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2214


……
王玄武在据点跟何青泉交代了一番之后,两人便带着九条浩之一起出了铺子,去亲自体验一番汉城的情况。
“统领,这是汉城的集市,类似于西市在长安城的定位,虽然规模没法跟大唐比,却是当地少有的热闹之处。”
何青泉好歹在汉城待了几个月了,对一些基本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叫我掌柜的,我们现在是外地来的商人,在高句丽的时候,不管什么场合,都要记住,王爷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做我们这一行的。”
何青泉听了脸色一红,“掌柜的,我明白了。”
“高丽参,上好的高丽参,快来瞧一瞧,看一看。”
挖参是汉城周边山民特别重要的一项收入来源,整个集市里面,卖参的山民不在少数。
“掌柜的,这高丽参、百济参和新罗参,当以高丽参品质最好,在奈良城也是很受贵族们的喜爱。”九条浩之在一旁说道。
这个年达的倭国,和半岛上的三个国家的交流要比大唐多;甚至有一段时间,倭国在新罗都有一块飞地,来往难波津港口最多的也是百济、新罗和高句丽的船只。
当然,如今有了东海渔业,其他船只都要靠边站了。
毕竟,茫茫大海,总会有一些海盗出没的,高句丽这些国度的船只变少了,也是正常的嘛。
“王爷提到高句丽的时候,也就觉得这里只有高丽参是拿得出手的,据说一株上好的百年老参,在长安城有价难求呢。”
王玄武不知道高丽参好在哪里,但是既然李宽重视,那他就重视。
“这卖参的人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参都有,要挑选好的,还真是要懂行的人才行。”
王玄武皱着眉头,看着街道两边摆满摊子的人群,不知道该去哪家买。
虽然这次来高句丽,主要是看看情报据点的布置情况,王爷没有安排其他任务,但是王玄武觉得,自己怎么也得搞点上好的高丽参回去送给王爷才行。
自己兄弟两人能够有今天,完全是托了王爷的福气啊。
“上好的老山参,百年老参,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一声语调略微特别的吆喝声引起了何青泉的注意,“掌柜的,这人可能是隋人。”
“嗯?隋人?”
王玄武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何青泉话里的意思。
“掌柜的,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的时候,每次都是大败而归,不少兵卒和将领陷于辽东,一部分被高句丽杀了,一部分被掳掠回远离边疆的地区,和高句丽了夹杂而居,并且妻以游女,慢慢的就在高句丽居住了下来,眼前的这个人应该就是这种隋人,因为属下是江南道人,他的口音跟属下有点接近,正常高句丽人哪怕是会说唐话,也没有江南口音。”
何青泉脸色复杂的解释着,对于这些隋人,要说他们不忠于国家吧,也有点牵强,毕竟当初是大隋兵败而退的时候把他们扔在了辽东,相当于被朝廷抛弃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所有人都一言不合就给自己来一刀的,再说这个年代的国家概念相对没有那么的强,高句丽也曾经算是大汉朝的一部分,所以很多隋人就苟活了下来。
但是要说这些活下来的人就过的多舒服,那也是假的。
先不说风俗习惯不同,周边高句丽人的歧视眼神,单单思念故土就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
别看这些人很多都娶妻生子了,但是高句丽的女子并无太多的贞洁观念,甚至有夫无常人的说法。
所以这些隋人不见得对他们有多深的感情,特别是那种在老家已经娶妻生子的,更是盼望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土。
“走,上去看看!”
第207章
可怜人
贺建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从大业十年到今,自己已经在高句丽生活了二十年,有的时候,他连自己到底是哪里人都快要记不住了。
当然,是记不住还是不愿意记起来,这就不知道了。
贺建居住在离汉城西北三十里的一个山村里面,平时依靠打猎、挖山参过日子。
高句丽的土地本来就不多,可以耕作的就更少了,自己一个隋人,自然不可能分到什么好的田地。
“卖山参了,上好的山参便宜卖了!”
自己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村子里有几个都是当初跟随自己去辽东作战的,已经有自己的妻小,如果这次自己带出来的山参卖不出好价钱的,今年的日子可就又要难熬了。
如今已经是七月,高句丽的冬天来得比较早,眼看着就要开始考虑储备粮食过冬了。
“嘿,你这山参怎么卖?”
贺建突然听到一股熟悉的江南道乡音。
大隋征伐高句丽的兵马,大都是出自河东诸郡和河北诸郡,像是贺建这样来自扬州的并不多。
自从在高句丽安居下来之后,贺建甚至再也没有听其他人说过江南口音的唐语。
猛然之间,耳边响起了熟悉的乡音,贺建不由得鼻子一酸,泪流满面。
自己是扬州人啊,十五岁开始跟随大将军麦铁杖东征西讨,如今……
曾经的一幕一幕,那些半夜梦醒之后不忍回首的往事,统统涌上了贺建心头。
自己为何一直不肯再婚?
自己为何每月还要召集村中那些老部下到山林里操练?
自己为何……
如今,隐忍了这么多年的情绪,居然就败在这么一句普普通通的问话当中。
“这位老人家,这些山参我都要了,不如我们找个地方坐下,你给我们说一说这山参怎么吃最补?”
王玄武将贺建的反应都看在了眼里,突然觉得这些隋人也许是调查局在高句丽的一个突破口。
“让几位贵人见笑了。”
贺建用衣袖擦了擦眼睛,脸上露出了一个复杂的笑容。
“贵人有请,小老儿自然愿意。”
集市里客栈、酒楼、货栈,各种各样的去处都有。
王玄武等人找了一个普通的酒楼,寻了一个靠窗人少的地方坐下。
那个贺建,年轻的时候估计也是有见识的人物,虽然衣衫褴褛的跟在后面,却是一点都不窘迫。
“听老人家的口音,似乎是江南人?”
四十五岁的贺建,看起来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坐下之后,何青泉主动的开口。
贺建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酒,叹了口气说:“你们是大唐来到吧?”
大隋已亡,如今是李唐的天下,这个信息贺建还是知道的。
何青泉看了看王玄武,见他朝自己点头,不由得道:“没错,正好我也是扬州府人,没想到在异乡能够听到家乡的口音,倒是有点意外。”
“苟活在高句丽的隋人,没有七八万,两三万人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大部分已经年岁已高,有些在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就留下的,已经待了二十多年了,还有几个人记得自己的乡音呢。”
贺建自言自语,仿佛陷入到了某种回忆之中。
“大部分人,当初都是不愿意屈辱的待在高句丽的,希望能够寻机回到大隋,但是少数从辽东逃回去的,却是被当成了……哎,有些人又重新回到了辽东。”
“老人家,高句丽化外之民,我不相信他们会真的善待隋人,这么多人,就没有起来反抗的吗?”
何青泉在一旁有点不满的问道。
“反抗?为了什么反抗?为了杨广吗?为了大隋吗?”贺建脸色露出了嘲讽的笑容,“高句丽把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等大家稍微有点联系的时候,大隋都已经没了!”
王玄武在一旁一直细细的观察着贺建,王爷说过了,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中的细节,可以反映出内心的真实想法。
特别是眼睛。
刚刚,贺建眼神中多次流露出痛苦、迷茫、希望、坚定、失望……
这么复杂的各自眼神在短时间内从同一个人身上看到,王玄武也是觉得意外。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物!
这是一个对现状不满意的可怜人!
“老人家,如果有朝一日能够重回故乡,你是否愿意呢?”
王玄武在一旁轻声的插了一句话。
“回故乡?呵呵!高句丽人表面上对我们一视同仁,实际上根本就不会让我们自由移动。像我这样,不出汉城还没什么,出了汉城,没有路引……在汉城周边,靠着熟悉地理,也许还能有机会躲过盘查,但是一旦进入辽东……回不去的。”
贺建眼前一亮,但是很快眼神又暗淡了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