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214


再说了,哪怕金矿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那个野牛群的事情,应该是真的。
听那些海员说,他们这一次吃牛肉都要吃吐了。”
“吃牛肉还能吃吐?”
李治听到这话的时候,满脸震惊。
别看他是当朝太子,但是他吃过牛肉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
早些年,中原大地的耕牛都是受到严格保护,不可以随意宰杀。
虽然伴随着大唐在草原上的影响力不断的增强,可以利用的牛的数量增加了不少。
不管是点都德还是海底捞,都可以吃到凉州等地运输而来的牛肉。
但是为了做表率,宫里头一直都是很是吃牛肉的。
关中各地对于宰杀耕牛的事情,仍然还是禁止的。
除非你家的耕牛不小心摔死了,要不然普通乡村里头,你就是有钱也是买不到牛肉的。
“是的!据说那些野牛,成群结队的在荒野上移动,规模大的时候,直接就是十几万只野牛圈漫山遍野的跑动。
《大唐日报》里面昨天还开始连载了一个关于北美洲游记的文章,里面已经开始介绍野牛的事情了。”
莫名的,于志宁对前往北美洲有了更多的信心。
从长安城出发,去到北美洲的时间跟去到蒲罗中的时间,相差并不算很大。
如今南洋已经是楚王府的地盘了,哪怕是东宫与长孙党联手了,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个格局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于志宁也想着要两手抓,一方面是从楚王府中抢夺现有海外领土的控制权。
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要去发展海外的势力。
“既然如此,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于师你负责吧。最好就是能够跟舅舅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更好的利用李耿的这个发现。”
李治现在还是挺倚重于志宁的,自然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反对他。
而长安城中,对于北美洲有期待的人,自然也不会是只有于志宁。
……
“大哥,长安城的勋贵,如今在海外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我觉得我们杜家也不能例外。如今北美洲的新航线刚刚发现,如果我们尽快的行动起来,那么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北美洲那么大,陛下现在也开始册封各个宗室子弟到海外领土。
我估计很快的陛下也会将一些海外的无主之地作为各个勋爵的封地。
如果我们不尽快的行动起来,到时候在海外就没有我们杜家说话的地方了。”
杜荷这一次非常的积极,想要鼓动自己大哥安排家中船队出海。
之前,杜家把重心都是放在朔州那里的棉花种植,如今已经是大唐有数的棉花生产主。
但是在海外的发展,却是一直都比较缓慢。
原本杜荷也是不怎么在乎这些事情的,但是看到楚王府因为海外领土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强大,他就开始着急了。
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是不想错过。
毕竟,只有杜家更加强大了,他的日子才能过的更舒服。
“我听说这段时间各个造船作坊的船只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后年去了。不仅给了钱财之后没有办法马上拿到货,价格也比去年上涨了不少。
这个时候我们贸然花钱买船,到时候钱花出去了,但是事情却可能没有办成呢。”
杜构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
没办法,杜如晦走的早。
作为杜家的族长,他要是太过激进,很可能杜家就已经分崩离析了。
所以一直以来,他做事情都是很谨慎的。
杜家会三番五次的错过海外发展的机会,也跟杜构谨慎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普通人要购买船只,现在自然是比较麻烦了。但是我们杜家如果想要买的话,还是有一些造船作坊愿意卖我们面子的。
再说了,如今大家都出海,我们要是没有行动,陛下可能还以为我们杜家不支持向海外进军的策略呢。”
杜荷这个说法,对杜构还是挺有触动的。
大唐如今非常重视海外领土的发展,这个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没有把自己的行为跟支持不支持大唐的发展策略联系在一起。
如今杜荷这么一说,他倒是有点担忧了起来。
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你的步伐跟朝廷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会太美好。
所以哪怕是做一做样子,杜构也觉得很有必要的。
“行吧,既然你觉得去北美洲很有发展前途,那你就好好的谋划一下,回头我们再具体商量一下。”
最终,杜构还是同意了杜荷的提议。
第1402章
农学院的发展
在连续几天阴暗的天气之后,长安城迎来了贞观二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不过街面上的人群却是不见减少。
有了棉袄这个物美价廉的保暖衣物之后,大唐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已经没有那么强烈。
长安城百姓的收入,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加。
但是蜂窝煤、棉布、棉袄这些御寒物资的价格,却是基本上没有上涨,甚至是在逐年下降。
这么一涨一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立马就上了一个台阶。
临近年底,李宽也变得愈发的繁忙起来。
对于农户来说,菜地里的菘菜和莱菔,如今都被存入地窖之中,为即将来临的寒冷冬天做准备。
楚王府有大规模的暖棚,倒是不用担心冬天的蔬菜供应。
对于长安城的勋贵富商来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了。
当然了,普通百姓想要在冬天尝一尝黄瓜,那还是有点小奢侈的,没有几个人舍得。
“王爷,今年农学院实验田里头种植的菘菜,平均每颗的重量可以达到六七斤,一旦普及开来,以后菘菜的价格就可以进一步的下降。
甚至一些百姓要是家中地少的话,单单种植菘菜都不至于饿死了。”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实验田中,许敬宗跟刘界亲自陪着李宽在参观菘菜的最后收割。
虽然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了,但是农学院的学员们和帮工还是忙活的热火朝天。
经过了联系十几年的改良和培育,大唐的菘菜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后世大白菜的样子了。
如今只要把最新的菘菜进行推广,大唐百姓冬天的蔬菜问题就真的差不多解决了。
就以现在西市中菘菜的售价来看,一文钱就能买到一大颗。
要是节约一点,这么一大颗菘菜,足够一家五六口人吃个两天了。
如果自家院子里有一些空地的话,直接种上一点菘菜,更是直接可以自己解决吃菜的问题。
“这个菘菜确实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了,农学院里头可以好好的总结一下菘菜培育过程中的经验。
这个农学,看起来都是跟田地打交道,有些学员觉得研究农学没有什么前途。
但是其实这个观点太过片面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菘菜经过培育之后,各方面的情况会有变化?
这里面背后蕴含的原理是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遗传因子在里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些遗传性因子的属性又是什么样?
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农学院里头的研究项目,可以扩展到遗传学的研究,扩展到生命的起源研究。
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