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2214


“石富,你们家石良和石文在襄州有什么信捎回来没?”
隔壁地里石富也在忙着给棉田施肥,两人是老相识了,便时不时的会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就上个月收到一封信,说是已经在襄州安顿下来了,正忙着开荒,让家里不用担心,其他的就没什么的动静了。”
所谓的家书抵万金。
这个年代,可没有电话和互联网,一旦离家,要再把消息带回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当然,这个也要看谁了。
像是李宽这种,想什么时候让人带信回去都是没问题的。
“放心,听说关中有几万人去到襄州开荒种植南洋水稻,朝廷非常重视,肯定会安排好的。”
石富家的两个弟弟会报名移民襄州,还是受到石养的话语的触发。
所以两家人时不时的都会说到这个话题。
“楚王殿下亲自离京巡视南洋水稻的种植情况,我倒不是特别担心石良他们会种不好水稻,我就是有点担心人生地不熟,他们会不会被当地人欺负,会不会生病什么的。”
石富这话倒是说得很实在。
这年头,宗族观念是非常强的,在大部分的地方,都是帮亲不帮理的。
你一个外地人,要是和本地人起了冲突,十有八九是要吃亏的。
“你放心,观狮山书院的好多学员都跟着移民队伍一起出发的,有他们在,没有人敢乱来。再说了,楚王殿下到时候也是要去襄州的,襄州离长安也不算特别远,你就等着他们的好消息过来吧。”
石养这话虽然有一定的安慰成分在里头,不过倒也算是他的真心话。
趁着朝廷大力推广南洋水稻的机会,去到襄州把每户一百亩的永业田给开荒出来,以后子子孙孙都受用无穷。
再说了,石富家兄弟多,石良、石文两兄弟在那还有照应,再加上一起去的还有石家村的其他好几户人家,这个风险和收益比起来,实在是不算什么。
“借你吉言了,希望如此吧。”
……
渭南县林家村。
林狗蛋看着一筐筐被装上马车的茶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几年,林家村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茶叶。
虽然渭南县离长安城还有点距离,不过只要上了官道,就有水泥路可走,倒也不耽误新茶的售卖。
“娃他爹,今年这春茶卖完,家里头找大唐皇家钱庄借贷的那些银币就都可以还上了呢,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啊。”
林三娘子如今早已嫁给了林狗蛋,大儿子都已经三岁多了。
作为林家村最先尝试到种茶好处的林狗蛋,在听了茶商吕掌柜的建议之后,就向大唐皇家银行借了两百个银币,将自家的茶园规模扩大了一倍。
如今,林狗蛋已经是林家村最大的茶叶种植户了,家中单单购买的帮忙种茶的奴隶就有三个,大小也算是一个小地主,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阶层跨越。
“不着急还,那些贷款都是有期限的,只要到期归还就行了。我前段时间也去长安城西市里走了一趟,那茶砖的售卖很是火热,有不少外地客商都在西市卖茶砖,我准备今年再买几十亩地,全部种上茶树。”
林狗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的穷小子了。
眼光也比当初强了不知道要多少。
“那……那……”
林三娘子那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家里一直都是林狗蛋当家,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扩大茶园的做法,一直都是正确的。
就连她的娘家也因为及时学习林狗蛋的做法,种了几亩茶树,收入水平大大的改善。
如今的茶叶价格,虽然不像刚开始种植那几年那么贵,但是种茶和种粟米比起来,还是要挣钱很多。
再加上他们家也有种茶的丰富经验,林三娘子实在是想不出反对的理由。
“三娘子,你放心。这种茶的事情啊,我跟吕掌柜和宋掌柜都是聊过的,他们都觉得可以继续扩大,因为现在不但是关中人喜欢喝茶,就连草原上的胡人,好多也开始喝茶了。据说长安城每年运往凉州的茶砖就不知道有几万斤呢。”
林狗蛋当年很讲信义的将茶叶卖给了宋掌柜,不仅没有让他失去吕掌柜这另外一个茶商,反而得到两人的青睐。
现在,林狗蛋的茶园,所有的新茶都是一半卖给宋掌柜,一半卖给吕掌柜。
他们两个依靠着贩卖茶叶发家致富的商人,倒也把林狗蛋当起了朋友,时不时的会借着收购茶叶的机会,坐下来小酌几杯。
“好吧,不过我觉得这欠的钱,还是要尽快的还请,要不然这睡觉都睡的不踏实呢。”
林三娘子的这个想法,应该是很多农户的想法。
不习惯欠人钱啊。
其实,凭本事欠钱,有什么好睡不着的?
第436章
三足鼎立的格局
长安城西北部,渭水旁边,一座新的建筑规模宏大的建筑逐渐显出了雏形。
“长孙兄,你负责的那几位大儒都同意来我们渭水书院担任教谕吧?”
郑海和长孙冲并行走在一起,为两家合作的渭水书院即将开业做最后的确认工作。
如果是观狮山书院的如火如荼发展,刺激了他们两家,那么韦杜两家联手成立的曲江书院,就是渭水书院成立的直接导火索。
大家的眼光都不差,自然看到了书院建设的前景。
虽然可能刚开始会赔钱,但是家大业大的郑家和长孙家,这点钱还是赔的起的。
这年头的书院,除了观狮山书院,主要搞得都是科举的那几个科目相关内容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不需要太多实验投入的。
哪像是后世的大学,每年各个实验室不知道要烧掉多少钱呢。
这要真是私人来办,压力还真是大。
当然,如果办的成功,书院的成功学员能够不断的提供捐助,那又另当别论了。
“放心,我阿耶亲自出马,没有不成功的。”
长孙无忌虽然在朝中担任的是虚职,但是谁也不会小瞧他。
一个大臣在长安城的影响力,很多时候不完全看他头上的是什么职位,而是看他对李世民的决策有多大的影响力。
很显然,长孙无忌就是少数的那种对李世民的决策起到很大影响的大臣。
再加上长孙皇后在后宫中稳如泰山的地位,等闲人不会去跟长孙家过不去。
“那就好,到时候我们渭水书院,一定要后来居上,让观狮山书院和曲江书院,都见识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底蕴。”
郑海作为清河崔氏长房的嫡长子,未来的族长,对自家的实力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说到观狮山书院和曲江书院,我倒是听说了一个趣事。”长孙冲脸上突然笑了起来。
“哦?什么事情让长孙兄你这么开心?”
“那曲江书院不是把欧阳询请过去当院正嘛,自然而然的,欧阳率更的儿子欧阳通自然而然也加入了曲江书院,成为经学院的学员。”
“这也很正常啊?”
郑海不觉得这个事情有什么好笑的。
“没错,是很正常。不过这个欧阳通啊,在清明节那天,孤身杀入观狮山书院经学院,以一人之力单挑整个经学院的学员,观狮山书院居然没有一名学员比得上他。不管是书法还是经学,欧阳通都是完胜,把观狮山书院搞得灰头土脸,听说最后气的那个许敬宗连摔了好几个茶杯呢。”
长孙冲的消息很灵通,而观狮山书院又是他重点关注的对象,里面发生的大事,他自然能够很快的知道。
“哦?还有这等事?”
郑海听了也是心中一乐。
这观狮山书院如今可谓是如日中天,六个学院的教谕和学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千人,妥妥的大唐第一书院。
作为新成立的渭水书院,自然是希望看到观狮山书院倒霉的样子咯。
“是啊,据说最后还是那个李宽的弟子狄仁杰带着永平县主和她的教谕,闯入曲江书院,有样学样的跟曲江学院经学院的学员斗了一把,才算是挽回了一些面子。”
“狄仁杰?据我说知,他应该年纪还非常小,不是观狮山书院的正式学员吧?”
李宽收狄仁杰为弟子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郑海也不例外。
“是啊,所以才说勉强挽回了一些面子。毕竟狄仁杰最近也都是在观狮山书院各个学院里学习,然后他以如此年纪,跟欧阳通斗了个旗鼓相当,也算是非常不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