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0/2214


甚至新房卖不好,会直接影响旧房的价格,甚至导致连锁反应也不奇怪。
毕竟,对于大唐百姓来说,一栋房子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明明有许多更好的挣钱方式的话,大家也不愿意把钱投到房产购买之中。
“就作坊城那点房子,哪能那么容易就供过于求呢。长安城那么多人,你只要多发掘一些潜在的购房者,让他们进入到我们的房市之中,这一期的五百套房子,自然就很容易售卖出去了。”
李宽对作坊城房子的信心,显然要比王富贵强很多。
在他看来,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华夏人,对于房产都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偏执的。
虽然现在看起来多了很多投资渠道,但是并没有什么投资是稳挣不赔的。
哪天大唐股票交易所来一波大跌,大家就知道什么叫做“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了。
“长安城的人口是很多,可是有能力购买我们作坊城的房子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这一期的楼盘,推的都是大面积的院子,随便一套房子都是要一千贯钱以上,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买得起呢。”
王富贵心中很是苦涩。
做下属的,最怕碰到这种情况了。
领导觉得事情很简单,你却是觉得难如登天。
这个时候,干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麻烦大了。
“五百套房子而已,这段时间长安城里不是来了不少新罗的勋贵子弟吗?哪怕是没有五百人,两百人总是有的吧?
再加上去年番邦属国的一些勋贵子弟也陆续来到长安城求学,这些人都是非常优质的购房客户啊。”
很显然,李宽把那帮番邦属国的勋贵子弟当成是新的韭菜了。
作坊城是楚王府的发展重点,其中一半的面积是用来修建作坊,另外一半的面积用来修建房屋。
到现在为止,整个作坊城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一半的土地的开发,已经真正的形成了一座新城。
不过,很显然这还没有达到李宽的期望。
这个时候,自然不能出现房子卖不动的情况啦。
“王爷,这些人口袋中是有一些钱财,但是他们一般都是来大唐求学或者游学,顶多待个三四年时间就回国了。
买房子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呢。”
王富贵显然也是知道长安城里的变化。
不过,他并不是很看好李宽的提议。
“怎么就没有吸引力了呢。你要让他意识到购买作坊城的房子,这不是在花钱,这是在投资挣钱。
你把作坊城最近几年的价格走势告诉他们,再把大唐皇家钱庄的购房贷款优惠政策告诉他们。
总之就是要让他们去作坊城购买房子,哄也好,骗也好,各种手段一起上。”
李宽对那些番邦异族的所谓贵族子弟,可没有什么好感。
这韭菜不割一波,对不起自己啊。
“那……那我再试一试。可能需要大唐皇家钱庄好好的配合一下。
这一次,新罗王国向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了两百万贯,其他一些勋贵人家也有金额不等的借贷,他们对大唐皇家钱庄应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李宽都已经把话说的那么直白了,王富贵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没问题啊。你要让这帮人知道,他们只需要支付一成的首付款,就可以买下价值上千贯的房子,过个几年等到他们离开长安城的时候,这些房子的价格可能已经翻一番了。他们相当于是凭空挣了上千贯钱呢。”
购房贷款对于大唐皇家钱庄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不过一成首付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觉得还是有可能可以说服他们的。毕竟一成首付的情况,对于这些新罗勋贵子弟来说,应该是没有任何压力的。
这些人来到我们大唐,基本上都是携带了大量的钱财,不想被我们鄙视。”
王富贵听到李宽同意大唐皇家钱庄按照一成的首付方式去支持新罗人购房,心中立马松了一口气。
全款购房跟一成首付购房,这个给人带来的压力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万一到时候有人还不起房贷的话,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王富贵又有点担心了。
“呵呵,这些人都是有名有姓,有家有室的,谁还不起房贷,我们有的是方法让他们还得起。”
要是碰到大唐自己的百姓还不上房贷,那还真可能是一件麻烦事。
但是对于李宽来说,新罗人还不上,那还真没有什么压力。
不说到时候可以闭着新罗使臣府的人去把这个款子出了,就是大唐驻扎在金城的一千名精锐,就可以直接上门催债。
到时候要还的可就不是只有房贷了。
“那我明白了,等会我就去一趟大唐皇家钱庄,然后再去新罗使臣府走一趟。
那个金胜强,应该还是比较识相的,如果他能够配合帮忙劝说那些勋贵子弟来买房,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1332章
触动
新罗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要说谁的压力最大,百济绝对是算一个的。
虽然当初在应对高句丽的时候,他们两个国家也一度联手。
但是高句丽这个强国,早就灰飞烟灭了。
这个时候,两个国家原本存在的各种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又冒了出来。
特别是百济被倭国人欺负,侵占了一部分国土,但是新罗人却是无动于衷,没有给百济任何的帮忙。
这两个国家曾经的友好关系,实际上名存实亡了。
当然,在如今的半岛背景下,他们倒也不至于兵戈相见。
“使臣,现在整个长安城的商家,都在想着怎么跟新罗人做生意,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以后要是我们百济跟新罗有了什么冲突,大唐肯定是站在新罗人那一边的啊。”
百济使臣府邸,燕洪面露担忧的跟沙宝交谈着自己的意见。
他们两也都算是大唐通了,在长安城已经驻扎了好几年。
但是正因为熟悉长安城,他们更是知道各种各样的商业合作背后,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在大唐,上了规模的作坊和铺子,往往背后都有勋贵世家的影子在里头。
单纯平民百姓的作坊能够做的规模那么大的,还是比较少数。
也就是这几年在观狮山书院和楚王府的扶持下,出现了一些普通人的作坊也发展壮大的事情。
放在二十年前,这种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新罗人从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了两百万贯钱,这比我们整个百济一年的赋税收入都还要高。
有了这么多的钱财,他们直接可以从大唐购买许多的东西。
商人都是追逐利润的,新罗人手中有钱,愿意买东西,自然而然的就有更多的商家去跟他们合作了。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除非我们也能给这些商家带来许多利益。”
沙宝对如今的状况倒是看得很清楚。
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依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改变局面的。
“金胜曼掌权之后,新罗上下都发生了挺大的变化。如今又有了全面唐化的事情,完全是一门心思的抱着大唐的大腿,也不怕被唐人给吞并了。
不过他们既然可以向大唐皇家钱庄借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呢?
像是水泥作坊的修建,蜂窝煤作坊的修建,这些作坊对于我们百济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能够吸引大唐商家来百济发展的话,应该也能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好处。”
燕洪显然是有点眼红新罗人的招商引资工作。
这么多的大唐商家愿意去新罗修建作坊,愿意去新罗做生意,哪怕是背后付出了许多代价,也是值得的。
“大唐皇家钱庄又不是做慈善的。新罗人能够借贷两百万贯,那是因为他们把新成立的市舶都督府的市舶税给抵押给了大唐。
所有新罗商家缴纳的市舶税,到时候都是直接缴纳到由唐人为主的市舶都督府手中。
这个情况,在我们百济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除非你有信心说服国内的那些贵人们,也跟新罗一样实行全面唐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