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7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6/2214


镖局的总镖头席君买更是李宽的嫡系部下,其他人根本就指挥不动。
“是的!我也是昨天在码头上看到一个商家来我们太子港做生意,随身雇佣了一个小队的顺风镖局镖师。
这些人很多都是上过战场的将士,如今加入了顺风镖局之后,又多了许多不一样的作战经验,身手很值得期待。
用这些人的话,哪怕是御史台的御史知道了,或者是楚王殿下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这样可以充分的表明我们是真的因为面临土人的威胁,所以才需要加强太子港的战斗力,并不是我们有其他的什么想法。”
长孙家庆解释了一下雇佣顺风镖局的镖师的好处。
李承乾听了,基本上理解了。
稍微想了一想里面牵扯到的事情之后,他觉得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
“可以,那就安排人去蒲罗中联系一下顺风镖局,先邀请一批人过来执行护卫任务。
至于其他的,后面慢慢的再说。”
虽然太子港的人如果回到长安城,是一个比较犯忌讳的事情。
但是如果只是去到永平港或者蒲罗中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李承乾自己还没有想要挑战一下离开太子港会有什么后果,但是其他的人去走一趟的话,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好的!那我就先安排人去雇佣九十九名顺风镖局的镖师回来,后面长安城那边有结果了之后,我们再看怎么安排。
对了,这一次去蒲罗中,我想亲自去走一趟,看看能不能跟蒲罗中市舶水师也沟通一下。
哪怕是让他们直接安排一个舰队过来巡逻,也可以大大的提高太子港的安全感。”
长孙家庆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你去走一趟也行,蒲罗中那边现在是整个南洋的商业中心,也是大唐海外最繁华的存在,有些物质去那里采办一下也是好的。”
只要不是让自己离开太子港,或者是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离开太子港,李承乾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压力。
所以很是痛快的同意了。
第1505章
乳白色黄金
在蒲罗中附近,有不少的岛屿。
其中发现了煤矿的岛屿,如今已经成为蒲罗中最重要的能源供给地,每天都有船只运输蜂窝煤到蒲罗中,供城内的十万人使用。
而意外的发现这座煤矿的王大力和阿南,自然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飞跃。
不过,手握巨款的他们,没有回长安城享乐,而是选择了购买另外一座更大的岛屿上的土地,重新安排人种植橡胶树。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第一批橡胶树已经可以开始收割橡胶了。
看着那一小桶一小桶的天然橡胶被帮工从橡胶树上取下来,然后倒入旁边的木桶之中,阿南的心情总算是放松了一些。
这几年,他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虽然当初凭借着倾家荡产买下的土地下面发现的煤矿,他们的身家一下子就翻了好几倍。
但是这几年种植橡胶,一直都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因为橡胶幼苗种下去之后,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收割橡胶的。
而橡胶种植业里头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扩大种植规模,并且安排人打理橡胶园。
这么一来,自然就花钱如流水了。
哪怕是发了横财的阿南,都觉得有点吃不消。
种植园里有超过一百人的奴仆负责种植橡胶树,打理橡胶园,每天吃喝拉撒都是需要花钱的。
关键是由于橡胶价格的高昂,如今已经吸引了一大批船只专门去南美洲收割橡胶,利润一点也不比其他的海贸生意差。
简直就是乳白色的黄金啊。
天下攘攘,都为利往。
相比虚无缥缈的寻找宝藏和金矿银矿,去南美洲收割橡胶,显然要靠谱很多。
在那里,成片成片的橡胶林,收割橡胶的成本非常的低。
甚至有些人直接就占据了一片橡胶林,圈地为王,在那里长期居住了下来。
这些消息,都是时不时的会出现在《南洋日报》上面,让阿南和王大力甚是恐慌。
自己花费了那么多的钱财种植的橡胶树,到时候要是竞争不过南美洲过来的橡胶,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大力,我粗粗的测算了一下,按照我们现在可以收割的橡胶树来计算,每天的橡胶产量可以给我们提供大约一百贯钱的收入,一个月就是三千贯。
这一年四季都有这样的收入的话,我们很快就能回本了。
就是不知道那些商家会不会看到我们的橡胶种植业开始出产橡胶之后,就故意降价,让我们难受。”
阿南如今已经不是渭水码头那边什么都不懂的苦力了。
在出海的时候,他就已经完成了识文断字的经历。
之后在蒲罗中这里安居下来之后,他更是有意识的去学习一些商业知识,跟一些商家请教。
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你肯花钱,还是能够交到不少朋友的。
左右不过是一些嘴炮,大部分人也都愿意跟阿南交流一下。
当然,说的东西不见得就多有用。
不过至少让阿南已经有了基本的商业素养了。
“他们要横跨整个太平洋去南美洲运输橡胶,运输成本要比我们高很多。
虽然摊到每斤橡胶上面,不见得有多少钱,但是海上的风险是完全不可控的。
你在海上漂的时间越长,风险自然就越大。
要是不小心沉了几艘船,相应的成本一下子就暴涨了。
所以你别看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承担种植橡胶树的成本,但是其他的成本一点也不会比我们低的。
而我们的种植成本,如果慢慢的分摊到橡胶的价格里头,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都已经亏损好几年了,总不能想着今年第一年开始收割橡胶,就一次性的要把之前亏损的钱财全部挣回来吧?”
王大力的心态显然放的很正。
就跟《经济日报》上面讲的一样,一个作坊的厂房和设备,正常都是按照十年分摊的。。
每一天分摊一成的金额,然后再进一步的分摊到每个零件上面。
这样就不会导致产品的价格出现异常高昂的情况。
所以对于王大力来说,橡胶种植的成本,也会分摊到今后十年。
这么一来,每年的财务情况就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了。
至少拿着这样一个财务报表去找大唐皇家钱庄借贷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整个南洋,要找出比已经开始盈利的橡胶种植业更加健康,更加有潜力的抵押物,估计都很困难了。
“长安城那边现在蒸汽机的制作需要使用橡胶,四轮马车的制作也开始用到一部分的橡胶,除此之外就是橡皮等东西的使用,也会用到橡胶。
但是这样东西对于橡胶的消耗,都还不算特别多,要是有什么其他的重大用途,那对橡胶的需求肯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个时候我们橡胶园的日子,才算是最舒服的呢。”
阿南可是亲眼见证了蒲罗中附近平安贸易折腾了几年的时间之后,终于发现了锡矿的情景。
因为国内制作镀锡铁板的原因,对于锡锭的需求一下子就有了一个巨大的增幅。
虽然因为平安贸易一口气将锡锭的产量提高到了大唐历年水平的十几倍,但是锡锭的价格,居然没有什么明显的下降。
甚至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创下了新高。
平安贸易在苏门岛的这锡矿,完全就是一个天然的铸币作坊啊。
这几年萧家和崔家因为平安贸易的事情,可没有少挣钱。
“你这么说的话,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王大力想到了自己的儿子王恒,如今在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读研究生,之前曾经跟自己提议让种植园与观狮山书院的橡胶研究所合作,扩展橡胶的使用场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