的运输路线,甚至《大唐日报》都有自己的飞鸽传书的渠道,消息传递其实比想象的要快很多。
岭南道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城,金城那边发生的事情,我们可能已经知道了。”
韦掌柜自然知道自家郎君在顾虑什么,所以拼命的在打消他的顾虑。
城南马车行在国内是没有机会超过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了。
至少韦掌柜自己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但是如果在金城能够捷足先登,实现海外销量的逆转,倒是很有可能。
以金城为中心,城南马车行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四轮马车售卖到朝鲜半岛各个王国。
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加起来,那也是有超过一千万人了。
“这一次新罗人的钱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大唐皇家钱庄手中,而大唐皇家钱庄又是完全听楚王府的话。
在金城修建四轮马车作坊是有利可图的事情,楚王府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吧?
到时候我们怎么才能确保自己在金城能够比得上奔驰四轮马车作坊呢?”
韦思仁在楚王府的手中吃过了很多次亏,显然这一次不想再吃一次。
“郎君,您说的没有错,新罗人借的两百万贯钱,都是掌握在大唐皇家钱庄手中。
但是在金城独资修建作坊的话,并不需要新罗人出什么钱,跟大唐皇家钱庄没有什么关系。
并且,正因为这一次楚王府涉及的利益比较深,为了避嫌,他们在非关键的领域,反倒是有可能不插手。
就像是四轮马车,一旦我们放出风声要在金城修建作坊,那么很可能奔驰四轮马车这一次就不去那里修建作坊了。”
韦掌柜会有这样的判断,显然也是基于过往对楚王府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的。
他发现,相比四轮马车,似乎楚王府更加重视永久自行车作坊。
大不了到时候自己在金城只生产四轮马车,把自行车的业务让给楚王府。
大家一起划分好市场,一起挣新罗人的钱。
在队伍外族人方面,从过往的情况来看,楚王府还是很愿意跟大家合作的。
“新罗人这一次的动静搞的那么大,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其他哪家准备去金城修建作坊吗?”
韦思仁显然还是有点担心。
这人生地不熟的,到时候要是韦家在金城被人坑一把,那丢人可就丢大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还是有挺多作坊都有兴趣的。当然,大部分的人只是考虑去金城开设商铺,不一定在那里修建作坊。
因为对他们来说,把货物运输到金城,其实并不算特别麻烦。
但是我们的马车不一样,从长安城运输过去的话,根本就不现实。”
“朝廷不是说支持新罗人引进水泥制作、蜂窝煤制作等技术吗?难道就没有人去金城开设水泥作坊和蜂窝煤作坊?”
“郎君,水泥作坊和蜂窝煤作坊这些东西,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属于新罗人重点需要引入的作坊,应该会走技术引进的路子,不会直接请我们的人过去开设作坊。”
虽然朝廷对待新罗的一些政策还没有具体出炉,但是许多消息其实已经在商圈传开来了。
为何不管是什么年代,大家都喜欢搞圈子文化?
那就是因为圈子里面大家可以共享信息,互相扶持,彼此获得好处。
“你可以先准备一下,如果到时候风向明确了,那么可以先在金城开设一个组装作坊。
所有的零件从长安城运输过去,在金城当地组装。
一旦形势不错,我们再进一步的推进一部分的零件在金城本地生产。”
思考了一会之后,韦思仁最终做了一个折中的选择。
这个选择倒是很有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