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9/2214


为了早日的达成这个目的,铁路的修建是绝对不能停下来的。
除此之外,各个作坊的发展,肯定也会迎来一波高峰,到时候对各种原材料的需求肯定也是非常大的。”
杨本满天天分析时事,对一些东西的把握,还是比其他人准确很多的。
果然,令狐无疆听了之后就有点心动了。
“契约交易的风险可是比大唐股票交易所要大很多,关键是很多人都会从大唐皇家钱庄借钱参与到契约交易之中。
而随便一个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契约交易价格明显变化,之间的获利空间确实挺大的。
回头我好好研究一下契约交易,看看是不是先选择煤炭这种波动相对没有那么大的产品来试一试。”
自从蜂窝煤出现之后,大唐对煤炭的需求就逐年增加。
如今蒸汽机车也需要使用煤炭,需求自然就更加旺盛了。
所以令狐无疆还是比较看好煤炭的前景的。
“也可以吧,煤炭确实算是比较稳的一个产品了。”
……
于志宁成为了明德门火车站事件的第一个牺牲品。
特别是当王杰把于家涉嫌组织了行刺小玉米的相关证据提交给了楚王府和长安县县衙之后,于家的没落就加快了速度。
像是韦家也好,杜家也好,之前都跟于家有一些生意来往,甚至是有一些子弟联姻。
不过,在于家倒霉的第一时间,他们就纷纷撇清了关系。
不仅如此,于家的产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瓜分一空了。
“郎君,这个铺子我们其实只有两成份子,其他都是于家的,我们现在就全部占为己有,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啊?
朝廷可是要抄于志宁的家,我们这样做,相当于是把原本朝廷要拿走的东西给拿走了呢。”
韦掌柜有点担忧的看着韦思仁。
虽然他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但是像是这一次这样吃相那么难看的做法,他以前是没有搞过的。
所以有点不习惯。
“于家好歹也是关陇八大家之一,积累了上百年的财富,可不是我们这么小打小闹就可以影响多少的。如今又不是只有我们这样做,其他人家也都差不多。
你以为杜家的吃相能够比我们好多少吗?”
韦思仁显然一点也不担心。
这家铺子,原本就是两家共同经营的,现在于家倒下了,整个铺子自然就是韦家的了。
“主要是这一次于家得罪的是楚王殿下,我就担心到时候我们动了楚王殿下的蛋糕,那就不好了。”
“你放心,楚王殿下巴不得于家倒下的更加快一点,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显著的教训。
如果于志宁不安排人去行刺永平县主,也许还有机会保住性命。
现在却是只有死路一条了,甚至于家参与到了这件事的人,都得死了。
剩下一帮人去到海外,没有了主心骨之后,估计于家就要彻底的没落了。”
韦思仁现在也算是看清了,以后没事千万不要去招惹李宽的亲人。
其他的竞争都好说,但是一旦涉及到亲人,李宽就会变得非常强势,报复来的非常猛烈。
像是于志宁这一次,直接就被马周提议凌迟处死。
这不能不引起众人的警戒。
第1492章
做对了一次选择
伴随着阵阵秋风,朱雀大街的银杏叶子不断的飘落。
放眼望去,整条大街一片金黄,很是漂亮。
不过,很多人此时却是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
这段时间,长安城里头发生了许多事情。
虽然李治的太子之位还没有正式的被废掉,但是于家却是已经倒霉了。
于志宁等核心人物身首异处,于家其他人员被贬到了太子港。
估计不会有什么好日子了。
李承乾之前多次写信给李宽,除了表示感谢与感恩之外,就是想让李宽帮忙安排一些让人过去。
哪怕是犯官也没有问题。
毕竟当时他也就带了一千多人过去而已,哪怕是后面购买了不少的奴仆,人口数量也非常有限。
再说了,李承乾也担心太子港到时候变成一个蛮夷人口占多数的港口,所以一直想要提高唐人的比例。
这一次于家一口气有上千号人被流放到了太子港,肯定可以大大的缓解李承乾用人紧张的局面了。
至于李承乾对这个取代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的李治的心腹的家属,会有什么态度,李宽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诸位爱卿,朕准备册封二十二弟次子李循珌为楚王,宽儿改封为秦王,大家可有什么意见?”
颐和园中,开完了大朝会,李世民把房玄龄、长孙无忌、孔颖达等大臣留在了宫中,显然是有大事要商量。
距离李治在明德门火车站犯事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很多事情的逻辑已经理的差不多了。
所以李世民也开始准备下一步的动作。
“滕王殿下的次子据说自小聪明伶俐,颇有楚王殿下小时候的风格,微臣觉得陛下安排的非常妥当。”
房玄龄首先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支持态度。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算是李世民的二十二弟。
并且他是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出生的。
李世民会找到这么一个人物的儿子来过继给李智云,显然也是为了让李宽摆脱过继的身份,为下一步的册封做准备。
“微臣觉得不妥!楚王殿下已经过继出去二十多年了,现在再选择其他的亲王之子过继给先王,显然是不大合适的。”
不用说,长孙无忌自然也知道李世民这么干的目的。
所以立马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微臣也觉得不大合适,秦王的称号,除了陛下之外,其他人都没有资格承受。
如果要册封楚王殿下为秦王,显然会影响陛下的威名。”
孔颖达也在旁边随便找了一个借口。
反正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就是反对。
至于反对的理由,那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这些反对就能让李宽跟皇位失之交臂,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哪怕是不行,最好也是能够拖一拖时间。
孔颖达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很清楚李宽创造的观狮山书院,给大唐的读书人带来了多么重大的影响。
儒家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去读四书五经,反倒是对那些所谓的科学感兴趣。
所以别看大唐读书识字的人多了许多,但是儒学的影响力,在大唐反倒是下降了。
在孔颖达看来,如果李宽登基的话,那么将来还不知道对儒学会有什么不利影响呢。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这个安排甚是妥当!应该尽快的落实下去,与此同时,太子殿下犯下谋逆之事,也应该尽快的废黜,避免给大家传达错误的信号。”
高季辅是太子右庶子,但是并不受李治待见,所以身份很是尴尬。
再加上于志宁有意要排除异己,高季辅的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如今李治终于要倒下去了,高季辅自然要及时的抱住楚王府的大腿。
因为他已经没有什么选择了。
万一到时候李宽认为他是东宫的人,他就要郁闷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