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2214


虽然武媚娘之前也出过了《茶道》等书,但是那个销量跟《白蛇传》是完全没有办法比较的。
“这么说来,我们歌剧院到时候上演《白蛇传》,基本上不用怎么宣传,就能吸引无数的观众咯。”
伴随着天气开始变暖,地面已经没有积雪,南山建工便开始了歌剧院的修建。
而《白蛇传》的戏剧,李宽也让紫霞和九条杏香统筹安排,挑选一些何时的人员。
“王爷,这书都这么火了,戏剧必然也不差。”
武媚娘也不敢把话说的太死,毕竟,怎么把这么长篇的《白蛇传》搬到舞台上,谁也没有试过。
“过段时间,本王亲自去看看戏剧的准备情况,到时候首演的时候,请楚国太妃娘娘一起去,人气肯定差不了。”
第374章
还有这种操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
眼看着柳树已经变绿,野草已经长出嫩芽,楚王府的各个佃户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去年东海渔业从南洋带回来大量的稻谷,除了一部分被李宽安排送到杭州、明州和泉州用以实验性的种植之外,其他的都留在了长安城。
作为长安有数的大地主,楚王府拥有几万亩良田。
李宽要求今年全部种植水稻。
这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王爷,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很少有种植水稻的,哪怕是您想种,老奴安排个几百亩地种植就行了,不用全部都种上水稻吧?”
来福一脸担忧的劝说着李宽。
“对啊,王爷,哪怕是种植水稻,也没有这么早就开始播种的啊。”
王富贵也被李宽叫开了过来,让他安排人去跟佃户们解释种植水稻的事情。
这些佃户,大部分都是没有种过水稻的,要是没有人指导他们,哪怕是他们听从李宽的意思,种植了水稻,到时候收成很不好,也达不到李宽希望的效果。
所以李宽提起就将《初级农业技巧》里头和水稻种植相关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整理出来了,并且让印刷作坊印制成小册子了。
当然,这些小册子不是为佃户们准备的,对于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户来说,只是发个小册子,那完全就是懒政了,是达不到效果的。
“来福叔,现在种植的是在暖棚里育种了的秧苗,听说这水稻在南洋可以种植两三季,我现在也在关中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成功。至于其他的秧苗,这几天才开始播种,等到插秧还得好一会呢。”
虽然当初李宽跟王玄策等人交流的时候,说南洋的水稻可以种植两季,大家都很激动。
但是到了真正要利用大片的土地种植水稻的时候,大家都变得慎重了起来。
无农不稳。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要是因为李宽的错误决策,导致几万亩良田颗粒无收,那个罪过可就大了。
当然,李宽也没有那么冒失。
水稻可以种植两季,这基本上是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才可以,北方一般都是只能种植一季的。
但是,哪怕是种植一季,这水稻的产量也比粟米多,特别是南洋来的水稻品种,产量比粟米高了一倍,完全值得大规模的推广。
“王爷,你不可轻信这种无根无据的话啊,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什么粮食是一年可以收两次的啊。”
这话,也就是来福敢这么说。
不过,他的担忧,估计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担忧。
所以用作试验的那一百多亩地,李宽只准备找两三家比较值得信赖的农户去种植。
至于单季水稻,那就不好意思了。
但凡是还想依附在楚王府这棵大树下讨生活,就必须种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亲王发起威来,岂是那些农户可以抵挡的?
这些人哪怕是心里面对李宽又怨言,无非就是几个月的事情。
等到秋收时分,沉甸甸的稻谷会告诉他们,谁才是真正为他们考虑的人。
“来福叔,事实胜于雄辩,我还是这句话。在关中地区种植水稻,到底是否可行,试一试就知道了。最不济,楚王府也能承担的起失败的后果。”
李世民登基已经十三年,大唐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粮食价格屡创新低,已经接近隋文帝时期的水平了。
所以李宽还真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起几万亩土地上的粮食损失。
当然,李宽自己是不认为会有任何损失的,这话,只不过是用来堵住其他人的嘴的。
……
长安城的吃瓜群众最近很兴奋。
先是《白蛇传》给大家带来了一波盛宴,紧接着又一个消息,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李忠作为百骑司统领,自然要及时的把长安城的热点新闻反馈给李世民。
“这么说,那些佃户确实是被逼无奈之下才同意种植水稻?”
李世民的眉头拧成了川字形。
去年船队回来的时候,他就对李宽让人带一堆稻谷回来感到不理解。
现在看来,这些稻谷应该是用来作为稻种的。
只是,江南地区又不是没有人种植水稻,为何他要千里迢迢的从南洋带回来呢?
“陛下,基本上应该是这样的。这些佃户当中,虽然也有个别是真心诚意支持楚王殿下的决定,但是更多的人是没有办法才捏着鼻子接受的。”
李忠本来想尽量给李宽掩饰一下,毕竟自家儿子如今也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
奈何长安城里都已经传疯了,他哪敢有所隐瞒呀。
“这些农户就没有人站出来反抗的吗?”
以李世民对农户的了解,这些人虽然看上去很懦弱。
但是,一旦涉及到吃饭问题,一旦要让他们饿肚子,这些农夫的爆发出来的反抗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如今楚王府的佃户居然全部被逼着种植水稻,居然都没人站出来闹事,着实有点让他觉得奇怪。
“陛下,虽然不满的人有不少,说闲话的也有不少,但是闹事的却是一个也没有。”
“为何会这样呢?”
“属下听说楚王殿下承诺了,如果今年水稻的收成比不过粟米,差的那部分,楚王府全部给补全了。”
李世民一听这话,倒是很快就想通了。
对于这些农户来说,但凡是还能活得下去,是很少有人站出来闹事的。
原本自己以为在李宽的逼迫下,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日子没法过了。
如今看来,李宽已经给大家都留了退路,在一旁兜底呢。
既然楚王府把所有的风险都承担下来了,佃户们哪怕是有再多的不满,也得老老实实的照做。
要不然,分分钟收拾你。
真以为当年长安城四害之首是白叫的呀?
……
不管外面怎么穿的沸沸扬扬,李宽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注意。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他重新研究了一下那《初级农业技巧》,发现种植水稻居然可以跟养鱼同时进行。
并且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还能减少水稻的病虫害。
在这个没有农药的年代,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这几天楚王府开启了收购草鱼、鲤鱼等各种活鱼的模式,并且还专门招募了几个鱼贩子和养鱼的农户。
鱼贩子对于雌鱼雄鱼的判断,绝对是最准确的。
没办法,谁叫人家杀的多呢。
而养鱼的农户的话,虽然这个时候的专业性还很低,但是总比从来没有养过鱼的人强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