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9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5/2214


作为拥有权力不大,但是钱财却是很多的一个群体,商人的安全感其实是比较低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灭门府尹,破家县令的说法了。
你就是在有钱,如果背后没有人,一个县令就能把你搞得团团转。
不过有了李宽的这个发言,大唐的各个官员对于商人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改变。
谁也不会那么不长眼的去跟当朝太子的施政方针过不去啊。
“陈兄,如果你在天有灵,看到了今天这个场景,心中一定也感到安慰了。
可惜你当初怎么就不听劝说呢。”
刘文飞听到陈斌获得了大唐皇家科技奖经济学奖的消息之后,很是感慨的说了一句。
作为刘文飞最好的朋友,当年陈锦跟他可是并肩战斗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兄弟。
很多次,如果不是彼此的帮衬,各自的生意都要做不下去了。
可惜后面陈锦迷上了炒股,偏偏还碰到了大唐第一次的股灾,想不开的他,成为了大唐股票交易所楼顶上的第一个牺牲品。
“这个陈斌获得经济学奖,倒是实至名归啊。”
令狐无疆显然也是认识陈斌的。
作为《经济日报》的主编,陈斌写得很多文章都是被各个商家所熟读的。
里面的不少理论,令狐无疆都有好好的研究。
“陈斌这些年在经济学领域确实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整个观狮山书院商学院,也就王有才能够稳稳的压他一头。”
杨本满对于陈斌获奖,心中也是感到高兴的。
因为他觉得自己似乎也找到了一个研究方向,将来未必不能同样获得一个经济学奖。
以杨本满的身家,自然是不会在意经济学奖的那点奖金。
但是在不同的层次,人的追求也是不一样的。
杨本满现在在官场上面已经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了。
在商业方面,杨氏茶叶作坊也算是非常成功了。
这个时候,杨本满对于学术上的追求,已经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目标。
很显然,大唐皇家科技奖经济学奖是学术成功最好的证明。
杨本满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个获奖者。
“是的!《经济日报》上面,就王有才和他的文章最多了。
剩下的……咦,杨御史,我怎么觉得剩下的就算是你的文章比较多了呢?
这是不是意味着将来您也有可能获奖啊?”
后知后觉的令狐无疆,颇为惊喜的看着杨本满。
“我在经济学理论上面的研究和成果还是稍微少了一点。
今后多往这方面努力一下的话,也许是有一点希望吧。”
杨本满很是谦虚的说道。
虽然嘴里很是谦虚,不过杨本满心中却是有了决定。
今天回去之后,他要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所,名字就叫做杨本满经济学研究所。
然后招募一批人员给自己打下手,负责基础数据的整理和收集,为自己的经济学理论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
这么一来,自己能够找到的规律自然就更多了。
另外一方面,也能有更多的文章产出,在《经济日报》上面刷一刷存在感。
经济学相关的论文,要想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在在《经济日报》上面却是要容易很多。
……
“大唐皇家科技奖设立五个奖项就已经很勉强了,这几年又把经济学奖给加了进来。
太子殿下这不是摆明了车马支持百姓们去经商吗?
虽然商业的发展给大唐做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商人给整个大唐的社会风气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啊。”
人群之中,孔颖达看到台上的李宽正在给陈斌颁奖,心中很是不爽。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颖达对于商业发展肯定是不支持的。
但是他不支持,显然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别说是普通的商人支持商业发展,哪怕是勋贵世家,其实也是支持的。
因为大唐商业发展的背后,勋贵世家获得的利益是最大的。
当然了,他们到底是获利者还是韭菜,这就只有李宽知道了。
“孔祭酒,商业发展的大势已经形成了,我们国子监要是一味的反对这个观点,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如今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他们都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商学院,其他不少小的书院也都纷纷设立了相关的商学院,就我们国子监不设立的话,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国子监的影响力变得更小。
哪怕是我们不支持商业发展,其实也是可以设立商学院的。
只有对商业规律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想要反驳才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啊。”
司马才章在一旁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如今他算是国子监里头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任祭酒的人物,他自然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
凭借着祖宗留下来的福利,孔颖达不管怎么折腾,在大唐都是还有一席之地,孔家子弟也不用担心在大唐混不下去。
但是他司马才章不一样。
如果错过了机会,那么他这辈子可能就不会有太多的作为了。
很显然,司马才章不希望自己这辈子都是碌碌无为的。
现在先把国子监的基础打好了,自己将来才能有更好的发挥舞台。
要不然什么东西都要等到自己上位的时候再筹划,那就黄花菜都凉了。
“不行!其他东西都好商量,但是商学院的设立,我是绝对不同意的。”
这一次,孔颖达没有听进司马才章的劝说。
很显然,格物学院和化学院的设立,已经在挑战孔颖达的接受底线了。
现在再追加商学院的话,短时间内他是无论如何都是接受不了的。
一旁的司马才章听了也很是无语。
不过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硬要劝说的话,其实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反倒是我让自己失去孔颖达的信任。
所以他干脆选择了沉默。
……
“以农为本,这是华夏大地数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的方针。
虽然我们大唐支持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的核心地位,我们是从来都没有动摇过的。
不管是双季水稻的推出,化肥的推广,亦或是安排探险队不远万里的前往美洲寻找高产的农作物。
我们大唐,上至陛下和朝廷,下至普通百姓,都是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如今我们的大唐,终于初步的解决了粮食问题,大部分的百姓都不用担心自己有一天会饿死街头。
不客气的说,哪怕是有什么灾荒,我们都能很淡定的去应对。
这些年,我们对于农业的研究,也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不管是水稻种子的改良,还是土豆、地瓜和玉米的种植,亦或是甘蔗等经济农作物的发展,都是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在这其中,观狮山书院土豆研究所对于土豆种植的相关研究,对于土豆的推广种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解决我们大唐的饥荒问题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