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214


作为孔子的后代,孔颖达对于扩大儒学的影响非常有兴趣,特别是这些藩国的使臣能够来国子监学习,虽然会占用一些唐人的名额,但是在他看来完全值得的。
李宽也是花了好大力气才说服李世民和房玄龄他们接受让倭国人去国子监学习的观点。
“经学是国子监最重要的学科,这次一口气来了几十名倭人,都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教舍了。”
“杨主薄,你这可是和宫里想到一块去了。陛下专门传了口谕给老夫,让国子监单独安排教舍和先生教授倭人经学,甚至还从华严寺安排了一名得道高僧来国子监给倭人讲佛学呢。”
孔颖达对于佛学进入国子监是抗拒的,但是想到倭国人更多的是学习儒学,他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他要是知道这个奇葩要求是李宽提出的,估计心里要把李宽恨死了吧。
“真的单独教学啊?”
杨天丞刚才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孔颖达还真的要求他单独管理倭人。
“是的,这是陛下的要求。这些倭人在国子监必须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经学和佛学上面,不允许去算学、律法、医学等先生授课处听讲。为此,宫里甚至专门排了一名太监过来督查。”孔颖达给了杨天丞一个表情,“喏,那边那个就是督查。”
“这……这个要求怎么觉得怪怪的呢?”
“谁知道呢,我们按照圣旨要求做就行了。经学博大精深,已经足够倭国人学习了,不学算学这些杂学,说不准倭人里面还真能够出一两个经学大师呢,到时候我们儒学也算是正式走进倭国了。”
……
国子监外的几百步地,犬上山田正带着一帮倭国遣唐使快走向国子监。
礼部给他们安排落脚的地方离国子监不算远,但是国子监之前却是从来没有去过。
不是他们不想去,而是礼部不让他们去。
在礼部那些人看来,国子监作为大唐的最高学府,那里的学识是最精妙的,不能随便让藩国进去学习。
反倒是各个作坊,不管是将作监下面的还是都作监下面的,都没什么值得保密的,倭国人爱学就学去吧。
奇淫技巧而已!
“犬上君,这次能够去到国子监学习,还多亏了一郎,他这伤没有白受啊。”
九条信一作为倭国遣唐使的副使,在倭国是有名的汉学家,来到长安之后,一直想去国子监见识一下,但是每次都被拒绝。
这次大唐却是一口气安排了几十名遣唐使去到国子监学习,又安排了几十名遣唐使去到长安各处寺庙学习,完全出乎九条信一的意料。
看来是犬上一郎被那个楚王殿下没有白打啊。
大唐皇帝嘴上说安排人去调查核实,实际上却是已经采取行动安抚倭人。
所以九条信一认为这个交易实在是很有价值。
“哼!听说九条君的大郎今年也已经十五岁了,要不下回就让他来长安,也去让楚王给他来一断子绝孙脚?”
犬上是正使,九条是副使。
看起来两个人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实际上九条和犬上都是倭国的贵族,倭皇这么安排反倒是有让他们互相牵制的意思在里头。
所以犬上虽然内心也认可九条的说法,觉得自己的儿子没有白受伤。
但是认可归认可,别人说出来总觉得有点……
那个伤可是不仅仅是手伤啊……
“犬上君,一郎他也是为国做贡献了。犬上家子孙繁茂,一郎虽然是老大,但是并不是嫡出,原本就不能看继承犬上君的爵位,你不用太介意的。说不准一郎因祸得福,回国之后说不定苏我大臣另有厚赏呢。”
“我总觉得大唐突然间态度大变,有点奇怪。最开始我们先安排人去国子监,礼部是一个人不让去,反倒是我们不太着急的各个作坊让我们随便挑选。现在又突然间反过来了,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犬上和九条说着话,一旁同是副使的伊藤浩之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伊藤君,一郎付出了这么多代价才换来的国子监学习机会,怎么就有阴谋了?”
犬上山田不乐意了,你伊藤浩之这么说,传回国内的话,一郎的伤岂不是白受了?
“就是啊,伊藤君。国子监是大唐最高学府,能够来到这里学习,是我们这一行当中最主要的目的了。等我们这些人学成归国,天皇陛下一定会重用我们的。”
“国内那些从新罗人那里学了点汉学皮毛的人都能混的风生水起,我们这些正经在大唐努力学过的人,回去之后地位自然是不同的,这一点本使可以保证。”
在这一点上,犬上倒是没有说谎。
甭管他们在国子监学的什么,回到倭国之后都会被重用。
而重用之后,这些人肯定要好好的卖弄、推销、扩散自己学到的东西,要不然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和不可替代性出来。
李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让李世民务必把倭国遣唐使都安排去学校儒学和佛学吧。
至于炼铁、造纸之类的奇淫技巧,让藩国的使臣去学就太不尊重人了。
第29章
打了左脸送上右脸
倭国人当天就入住了国子监。
除了犬上等少数几个人还留在礼部协调一些其他的事情,其余倭人都变成了乖乖国子监好学生。
而始作俑者李宽,却是在王府后院的大石榴树下晒着太阳呢。
“王爷,那些倭人都已经按照您的建议送到了国子监和各处寺庙了,似乎大家都很满意呢。”
王玄策这段时间都跟在李宽身边,以幕僚的形象出现在楚王府。
对于李宽和倭国人冲突的前后经过都很清楚,更是佩服李宽把人卖了还让人家帮忙数钱的本事。
王玄策从小就对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兴趣。
小的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合纵连横的故事,也曾经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穿插于各个国家之间。
“呵呵,倭国人一直想去国子监,偏偏礼部不让,这下遂了他们的意,当然满意了。至于国子监,孔颖达那个老家伙,眼中只有孔家的利益,有机会让孔子的学问发扬光大,自然也是乐意的不得了。”
李宽吃了一块晴儿递过来的糕点,慵懒的和王玄策聊着天。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礼部把经学看的非常宝贵,只有王爷眼光长远,知道所谓的奇淫技巧,才是最需要对各个藩国保密的东西,依我看我们是不是干脆禁止唐人去倭国呢?”
王玄策以前也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被李宽点破了,才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儒学经典,哪怕是你学的再好,把国家治理的再怎么花团锦绣,如果你连一块铁疙瘩都炼不出来,连一个陶瓷都需要从大唐购买,一张纸都不会造,那你有什么威胁呢?
大唐有什么需要害怕的呢?
相反的,如果倭国学习到了大唐先进的技术,制作出了很好的刀剑,哪怕是国内一片混乱,也有可能给大唐带来麻烦啊。
后世的倭寇本质上不就是倭国的浪人吗?
“不,闭关锁国是没有意义的。相反的,我觉得应该走出国门,把我们的东西卖到世界各地去。”
不能说王玄策的眼光就多么差,事实上再过一千多年,大明朝和大清朝也还想着闭关锁国呢。
“士农工商,如果把商业摆到一个这么重要的位置,估计又有很多御史跳出来弹劾王爷了。”
“未必!如果长安城的勋贵都能从海外贸易之中获取到利益,御史台不见得有胆量到处弹劾,顶多就是涉及到利益纠纷的时候会拿出来互相攻讦一下。”
“王爷,府外有倭国使臣求见!”
李宽和王玄策聊着天,却是突然有下人来汇报。
“倭国人来见我干什么?”李宽愣了一下,然后冷笑道,“难不成还想报仇?”
“王爷,以属下看来,倭国人应该没这胆子。”
王玄策觉得倭国人应该对自己能去国子监学习很开心,不会在这个时候再来找李宽的麻烦。
“算了,本王见见就知道是什么回事了,直接带到这里吧。”
就在石榴树底下会见倭国使臣,可以说是有点不够尊重。
但是李宽一点也没有要尊重倭国人的意思。
不多时,自有下人领着犬上山田来到李宽面前。
“下国使臣犬上山田见过大唐楚王殿下!”
犬上直接给李宽来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很有礼貌的样子。
看来甭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倭国人和人见面的时候,总是看起来很有礼貌的样子,实际上心里怎么想的,只有自己最清楚。
“你就是倭国遣唐使正使犬上山田?听说你的汉学水平很高,连诗作都比大唐才子写的好,本王倒是久闻你的大名呢。”
李宽瞄了一眼犬上,并没有从躺椅上起身。
“王爷过奖,区区在下,仰慕大唐文化,哪里敢说什么大名。要说诗作,王爷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才是真正流传千古的佳作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