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2/2214


现在整个观狮山书院的学员遍布大唐各行各业,各个机构里头都有它们的存在。
只要利用的好了,绝对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许部长,这个事情我回去找商学院的人商量一下,然后过几天我再去拜访您!”
许敬宗都已经把话说的这么直白了,刘界自然知道要怎么做事。
……
“师父,看来您在长安城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啊。
大唐皇家科技奖这样的颁奖活动,你居然也收到了邀请函,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郭云鹤屁颠屁颠的跟在郭得志后面。
本来郭云鹤算是出师很多年了,自己也开始带徒弟了,一般情况下他已经比较少围绕在郭得志身边了。
不过这一次不同,郭得志收到了邀请函,但是他郭云鹤没有。
每张邀请函可以携带一个随从进入,郭云鹤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这些年,长安城各个酒肆里头的说书人,他们的说书内容已经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了起来。
各种和神话传说固然还是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但是一些海外探险以及其他的各种故事也开始有了市场。
像是大唐皇家科技奖颁奖典礼这样的事情,显然也是可以拿出来说几天的。
所以郭得志对这个邀请函还是非常看重的。
三教九流里头,说书人以前都是属于下九流的人物。
政治地位也就是比青楼里的姑娘高那么一丢丢。
“承蒙太子殿下看重,邀请了我们这些人一起参加颁奖典礼。
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这个颁奖典礼上的所见所闻转化为说书内容。
让它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长安城,传遍大唐。”
郭得志如今已经上了年纪了。
不过人老成精,他现在倒是越来越精明了。
很显然,自己以及身边的一起人员有机会被邀请参加这样的活动,显然是因为自己有那么一点利用价值。
那么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等到王富贵专门过来提醒自己。
那样子就没有意思了。
“您放心,我速记的本事您是知道的。
这一次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快速的记录下来,作为说书改编的素材。
今晚回去之后,我立马就通宵改编,争取明天开始就有第一个版本出来。
我们要让长安城的百姓不用看报纸就能第一时间知道今天颁奖典礼上发生的事情。”
郭云鹤倒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物。
真要是这样的人,他也没有办法在长安城混下去。
随便一个勋贵都可以把他给捏死。
“你有这个认识就好!
今天参加活动的人非富即贵,不仅太子殿下会亲自出席,朝中很多大臣也会参加。
可以说这是我们这辈子参加过的最隆重的活动了,你可千万不要掉链子了。
碰到那些勋贵,你也不要屁颠颠的去打招呼。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郭得志不厌其烦的在那里叮嘱着郭云鹤。
虽然郭云鹤也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是在郭得志眼中还是一个小孩。
“您放心!那些勋贵子弟怎么看我们,我自然最清楚不过了。
我不会那么没有眼力的。”
虽然心中有点气馁,不过郭云鹤却是不敢有任何的违背的意思。
师徒两就这样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进入到了颁奖典礼的现场。
……
“贺总编,我刚刚好像看到骆宾王了,没想到《大唐日报》也这么重视今天的报道啊。”
祝之善跟在贺昌毅身后,看着不断进入到现场的来宾。
作为《长安晚报》的写手,祝之善如今在长安城的报社圈也是颇有名气,算是《长安晚报》的当红写手。
而贺昌毅虽然接任《长安晚报》的总编时间不算很长,不过他阿耶是殿中侍御史贺勤劳,跟长孙家有一些合作。
这么一来,《长安晚报》里头,还真是没有几个人敢跟他扎刺。
自从《大唐日报》诞生以来,大唐已经有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报纸超过一百家。
当然,大部分都是各个州县的小报纸。
只有十来家是在整个大唐都有一定名气的。
不客气的话,前十位的报社的销量,占据了整个大唐报纸销量的九成。
甚至这个比例还会更高。
不过虽然很多报社经营的不怎么样,但是你要运营的话,总是需要写手的。
这么一来,倒是给各个书院经学院毕业的学员多了一个就业选择。
报社写手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有那么一点文人的清高在里头。
像是《大唐日报》和《长安晚报》这样的大报纸,能够在毕业之后进入到这里上班,也算是一件比较值得光荣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没有什么背景的学员来说,这绝对是自己人生比较好的去处了。
哪像是那些勋贵子弟,你还小的时候,家里就已经替你谋划好了很多东西。
“今天的大唐皇家科技奖的颁奖典礼是太子殿下亲自主持的,他骆宾王敢不来吗?
哪怕是《大唐日报》安排了再多的写手过来,如果骆宾王自己不过来,那也是失职的。”
贺昌毅显然不觉得在这里看到骆宾王是一件有什么让人感到意外的事情。
如果没有看到,那才叫奇怪呢。
“那倒也是,不过我看到几乎所有认识的《大唐日报》的写手今天都过来了。
这个阵仗还真是够大的。
估计明天整个《大唐日报》上面都是跟大唐皇家科技奖相关的事情了。”
祝之善讥笑道。
“每年的大唐皇家科技奖,影响都是非常大。
不仅获奖的人员名利双收,相关的一些作坊更是股票价格暴涨。
在这背后,大家对于科学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的上升。
像是格物学和化学,放在十几年前,大部分人还是觉得这是奇淫技巧,上不得台面。
但是现在有这个想法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哪怕是那些天天学习儒学的人,如今也已经不这么认为了。”
贺昌毅对这个变化倒是看得很清楚。
当初他还只是十七八岁的时候,观狮山书院才刚刚成立。
那个时候他也算是一名纯粹的儒学学员。
在贺昌毅看来,只有学习儒学才是最正统的。
他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国子监的一个教谕。
不过,国子监的教谕显然不是谁都能够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