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2/2214


九皇子,在金山港修建的初期,我觉得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让来到金山港的人能够挣到钱。
至于我们自己有没有挣到钱,反倒是不重要的。
反正整个金山港,将来都是您的。”
在曹林的一顿说明之下,李治最终还是同意了。
毕竟,他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在金山港做出一番作为出来的。
……
“郎君,东海渔业在金山港的影响力,一天比一天在下降,我们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在金山港的一处院子里头,冯选有点担忧的来到李义协面前。
最近一年,李义协都是在北美洲探索新大陆。
已经发现了南北美洲,澳洲也已经发现了。
在地图上,就剩下西洋那边的国家还没有去过。
但是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西洋那边并不是荒无人烟的地方。
整体来看,还是美洲和澳洲更有发展潜力。
所以李义协从去年开始就下定决心,让李家的势力往北美洲发展。
作为李君羡的儿子,李义协能够调动的资源,还是不少的。
再加上东海渔业也支持他在北美洲这边发展,所以最近一年他在金山港还真是做了不少的成绩。
就连唯一的水泥作坊,也是属于李家的产业。
“九皇子被安置在金山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就是他的封地。
如今虽然他这个招贤馆的设立有点出格了,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我们如果跳出来说什么的话,反倒是很容易闹出矛盾出来。
反正美洲那么大,我觉得暂时还是可以容纳两方势力的。”
李治毕竟是做过大唐太子的人,又是深受李世民喜欢的皇子,所以李义协显然是不想跟他发生什么正面的冲突。
当然了,这并不表示李义协就怕了李治。
只不过是不想那么麻烦而已。
“如果是其他的宗室子弟过来,那么金山港着实就会成为人家的封地了。
但是九皇子是从太子之位上面被废黜下来的,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封地一说。
说的不客气一点,他是被流放到了金山港,按理来说应该听我们指挥的,现在却是想要反客为主,这个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
冯选是李义协的贴身护卫。
虽然李义协自身的身手也不差,但是李君羡还是把深受自己信任的冯选给分配给了自己的儿子。
“我理解你的心情,李治他们做的是有点过分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要直接跟我们斗的意思。
我们往北发展,他们往南发展,我们各自负责各自的事情就是了。
如果以后我们两方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再想着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这个局面。”
听李义协这么说,冯选倒是没有再争执了。
其实他也理解李义协的难处,只不过心中实在是不爽就是了。
“我看他们是想对付那些土人,估计到时候我们不可避免的也会受到波及。
那我们是不是要做一些提前准备?”
冯选可是知道,一旦李治开始跟土人争抢土地,那么其他部落的土人肯定以为这是所有金山港唐人的意思。
他们哪里搞得懂哪些是李治的队伍,哪些是李义协的队伍啊?
“嗯,让兄弟们都随身携带好弓弩,一旦附近有什么情况发生,可以随时的应对。
除此之外,下一次海船回去的时候,要多运输一些刀剑过来。
在北美洲这么广阔的土地上要想顺利的生存下去,打斗是必不可少的。”
李义协可是没有指望自己可以平平和和就在金山港附近稳定发展。
该出手的时候,他一点也不会手软的。
别忘了,他也是一个武将子弟,并且还是那种敢于在海外闯荡的人。
……
“四哥,这也牛肉实在是太好吃了,前面十几年吃的牛肉都没有最近这段时间吃的多。
我已经跟李郎君说过了,只要我们再跟着他好好的干一年,到时候就可以自己出来搞个队伍,专门去负责捕杀野牛。
这些野牛全部都售卖给李郎君的牛肉干作坊。”
在金山港的一处街道,大家起了个名字叫做唐人街。
但是这里面居住的其实有一半都不是唐人。
像是东方晋五,他就只是跟着李义协来到金山港的倭国人。
就连他的名字,都是在难波津的时候听说过东方平的大名,觉得东方这个姓氏很威武,所以就跟着给自己起了一个东方晋五的名字。
反正倭国普通百姓都是没有姓氏的,东方晋五自己给自己起了名字之后,根本不会有什么意见。
“在金山港讨生活,可是比难波津要容易多了。
不管是去跟着船队出海捕鱼,还是跟着人去种地,亦或是去捕捉野牛,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你的这个提议,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
不过在这个之前,我们最好就分一个人跟着船只回一趟难波津,然后去到乡下把亲朋好友全部都叫过来。
到时候我们的队伍才有竞争力。
要不然的话,就凭借着我们两个人,想要在捕牛队里面出人头地,那是非常困难的。”
东方四郎对自己面临的局面倒是有着比较充分的认知。
很显然,金山港还不是自己可以撒野的地方。
不过这里充满了机遇,让他们的内心蠢蠢欲动。
“确实如此,我李郎君说,所有愿意去种地的人都可以分一百亩土地,免费的,只要是无主的土地,位置随便你挑选。
这要是放在难波津,不被人给抢疯了?”
东方晋五显然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见识到如此魔幻的场景。
这个事情,只在难波津听一些唐人说他们国内的百姓移民到辽东道和镇北道的时候有碰到类似的情况。
当时东方晋五还觉得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相信。
现在却是觉得很可能真的是这样了。
“也不知道国内的那些大名们到底怎么想的。
倭国那么贫穷,百姓们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他们为什么就不跟着大唐的步伐出来看一看呢?
有东海渔业带着,去到哪里都是没有什么好怕的。
只要我们对大唐忠心耿耿,根本就不用担心会有人对我们不利啊。”
这个年代的倭国人,显然跟后世的完全不同。
大唐此时在每一个倭国人心中都是有非常高的地位的。
说大唐是倭国人的宗主国,没有几个人会反对的。
像是东方晋五和东方四郎这些认为大唐就是自己靠山的倭国人,还真不是少数。
特别是在离开了倭国本土的倭国人当中,几乎九成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情况,放在后世是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