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214


……
太极殿。
“李忠,最近一段时间怎么没有那个李宽的消息?”
李世民批阅完一堆的奏折,伸了伸懒腰。
大半个月都没有李宽的消息,李世民倒是有点不习惯了。
“陛下,楚王殿下最近深居简出,想必是听取了陛下的劝告,少惹些事呢。”
李忠作为百骑首领,自然是知道李宽在忙什么的。
不过,他不敢直接告诉李世民实话啊。
不管是哪个王爷,要是整天泡在作坊里面,这都不是正常的情况吧?
鬼知道楚王殿下发了什么疯!
“哼,你不用替李宽说话,就他的德性,朕还能不清楚。”李世民冷哼了一声,不相信李宽真的想少惹事。
指不定在酝酿什么大事呢。
李忠不知道该怎么接李世民的话,只好灿灿的在一旁笑着。
“算了,过几天就是皇后的寿辰,他总归是要出现的。”
李世民看李忠这个模样,也懒得继续问了。
……
翠绿的柳枝随风飘荡,让太极宫周围多了一丝生气。
出于安全和防火的考虑,太极宫内部除了御花园有树木花草,其他的宫殿几乎都是看不到什么树木的。
今天,整个太极宫周围的树木上都挂满了灯笼,张灯结彩的好不热闹。
长孙皇后的寿辰就这样开始了。
作为长安城这段时间最主要的事情,各家勋贵自然是为了今天做了不少准备。
虽然朝廷的大臣们不方便直接给长孙皇后贺寿,但是家里的命妇们却是一大早就进了宫。
寿辰的主要地点是在后宫,除了宗室子弟,其他的男性动物是不适合出现在这个地方的。
不过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寿辰的热闹气氛。
“托陛下洪福,长安城这几年变化还真大啊!”
“皇后娘娘这是一年比一年年轻,简直就是仙女下凡啊。”
“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娘娘不愧是陛下的贤内助。”
……
各个王妃、国公夫人、诰命夫人,纷纷围绕着长孙皇后,在一个大殿之中落座。
长安城但凡是有爵位的官员妻子,都亲自进宫贺寿,有的还带着自己女儿一起进来见见世面。
诺大一个宫殿,倒是热闹非凡。
反倒是桌子上的水果啊什么的,没有人去吃。
夫人外交。
这个不仅仅在后世有用,在大唐也一样有用的。
“你们家大郎已经十六了吧?听说想去左武卫府当值?”
“是啊,姐姐您看能不能和将军说一声?”
“岭南道的有两个县的县令一直空着,我有一位外甥,还是去年的进士,姐姐您看能不能帮忙说项说项?”
“长安城外最近兴建的不少作坊,你们家有什么打算?”
……
许多人奋斗了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就在这种私下的交流之中完成了。
而寿辰也慢慢的到了大家最感兴趣的一个环节。
那就是献寿礼!
这些命妇们的身份虽然都不简单,但是是没有机会单独将礼物呈现给皇后的。
她们的礼物早就在入宫的时候就以礼单的形式交给了相应的宫女,而宫里自然有专门的人负责将礼服入库管理。
有机会单独呈现礼物的,都是和长孙皇后沾亲带故的人员。
李承乾、李泰这些长孙皇后的亲儿子自然不必说,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公主乃至宗室里头比较有地位的后辈都是有机会亲自呈现礼物的。
很显然,李宽也是属于其中的一员。
第33章
哪里都有攀比
李世民早朝结束之后,也早早的来到了后宫,正好赶上了后辈们给长孙皇后呈现寿礼。
“儿臣恭贺母后寿比南山,青春永驻。”
首先出来拜礼的自然是当朝太子李承乾。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还没有跛脚,给朝臣们的印象也都还不错,整个人也显得精神气十足。
“儿臣偶得东晋顾恺之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觉得普天之下,也就母后配得上拥有这幅画,特意送给母后。”
伴随着李承乾的话声,两个小太监打开了一副画卷。
“哇,果然是名家之作,气势上就很是不凡。”
“是啊,两尺来宽,一丈来长,一般人根本就没有能力完成如此巨作啊。”
“这画中女子一副知书达理的模样,神情倒是和皇后娘娘有几分神似呢。”
“都说太子殿下孝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李承乾的礼物迎来了阵阵赞美之声。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并肩坐在上首,看到李承乾的礼物,也甚是满意。
“观音婢,你这个儿子也算是长大了啊。”
李世民捋了捋自己并不存在的胡子,一脸笑意的看着长孙皇后。
“陛下,承乾很有几分你年轻时候的模样呢。”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相识于微末,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走过来,感情自然不是一般的帝王和妃子之间可比。
“嗯,看来让李纲当太子太傅,果然是个正确的选择啊。”
“太子有心了,这画本宫很满意!”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说着悄悄话,但是并没有影响寿礼的正常进行。
“儿臣祝母后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李承乾之后,自然是最受李世民夫妇宠爱的李泰上前祝寿。
“泰儿,你给母后准备的又是什么礼物?”
对于自己亲儿子,长孙皇后说话自然随意了很多,忍不住开玩笑主动问起了礼物。
“母后,儿臣准备的是上好的东珠三十六颗。”李泰的话刚说完,就有随从打开了外观精美的一个檀木盒子。
“哇!这就是东珠啊,果然名不虚传。”
“魏王真是孝顺啊。东珠的采捕是十分艰难的,要在乍暖还寒的三四月份跳入冰冷的江河中,采捕上了年头的珠蚌,辽东那地方,三四月份刺骨的寒冷可想而知啊。尤其是上等的东珠的得来更为不易啊,听说有时在盛满船只的成百上千个珠蚌中才能得到一颗上好的东珠。魏王一出手就是三十六颗,简直是价值连城啊。”
“这些东珠硕大饱满、圆润晶莹,看上去似乎散发出了五彩光泽,难怪说东珠是百难获一的奇珍啊。”
在场的贵妇们算是大唐最有见识的一帮女人,饶是如此,大家也被李泰的大手笔惊呆了。
要是没有意外,这应该会是今天长孙皇后寿礼当中最为贵重的。
都说魏王殿下知书达理,文学造诣是各个王子当中最高的,没想到也是纯孝之人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