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6/2214


所以长洛铁路的通车仪式,搞的颇为庞大。
不仅铁路的施工方以及许多供应商有参加,重要的是朝中大臣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几乎全部都过来了。
就连身子比较虚弱的房玄龄和萧瑀,也没有错过这么重要的一个场合。
各个报社更是派出了精兵强将来记录今天的这一幕。
而观狮山书院则是安排了几十组的画师来将这历史性的一刻记录下来。
当然,通车仪式的规模是搞的很是盛大,但是流程其实并不复杂。
无非就是各方上台讲话而已。
就连李世民也亲自上来做了五分钟的讲话,最终才把舞台交给李宽。
本来李宽还在纠结要不要自己亲自上台站台,但是想到现在后续的铁路规划都还没有得到通过,还是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家说一说铁路的好处吧。
到时候结合一路上的乘坐感,大家对于李宽说的话就会更有感觉了。
“感谢陛下对南山建工所有匠人们幸福付出的肯定,也感谢蒸汽机研究所为长洛铁路研制的新一代蒸汽机车,让我们的蒸汽机车能够一次性的拉更多的货物和客人。
蒸汽机车是什么样的,许多人都已经体验过,但是铁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背后的蕴含意义,很多人可能却是还没有感受到。”
既然选择了站出来说话,李宽自然不会在那里废话几句就下来了。
那不如不上去了。
一直以来,李宽都是隔三差五会去到观狮山书院去做一些演讲的。
书院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跟李宽的许多演讲也是密不可分的。
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李宽也准备好好的给大家洗洗脑。
“大唐幅员辽阔,经过观狮山书院格物书院的初步探索和测算,我们的国土面积已经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一千万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很多人可能没有感觉,我说几个具体的数字,大家可能就能感受到了。
从长安城到大唐最北疆,单单直线距离就有三千里以上,哪怕是骑着马也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走到头。
同样的,从长安城到大唐最西边的领土,也是有差不多的距离。
南边就不用说了,岭南道是什么样的存在,大家应该比西域和北疆要更加熟悉。
要控制这么大的区域,交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边疆发生了什么事情,传到长安城之后,那里的局面已经完全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
当然了,除了通信这一个好处之外,铁路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加快了各地商品和人员的流通。
都说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对于各地的百姓来说,能够把自己手中原本似乎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卖上一个好价钱,其实就是最好的一个致富手段。
以前在长安城附近有一个蜜桃村,由于道路不通,百姓们虽然种植了不少的蜜桃,但是生活却是非常贫困。
自从水泥道路修通之后,蜜桃村的蜜桃开始大量的出现在西市之中,这个原本贫困的村落已经变成远近有名的富裕错落了。
铁路跟水泥道路相比,在货物运输能力方面,其实是有着更加巨大的差别的。
我再举例子说一下,从长安城往洛阳运输一千辆四轮马车的货物,需要一千名车夫驾驶着一千辆四轮马车,花费差不多两天的时间才能赶到。
这还得没有碰到什么大风大雨才行,其中的运输成本,大家算一算就心中有数了。
但是使用铁路运输的话,一次性就可以全部装完,朝发夕至,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什么天气,都能运输。
这个好处,不仅是商人们能够感受到,普通人也可以轻易的体会到吧。”
李宽不厌其烦的在台上化身成为自己当初在台下最讨厌的人。
当然了,那时候的领导讲话,说的都是空话,所以台下的人都很不耐烦。
但是这一次李宽说话,大家却都是听得很认真。
财神爷讲话啊,普通百姓自然兴趣十足。
至于朝中官员,对于这个对大唐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亲王的讲话,自然也都会认真的听一听,看看背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师父,这个铁路的运输能力这么强,如果能够多修通一些地方,那么对于我们的各种铁器运输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啊。”
阿牛在台下远远的听到李宽的话,心情颇为期待。
金太打铁作坊的产品都是金属产品,重量很重。
如果使用马车运输的话,运输成本是比较高的。
最关键的是一次性能够运输的数量相对有限,运输成本比较高。
“可惜的就是朝廷现在一直都没有同意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修建,我们的产品有许多都是运输到西北地区。
如果到凉州的铁路修通了的话,那么我们的利润至少可以增加三成。”
金太肯定是完全支持李宽的铁路修建方案,希望大唐的铁路越多越好。
并且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他也知道铁路修建的好处。
虽然花费的成本比高昂,但是摊销到每一年的话,其实并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数据。
按照金太的测算,长洛铁路基本上只需要十五年的时间就可以回本。
如果后面有一些新的情况,可能这个时间会更短。
对于可以使用至少几十年的铁路来说,十五年的回收年限其实不算什么。
“听说楚王殿下已经跟朝廷提出了修建新的铁路的三个融资方案,不知道朝廷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钱肯定是修建更多铁路最大的一个障碍。
李宽跟朝中众人提出的那些方案,自然也是可以很快就传到了各处。
“看看这一次通车仪式之后,朝中大臣们从长安乘坐到洛阳之后,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吧。”
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吗?
“长洛铁路的正式通车,意味着大唐迈向工业化的进展有了新的一个巨大的。
铁路的修建,拉动了钢铁、水泥、铁器、砂石等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大唐数十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更让无数商家可以以更低的运输成本将货物在两地进行运输,让百姓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惠的产品价格。”
台面上,李宽继续在那里不断地说着话。
反正都已经开了头,那就好好的说道说道吧。
“大唐皇家钱庄已经实现了货币的通兑天下,如果货物也能天下间自然的流通,那么不管是对于朝廷,对于商人还是对于普通百姓,都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所以借着这个时机,我觉得有必要尽快的检讨长安城到凉州的铁路施工时间,尽快的检讨洛阳到登州的铁路的修建时间,尽快的检讨洛阳到朔州的铁路的修建时间。
一旦这几条大的铁路修建完成,配合各个节点上的支线,大唐的交通将进入到一个新的格局之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李宽的讲话,倒也不是每个人都坚持反对铁路的修建。
至少杨本满这样商业眼光比较敏锐的官员,就已经见识到了铁路的好处。
“贺兄,我觉得御史台一直弹劾南山建工的铁路修建计划,我觉得似乎不大合适。‘
虽然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楚王府炼铁作坊作为独家的铁轨供货商,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但是楚王殿下推动铁路的修建,其实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炼铁作坊挣钱。’”
杨本满跟自己旁边的贺勤劳认真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作为御史台的二把手,贺勤劳在朝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说的不好听点,人家可能不能帮你办成什么事情,但是人家绝对有实力让你办不成什么事情。
这样的人,虽然很不讨其他官员的喜欢,但是大家却是不想轻易的得罪他们。
所以贺勤劳在长安城的官场之中,还是显得很清贵的,甚至被认为是继魏征之后,大唐骨头最硬的臣子了。
“你说的我自然是懂的,楚王殿下富甲天下,不见得就会在乎一个炼铁作坊的收益。
但是站在整个大唐的角度来考虑,铁路的修建耗费巨大,说是劳民伤财,其实也没有错的。
朝廷有这个钱财把它投入到兴修水利之中,把它投入到修建学堂和医馆之中,把它投入到降低百姓赋税之中。
这样的对应方法,取得的效果不见得就比修建铁路要低吧?
并且对于大唐的长远发展来说,应该也是更有好处的吧?”
贺勤劳的看法显然是跟杨本满有点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