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8/2214


不过可惜的是我们打入到高家和长孙家的钉子,没有得到他们的重要,只是普通的仆人而已。
所以没有办法进一步的打听更详细的事情。”
“没有关系,他们要那海外的那些领土说事情,翻来覆去的,无非就是那些个说法。
这些应对之策,我们好几年前就已经在考虑了,不至于因为他们的动作而搞的手忙脚乱。”
楚王府养了一帮谋臣,自然不是吃干饭的。
虽然李宽还不知道长孙无忌准备双管齐下,同时拿海外城池的官员任命和市舶水师来说事,但是李宽并不太担心。
真的要是双方撕破脸了,李宽觉得长孙家并不能讨到好。
……
李宽一如既往的不去参加朝会。
哪怕是他从楚王府情报调查局那边得到了消息,知道长孙无忌最近会有动作,也没有改变这一个特点。
果然,几天后,长孙无忌就开始发难了。
不得不说,长孙党遍布朝野,还真不是盖的。
长孙无忌都没有亲自挑起话题,只不过附议了一下,身后立马就有一帮人跟着赞同。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听到下面官员提议向蒲罗中派遣官员,将蒲罗中纳入到岭南道的统治范围之中来;还有大力发展大唐水师,削减市舶水师的提议,脸色很是奇怪。
他又不傻!
突然之间冒出来的这个事情,他自然知道背后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李世民现在没有刚刚登基那会那么勤劳,但是朝中的局面,还是稳稳的掌握在他的手中。
别看长孙党遍布朝野,但是如果李世民要对付长孙无忌,仍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雉奴,这事,你的意见如何?”
朝堂上闹哄哄的喧哗了半天,李世民却是突然问出这么一番话,倒是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
至于李治,那就更懵了。
刚刚他还想着看热闹,让长孙党跟楚王党斗个死去活来,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没错,李治已经看出来了,今天的这些提议,其实就是长孙党在向楚王府党发难呢。
没看到长孙党的人跟楚王党的人在那里不断的互喷口水,述说着各自的观点?
只是他没有想到李世民怎么突然问自己问题了。
看热闹看成了主角,李治也很是郁闷。
“父皇,兹事体大,儿臣认为应该要从长计议。反正也没有那么急,晚一点再做决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李治肯定是不会站队的。
不管是靠向楚王党还是靠向长孙党,都不是他想要的结局。
“陛下,微臣同意太子殿下的意见,这个事情影响很大,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大唐在海外好不容易形成的大好局面被破坏了。
如今别看倭国也好,朝鲜半岛上的各国也好,还是南洋的那些国家,个个都很乖巧的样子。
但是一旦有什么情况,这些番邦属国的人翻脸比翻书还要快。”
沉默了好久的程咬金,听了李治的话之后,首先跳出来表示同意。
紧接着许敬宗也跟着表示了赞同,道:“太子殿下所言有理,兹事体大。如今海贸每年给朝廷贡献了数百万贯的赋税收入,还带动了一些列作坊的发展,对我大唐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果贸然之间做出巨大的调整,很容易出现乱子。”
“无忌,你怎么看?”
李世民没有再理会李治,也没有搭理程咬金和许敬宗。
很显然,李世民对问题的现状看的很清楚。
这件事情,最关键的就是长孙无忌和李宽。
李宽没有来,所以楚王府的人都是拼命的想要拖延这个事情。
当然,李治并不是楚王府的人,他只是单纯的想要置身事外。
“陛下,微臣同意太子殿下的话,不过正是因为海贸对大唐的影响非常大,所以这些事情需要尽早的确认下来。”
长孙无忌倒也没有指望今天就能立马把事情确定下来。
这天下的事情,哪有什么是那么简单的?
如今李治既然提出要“从长计议”,长孙无忌自然要卖他一个面子。
后面,李世民肯定会去问李宽的意见,也会私下里继续跟自己沟通。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交锋的时候。
毕竟,不管是什么朝代,越是大事,往往都是在越小的圈子里头做出决定的。
其他的,只不过是走流程而已。
第1377章
不同人的看法
“于师,你说今天是怎么回事?朝中突然就那么多人提出这么两个大的提议?”
李治一回到东宫,就迫不及待的跟着于志宁躲到了书房。
“太子殿下,今天的场景已经在明显不过了,这是长孙党发起了向楚王党进攻的号角,这是好事啊。”
于志宁的心情非常好。
不管这两个提议最后是否能够得到执行,他都非常的开心。
长孙党成功了,那么楚王党的实力就会有所下降。
吃不得亏的李宽,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这么斗来斗去,到时候李治这个旁观者,就能坐收渔翁之利啊。
毕竟,李治现在的太子党,实在是太过于薄弱了。
说的直接一点,除了李世民任命的那些东宫属官,李治基本上就没有其他人可以用了。
不说跟前朝的太子相比,就是跟以前的李承乾比起来,也差的远了。
说的不客气一点,就连李恪这些亲王在朝中的势力,都要比李治强。
难怪李治在朝中一直都是小透明的存在。
“他们两方最近一年不是都相安无事吗?难道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楚王府做了什么对不去长孙党的事情?”
李治有点没有搞懂今天的局面。
在他看来,父皇应该是不希望看到李宽跟长孙无忌争斗的。
但是今天的朝会上却是出现了好久不见的争执场景。
这个事情,注定会成为这段时间的大事。
“太子殿下,所谓的相安无事,只是彼此暂时的收敛,并不表示他们真的就能和谐共处了。
我估摸着楚王府给长孙党带来的压力太大,特别是海贸的发展是越来越顺利,不管是出海讨生活的百姓,还是来到我大唐做生意的胡人,都越来越多了。
偏偏海外的事情,现在完全就是楚王殿下说了算,哪怕朝中许多大臣都是长孙党的人,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局面。
如果任由这个场景发展下去,哪天楚王殿下在海外建国了都不奇怪。
长孙党自然是不希望看到楚王府的人坐大。”
于志宁虽然在史书上不算多么出彩,但是能够被李世民安排过来辅助李治,能力和眼光都还是在线的。
长孙无忌在打什么算盘,他基本上能够看清楚。
就像是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商量的时候说的那样,这是一个阳谋。
既然是阳谋,大家能够看清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重点反而是之后的发展,看看楚王府会有什么回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