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214


杨本满对于长安城现在的情况也算是比较清楚的。
毕竟,这两个月朝廷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大家每天都在议论纷纷,他就是想要不知道也难。
“是啊,海洋那么大,陛下给各个宗室子弟的封地又是分的很散。不仅有琉球和南洋这些距离稍微没有那么远的,也有澳洲和南美洲等距离遥远的封地。
听说以后朝廷要流放犯人和官员,都会直接选择美洲或者澳洲这些遥远的海外领地呢。”
“嗯,完全有可能。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变化,海外领地这个概念已经在朝中形成,那些海外的无主之地,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像是统治关中各州县一样的去管理。
但是通过封地的新式,也算是将它们纳入到我们大唐的国土范围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月的时间,大唐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疆域扩大。”
杨本满对于这一次朝廷的海外封地政策是完全持着支持的态度。
在他看来,这个政策在短时间内虽然不会直接加强大唐对海外领地的控制权。
但是几年,乃至是几十年、上百年之后,这些册封在海外的宗室子弟在当地彻底的站稳了脚跟,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宗室子弟站稳脚跟之后,不愿意听长安城的号令。
但是这些原本无主的土地,终归是进入到了大唐的管辖范围。
再说了,只要大唐保持强大的实力,那么宗室子弟,顶多就是不听号令,但是要想单独建国之类的,估计还是够呛。
毕竟,大唐的工业基础都是在大陆。
海外各个宗室子弟的封地上,朝廷虽然也会允许一些匠人跟着过去开设作坊。
但是涉及到一些核心技术的作坊,却是不会被允许开设在海外的。
“嗯,所以我觉得未来十年,大唐百姓出海的热情应该一直都会是比较高涨的,对船只的需求是一直都在增加。
这段时间购买的各个造船作坊的股票,我准备长期持有。”
令狐无疆现在掌握的资金规模已经比较庞大。
最初的那种短线操作的方式,明显是不适用于现在了。
好在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他也算是成熟了起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投资规律。
“嗯,我同意你的看法!不过,你要关注这个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
要是很多王爷都找各种借口留在长安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宗室子弟去到海外的话,那么情况就不会像你说的那么乐观。”
杨本满可是很清楚这些宗室子弟的德行。
虽然有些人很有抱负,也颇有才华。
但是更多的却是烂泥扶不上墙,只知道享受。
所以他也是有点担心到时候这个政策没有办法得到落实。
“要是以前,这个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比较低。
要知道,鼓励宗室子弟出海,这可是太子殿下提出来的,并且是符合长孙党的利益。
跟长孙党削弱楚王府海外影响力的方案是相吻合的,那些人不会坐视宗室子弟在长安城潇洒的。”
“你这么说也对,那就先看看咯。”
……
“二哥,这一次朝廷突然把我们册封到海外,您有什么看法呀?”
楚王府中,李恪亲自去找李宽请教海外发展的问题。
虽然李恪以前总是找各种借口不去封地,但是他有一种预感,这一次要是不去琉球走一趟,自己是没有办法安生了。
“陛下的圣旨都已经发出来了,我能有什么看法?当然是支持啦。”
李宽可是知道李恪算是所有的亲王当中,能力比较强,并且心中也有一些想法的人。
虽然这些年来,两人之间没有什么大矛盾,但是要说关系有多好,似乎也谈不上。
“可是,二哥,这么多宗室子弟被册封在海外,而那些海外的领土基本上都是楚王府的各个下述商队发现的,这对你不大公平吧?”
李恪这个看法,应该是许多人此时的看法。
太子和长孙党联手对付楚王府,这个事情,李恪这些人都是能够看出来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再说了,海外那么多的领土,我这些年也是一直鼓励更多的人去出海,但是也没有办法把那么多的领土发展下去。
如今朝廷直接接受了,我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李宽这话,在李恪看来非常的假。
不过却基本上是李宽的心里话。
区区一帮宗室子弟,最终必然还是给人做嫁衣裳的。
这一点,李宽看的非常清楚。
“算了,既然二哥您看得开,那我也不好多说。今天我过来实现请教一下您,看看如果我去到琉球的话,应该怎么做才能把琉球发展起来呢?”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肯定是要去一趟琉球了,李恪自然是要考虑一下琉球的发展问题。
作为海外的领土,如果他想要藏一些实力的话,那么放在琉球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山高皇帝远,长安城要想发现他的秘密,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
第1389章
特殊的产业
要说发展经济,整个大唐,没有谁是比李宽更加专业的。
这一点,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心中都有数。
李恪知道自己在文武方面都还算拿得出手,但是在商业这一块,却是比较薄弱的。
“你想把琉球经营成什么样子呢?”
对于李恪的这个请求,李宽还是非常乐意帮忙的。
这关系到产业分工呢。
现在的琉球,可不只是琉球群岛那么一点土地。
整个台湾岛和北部的岛屿,全部都算是琉球的范围。
所以李恪要去琉球,肯定是去台湾岛的。
这么一个距离大唐很近的宝岛,李宽还是比较重视的。
之所以以前楚王府没有把发展重心放在这里,是因为琉球并没有太多大唐缺少的东西。
短期内来说,战略意义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李宽才把发展重心放在了南洋。
“父皇既然已经把我的封地重新定在了琉球,并且这些封地未来十年的赋税收入全部都不需要向朝廷缴纳。
哪怕是十年以后,也只需要向朝廷缴纳两成,那么我自然是希望琉球的赋税收入能够多起来。”
经过慢慢的熏陶,大家对于讨论钱财,已经没有那么不好意思了。
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离不开钱财的。
“要想提高赋税收入,发展工商业就是必不可少的。琉球那个地方,不管是种植甘蔗还是其他的一些水果,都是非常合适的。
不过甘蔗在岭南道已经得到大规模的种植,你要想跟岭南道争夺,估计比较有难度。
反倒是水果种植,岭南道那边才刚刚的发展起来,配合着罐头作坊的制作和生产,还是颇有前途的。
当然了,作为一个岛屿,四面都是海,捕鱼业自然也是需要发展的。
不过整体来说,琉球的竞争优势其实并不算非常大,缺少自己的核心资源。”
李宽这话,倒也没有忽悠李恪。
要想初步改变一下琉球的情况,自然不是很难。
但是要想让琉球变成一个繁华的存在,那么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哥,除了水果业和捕鱼业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来钱快的行业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