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9/2214


再不济,我们也把锌和铬的一些独特性能给研究出来,也算是借了一把人家的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每次看到观狮山书院各种各样的成果冒出来,长孙冲就胃里泛酸。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郑海脑中灵机一动,冒出了一个想法。
“什么建议?”
“现在的各种发明,都会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论文,但是像是上次的锌锭的发明,还有这次的铬的发明,我们的学员看完之后,并不能立马跟着提炼出锌锭或者铬出来。
这么一来,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是不是他们从实验室中发明的,有没有作假,就存在疑问了。
当然,我不是说锌和铬的发明有问题,而是这种局面会让一些论文存在作假的可能。
所以我觉得渭水书院应该联合各个书院,对论文的发表做出一些规定。
像是这种发明类的论文,里面描述的内容一定要让其他实验室的人看完之后,能够做出重复性的实验出来。
只有在相同实验环境下能够重复制作出来的实验,这才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实验。
否者你在论文上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别人却是没有办法重复出来,那就尴尬了,真假都不好说啊。”
很显然,郑海这个建议,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最关键是一旦这个规定得到实施,那么以后观狮山书院的各种发明立马就能被其他各个书院给熟悉了解了。
这是一个阳谋,其他书院肯定会支持渭水书院的这个做法。
而观狮山书院想要反对的话,也找不到站得住脚的理由。
最坏的情况,那也可以好好的恶心一把观狮山书院。
“重复性实验?郑兄你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妙了!观狮山书院不应该拒绝我们这么合理的要求。
这也可以大大的避免各个杂志上面发表的论文,出现造假的可能性。
不过,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前,最好就是藏《长安晚报》找几个论文造假的案例出来,,然后大肆报道一番,先把舆论给炒起来。”
长孙冲也不傻,一下就明年白了郑海这个方案的好处,还立马就帮忙进行了完善。
“嗯,要是这个规定能够得到实行,以后我们各个学院的实验室要跟踪观狮山书院的研究进度就更加方便了。
特别是那种新东西的发现,往往都意味着后面还有许多的东西会被发现出来,一不小心,观狮山书院就给我们做了嫁衣裳了。”
后来者比先行者名气更大,享受更多的好处。
这种事情,不仅后世经常会看到,在大唐也不例外。
想一想大家天天都会在用的微信,其实最开始这种东西并不是企鹅发明的,但是最大的福利却是被企鹅享受了。
第1354章
雨后春笋般的发现
“哈哈,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个锌的发现居然这么简单。郎君,渭水书院的这个提议,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范阳卢氏的化学研究院里头,卢明高兴的用镊子夹着一块锌锭。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努力,郑海和长孙冲谋划的事情,居然很顺利的得到了观狮山书院的同意。
这让大家都感到有点意外。
其实要是他们知道后世的论文,本来就要求所有的发现都必须具备可重复性,否者你说你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然后PS一堆图片出来,一不小心,诺贝尔奖要是颁发了给你,那个笑话可就大了。
倭国有个科学家就是通过造假,差点就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李宽听到观狮山书院汇报上来的消息之后,很快就同意了针对《科学》等各种杂志的新规定。
相应的,锌和铬的发明实验过程,也在《大唐日报》上面进行了简单的刊登说明。
至于更早之前的论文,一般是不追究的。
但是如果有人提出了质疑,作者也需要公布可重复操作的实验过程。
“我差点忘了,碳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化学反应材料,不管是跟各种金属氧化物还是跟其他的化合物,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在观狮山书院化学院的教材之中,都是有记录的。”
卢原看着眼前的锌锭,为自己之前的愚蠢而后悔。
“以前我们主要是被固定思维给局限了,接下来的各组实验,我觉得都可以安排碳和氧气作为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尝试,看看他们在跟碳一起加热,或者还是跟氧气一起加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卢明有一种预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矿石作为化学反应的原材料过程中,很可能就会产出一些大家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新金属。
这些新金属,也许外面上跟现有的某种金属可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物理和化学性能都会有差异。。
“没问题,我们化学研究院的人手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人,多上几组实验也是好事。
要不然到时候所有的发现都被人抢了先,那就郁闷了。”
……
整个贞观二十年的三月份,大唐的学术界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新成果给狂轰乱炸了一回。
锌的出现,很快就让大家发现了镀锌的好处。
不仅水管开始使用镀锌钢管,就是永久自行车作坊和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也都纷纷的推出了增加镀锌工艺的豪华版马车。
而铬的出现,也让镀铬零件开始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虽然采用熔融镀铬的工艺,加工比较复杂,效果也没有镀锌那么好,但是至少证明镀铬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最关键的是锌和铬的发现过程的公布,让各个书院的学员都对如何发现新的金属有了理解。
原来,想要发现一种全新的东西,难度并没有那么高。
要是大家够仔细的话,在书院的实验室里头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么一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自己也能成为大唐皇家科技奖获得者的可能,各个书院的实验室变得人潮涌动。
大家的思路是差不多的,谁动手够快,谁的运气够好,就有可能成为新金属的发明家。
当然,元素周期表上有那么多的元素,想要单纯的靠着这么简单的实验就全部发现出来,显然是根本不现实的。
但是在铁临近的几种金属,却是接二连三的被发现了。
“王爷,您前几天为了回应锌和铬的发现,在《大唐日报》上面专门撰写的文章,其中提到的锰和镍,似乎都被人发现了。”
刘界作为观狮山书院的负责人,《科学》杂志的每一期文章,他都能够提前看到。
不过,这一次《科学》还没有正式发表,他就拿着样刊来找李宽了。
“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锰和镍都发现了?”
李宽很是惊讶的看着刘界,然后接过了他手中的《科学》杂志。
讲真,虽然李宽想要通过推进锰和镍的发现,好好的促进一下大唐特殊钢的发展,但是也没有想过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结果啊。
都说雨后的春笋,蹭蹭蹭的冒出来。
这贞观二十年三月的大唐科技界,各种发现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啊。
这可绝对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年。
指不定过个几百年,贞观二十年会被称为化学界的奠基之年,或者是爆发之年呢。
“是的,按照这两篇论文的描述,他们认为自己发现的就是王爷您说的锰和镍。”
“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的发现?”
李宽看了看标题,在看了看作者,忍不住惊讶的说道:“又是这个卢原?他这是开挂了吗?”
“王爷,您再看看后面这篇文章,‘一种近似银白色、硬而有延展性的新金属’,这也是卢原跟卢明作为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的论文。”
刘界一脸苦笑的在旁边补充了一句。
“这个卢原,以前在观狮山书院的时候,没有见他有这么厉害啊。”
“听说范阳卢氏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化学研究院,这段时间他应该一直都在组织人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那么凑巧的同时把铬、锰和镍三种新金属都给发现了出来。
这段时间,他们的风头,在学术圈是谁也比不过啊。”
“出风头就让他出吧。这两论文你按照正常刊发就行,估计到时候应该很多人会去研究这几种新金属的用处,指不定会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这对我们大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