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0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0/2214


不过卢宣早就已经想到这一茬了,所以干脆就把卢原和卢明都给叫到了府中。
几个人寒暄了一阵,就是觥筹交错的交谈。
好在大家喝酒都还算是克制,虽然喝了不少,但是还不至于完全醉了。
现在也还有精力在那里品茶。
“哦?这铜锭可不像是铬锭,是一件被人研究了数百年的东西了。
难道你还能搞出什么新花样出来?”
卢宣颇为好奇的看了一眼卢明。
按照他的理解,铜锭这个产业,除了不断的发掘铜矿之外,已经没有太多额外的商机了。
“是这样的,在去年之前,我们的铜锭基本上都是售卖给大唐皇家钱庄用来铸造铜钱。
小部分被售卖给各个作坊用来制作水龙头或者铜管等零件。
但是从今年开始,陆陆续续有许多作坊城的掌柜来我们这里采办铜锭。
我安排人去了解了一下,这些作坊买的铜锭,大部分都是拿去制作铜线了。
甚至我们炼铜作坊新开设的一个铜线作坊的生意,最近也都好了不少。
原本只是小打小闹,现在我准备把铜线作为一个主业来推进。
这样子可以满足更多作坊的需求,也能获得更加高的利润。
反正对于大部分的作坊来说,买铜锭回去自己制作铜线的话,其实成本比我们售卖给他们的铜线还要高。
这么一来,他们倒不如直接购买铜线了。”
虽然卢明只是负责范阳卢氏炼铜作坊的业务。
但是整个作坊城的各个产业是密切关联的。
最近一年,作坊城中新开设了那么多的作坊,其中有不少都在从事电的相关研究。
而在这个时候,发电机并没有作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被推出市场。
大多数时候,都是各个作坊自己在那里折腾出一个自己理解的规格,然后展开各种实验。
这么一来,五花八门的电机的出现,自然也拉动了铜线的需求。
甚至还有人现在在开始研究电的传输,使用的也是铜线。
所以卢明才会觉得自家作坊的铜锭,除了被用来制作成铜钱之外,铜线也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用途。
“你的意思是今天我们的炼铜作坊,除了继续售卖铜锭给大唐皇家钱庄等机构之外,也把铜线作为主要的业务,向作坊城各个作坊售卖各种各样的铜线?”
卢宣对于长安城最近的变化自然也是有所了解的。
对于卢明说的话,他倒也不是一点都不理解。
“是的,我是这么考虑的。
反正铜锭是我们自己的,加工成铜线的话,其实难度也不是特别的大。
在这方面,其他作坊要比过我们是比较困难的。”
卢明很是肯定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电的研究是太子殿下非常重视的一个事情。
整个观狮山书院有好几个研究所都在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至于作坊城中,大唐集团下属的各个作坊就更是在朝着这方面努力。
郎君,我倒是觉得卢明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他能够敏锐的感受到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作坊的经营策略,实在是我们范阳卢家的幸事啊。”
于公于私,卢原肯定都是支持卢明的。
再说了,作为观狮山书院的教谕,他也能感受到“电”的热度。
“这个铜线,真的这么有前途?
要把铜锭加工成铜线,还是有一些技术难度的吧?
特别是铜线的长度比较长的时候,怎么保证铜线粗细的均匀,又要保证铜线的强度。
这里面应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吧?”
卢宣的专业水平虽然比不上卢原和卢明,但是他也不是那种一问三不知的纨绔子弟。
作为卢家商业上的负责人,他对不少作坊上面的东西都是有所了解的。
“郎君您说的非常准确,不过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炼铜作坊才更有前途。
单单就这两个月,观狮山书院从我们这边购买的用来制作铜线的铜锭就超过了一万斤。
这还只是他们用来做实验用的材料。
将来如果大规模的推出相关的产品之后,对于铜锭的需求肯定是更加旺盛的。
铜锭加工成铜线,虽然有一些技术难度,但是并不是门槛特别高的。
我们有材料优势,把规模做大之后又有规模优势,成本肯定比其他人便宜。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把铜线的制作作为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卢明仔细的将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说明。
很显然,加工铜矿石的附加值显然是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现在适当的延伸一下作坊的产业链,是他已经考虑了好一段时间的事情了。
只不过借着这个机会把它说了出来而已。
“既然你们都觉得这个方向不错,那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
反正哪怕是铜线制作出来之后售卖不出去,我们也还能重新变成铜锭来售卖,不至于亏多少钱。”
卢宣显然也是考虑了其中的收益和风险之后,觉得这个事情还是有搞头的。
所以没有怎么犹豫就同意了。
未来大唐最主要的铜线作坊,就这么诞生了。
……
赵小二闭关了。
连续半个月的应酬,让他觉得有点疲于奔命。
原本进展很是顺利的电灯研究,现在的进展也没有那么顺利了。
好在他自己醒悟够快,知道不能再这样子下去了。
“师父,使用了玻璃作坊制作的外罩之后,灯丝的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今我们再想办法把灯罩里面抽成真空,或者是注入一些不容易跟高温的物资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想必灯泡的寿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电灯的原理其实没有那么的复杂。
特别是李谚和赵小二他们已经发现了电灯发亮的现象。
现在无非就是要找到一种能够更加持久、并且亮度也让人满意的灯丝材料。
为了找到这个东西,他们不知道做过多少次实验了。
反正实验室里头负责记录的相关实验记录就已经有好几尺厚了。
显然要搞原创性的科研,没有那么简单可言。
“利用玻璃作为灯罩,然后把柱丝或者细碳棒作为灯丝,通电之后的效果肯定会比之前的要好。
但是不管是抽真空也好,填充氮气或者其他气体也好,这就意味着制作成本的不断增加。
虽然灯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断增加成本之后,他还有多少优势就不好说了。”
李谚觉得电灯的发展路途中,还有许多大山等着自己去克服。
但是他也不好老说一些丧气的话,要不然也太影响自己弟子的积极性了。
“师父,其实我有一种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0/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