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2214


“挣钱?”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心中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你还想着挣钱?能够不亏钱,就算是不错了。”
“啊?莫非那个李宽手上,真的还有大量的精钢?”
“他手上是不是还有大量的精钢,为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楚王府可以源源不断的大量生产精钢,这个速度,很明显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长孙无忌显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探听到了一点消息。
其实,这也很正常。
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家族,长孙家在长安城各个衙门都有自己的门生子弟。
就连长安县的不良人,也是有好几个跟长孙家关系密切。
有这些人帮忙,要打听一些消息,还是不难的。
当然,也仅限于打听到楚王府炼铁作坊有办法大量生产精钢。
至于怎么生产的,这就不是那么容易知道的了。
要不然,真当楚王府的护卫都是吃干饭的啊?
“阿耶,如果这样的话,洛阳的精钢价格也很快就会降下来的。”
“所以我们的动作要快,趁着有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手上的铁料和精钢全部抛售出去。特别是精钢,价格跌的太快了,哪怕是亏本,也要抛掉。”
长孙无忌一点不傻,相反的,他很聪明。
当断则断,看到事不可为,立马就开始割肉。
……
光塔码头是广州最大的码头,广州市舶司就设在码头旁边。
今天一大早,东方平就来到了码头上,为尉迟环和房遗爱送行。
开春之后,尉迟环几个就离开了长安城,到了登州的时候,程处默带着船队往倭国而去,尉迟环和房遗爱则是往南而去。
船队一路南下,除了偶尔靠岸补给一下新鲜的淡水和食物,一直没有停留,总算是在前阵子到达了广州城。
有年前就南下的东方平接应,尉迟环一行倒是省了不少心。
“尉迟兄,此行南下,务必注意安全,如果事不可为,就及时折返吧。”
东方平虽然眼馋那些波斯海商运来的香料,又听李宽说过南洋有香料岛,但是对于南洋海况复杂,也是有所耳闻。
虽然尉迟环等人驾驶的东海渔业造船作坊最新下水的新式飞剪船,但是风险依然很大。
在飓风面前,大一点的船和小一点的船,结果不见得有什么区别。
“你放心,王爷已经给了我一副详细的海图,这一次,我一定能找到那香料岛的。你就等着我们凯旋而归吧。”
如今的尉迟环,是彻底的爱上了大海。
对于未知的航线,他不仅不恐惧,反而充满了一股挑战未知的激动。
要是真的能找到香料岛,自己也能名传千古了吧?
尉迟环都不怕,一向脑子缺根筋的房遗爱,就更不担心了。
反倒是跟随而来的周二福,脸上略有担忧。
……
宣政殿中,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听着李忠汇报着这段时间长安城里发生的事情。
“精钢价格真的已经连续五天维持去年年初的价格水平了?”
“没错,长安城里,但凡是想要购买精钢的,都能以这个价格买到足够的精钢。”
作为这段时间的头等大事,李忠自然是花了不少精力去了解。
“宽儿是怎么做到的?”
“楚王府的炼铁作坊守卫森严,百骑司尝试过几次都没有溜进去。虽然不知道这些精钢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精钢都是那里面出产的。”
李忠有点羞愧的低下了头。
这一次,百骑司本想在夜里偷偷的流进去,结果谁都没想到,楚王府的一个炼铁作坊,护卫居然如此严密,身经百战的百骑司居然被人家抓了个现行。
好在亮明身份之后,对方也没有难为自己。
不过,这个脸算是丢大了。
“这次参与到精钢囤积的,都有哪些人?”
李世民没有理会李忠的羞愧,李宽总是能够隔三差五给人惊喜,他的接受能力已经变得很强了。
“额……”
李忠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怎么说。
“直接说吧,朕没有那么脆弱。”
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李忠哪里还敢再隐瞒什么?
“陛下,赵国公、莱国公府上都有参与,另外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门下的子弟也有人参与其中,还有一些长安城东西两市的商人也有涉及。”
李忠一边看着李世民的脸色,一边说着。
“无忌果然还是有参与吗?”
其他人的情况,李世民其实不是很在乎。
但是长孙无忌有参与,这多少让他有点失望。
不客气的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历史上,他可是李世民的托孤重臣。
虽然两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不至于因为这事就崩塌了,但是李世民的心中,至少是多了一点疙瘩。
也许这才是长孙家在这次事件里头最大的损失了。
第325章
小东西意义不小
轰轰烈烈的折腾了长安城百姓好久的铁料和精钢价格上涨,有点虎头蛇尾一样的结束了。
长孙家带头割肉之后,其他跟风的看着不对劲,也都纷纷出手。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精钢价格,不仅降到了去年初的水平,还比那个要低一两成。
经此一战,留下杜荷在家里默默的肉疼。
长孙无忌也暗暗担忧李宽什么时候继续降价。
作为长孙家最核心的产业,长孙无忌肉疼的不是这一次损失了多少钱财,而是以后铁料和精钢再也没有暴利可言了。
这个损失,长远来看,可比这一次的损失要大多了。
为了不进一步刺激李宽,长孙无忌甚至暗暗吩咐,要家中子弟近来不要跟楚王府发生冲突,免得局面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楚王府的炼铁作坊,也算是正式的走进了勋贵世家的视野当中。
钢铁产业有了突破,李宽自然就想到了一些列的基础工业。
像是有些小东西,以前一直没有搞,不是不重要,而是觉得时候不到。
如今,可以考虑搞一搞了。
观狮山书院格物大厦里头,戴全正在给格物学院的学院讲述自己对于机械的理解。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机械这个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其实不然。
《韩非子》中有这么一句话:“审于地形、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
这里面的机械,虽然跟后世的机械不是完全一个意思,但是已经基本接近了。
“机械之利,刚才我已经跟大家说明过了,这也是楚王殿下为何在格物学院下面成立专门的机械作坊,并抽调各个作坊的匠人填充其中的原因。”
有了钢铁,自然就要考虑扩大机械的制作。
楚王府的作坊数量,一时半刻都数不清有多少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