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2214


“咳咳!”
潘旺也注意到了这个异常,忍不住站到了郭得志身边,轻咳了两声。
不过,这并没有让郭得志从报纸中回过神来。
反倒是一旁的郭云鹤有点尴尬的站在那里,看一看自家掌柜,再看一看自己师父,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潘掌柜,这老郭啥意思啊?就这么把我们撂在这里,不上不下的,不是怪难受吗?”
“对啊,什么东西那么好看,是哪个相好的给他写的信件不成?”
“赶紧的,这刚说到五岳剑派比武呢,怎么就停在这里了?”
听到耳边这些催促声,潘旺只好跟大家拱了拱手,说了声道歉。
然后伸手啪了啪郭得志的肩膀,“老郭,什么东西那么好看?可否也给我看看啊。”
“啊?”
郭得志有点茫然的抬起了头,看了看潘旺,再看了看郭云鹤。
很显然,他还沉浸在故事里头呢。
不过,他也不笨,立马就明白是什么回事了。
“云鹤,这说书,练习的再多,也没有亲自上场说一说来的有效果,今天为师就看看你这段时间都练习的怎么样了,下面的半场,就由你来说吧。”
在郭云鹤一脸懵逼,然后又是一脸激动的表情之中,他颤抖着走上了台。
自己这算是出师了吗?
这个机会来的太突然了吧?
……
“陛下,这就是长安城今天新出的《大唐日报》,听闻是楚王殿下安排人搞出来的。”
宣政殿中,李忠拿着一份《大唐日报》,放在了李世民面前。
这个报纸,实在是个新鲜玩意。
偏偏它上面还记载了一些朝堂大事,让百骑司不由得提起了几分警惕之心。
要不是搞出这个东西的是楚王府的人,估计这玩意直接就被禁止了。
“嗯?宽儿他又搞出新玩意出来了?”
李世民瞥了一眼桌上的那份报纸,不由得提起了几分好奇。
“今天早上开始,长安城各个坊的蜂窝煤铺子都在售卖这《大唐日报》,街面上也有不少孩童在叫唤着卖报。如今长安城很多人都知道楚王殿下安排人推出了一份特殊的东西呢。”
李忠觉得自己最近又变得忙碌了起来。
准确的说是李宽回到长安城之后,自己就变得忙碌了起来。
隔三差五的搞出一些新鲜玩意出来,自己还不能不给李世民报告。
谁知道什么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在李世民面前呢?
“这报纸说朝政大事,虽然有点敏感,不过他这些消息都不是什么秘密,朕对宽儿办事,还是放心的。”
李世民快速的扫描了一下,发现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敏感的东西,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个李宽,总算是还知道分寸。
第477章
穷苦士子的春天来了
文达明是江南道的一名落魄士子,从武德年间开始奋战进士科,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当初的小鲜肉如今已经三十有三了,可是仍然没有要中进士的模样。当初离开家乡的时候,他可是信誓旦旦的说不中进士不回家。
结果……
这些年,文达明都是在长安城漂着。
套用后世的话来说,文达明是一位老资格的“长漂”了。
住在廉价的出租屋里头,每天靠着帮人写写书信,客串一下教书匠,挣点零花钱,过着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生活。
其实,要说工作,长安城也不算难找。
各个作坊之中,每天都有招人,工钱开的还不算低。
不过,文达明自然是不会去干这些体力活的。
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年的书,可不是为了进作坊当帮工的。
“达明,这是你这次的稿酬,我今天刚好碰到了骆宾王,就帮忙问了一声。”
上官仪的马车停在了文达明的出租屋外面,推开院子大门,看到文达明正在摇头晃脑的背着书呢。
说起来,这文达明也算是有骨气的文人。
虽然当初也算是跟上官仪一起参加过春闱,算是有一些交情。
要是他脸皮够厚,完全可以依靠上官仪,在楚王府找一份工作,奈何他总是放不下这个面子。
当然,他能够在长安城漂这么多年,其实还是有上官仪的帮衬在里头,要不然早就流落街头了。
这一次,骆宾王负责筹划《大唐日报》,对外招募一些写手,上官仪觉得是一个挺好的机会,便让文达明去应聘了。
虽然是那种没有工钱,按照稿子付钱的职位,其实竞争却是非常激烈。
无他,这位置比较清贵啊。
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至少比作坊里当帮工要好接受很多。
并且,能够让自己写的东西发表出去,单单这一条,就足够吸引无数的士子飞蛾扑火般的投稿了。
“游韶,劳烦你百忙之中专门过来一趟,实在是过意不去呢。”
文达明接过了上官仪递过来的钱袋子,不过手头的重量却是让他愣了一下。
如今的他,可不是那种不吃五谷杂粮的书生了,这钱袋里的铜钱,很显然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了很多。
不过,上官仪也是聪明人,看到文达明的脸色一变,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达明,这稿酬可是按照骆宾王亲自制定的规则发放的,是多是少,跟我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你要是对稿酬有疑问,回头可以去问一问他。”
一篇文章的稿酬就拿到了差不多五百文钱,说实在的,上官仪也觉得有点奇怪。
那《大唐日报》只卖一文钱一份,本来就已经够便宜的了。
长安城中没有几个人认为这个价钱还有钱可挣。
如今还按照销量给写手发放稿酬,成本就更高了。
骆宾王就不怕到时候亏的太多,楚王殿下不让《大唐日报》继续办下去了吗?
上官仪摇了摇头,将心中的疑问压了下去。
“游韶,不管怎么说,这次还是多谢你了。我也算是看清楚了,这长安城中,不说文笔比我好得多的,就算文笔跟我差不多的士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能够有这个机会成为《大唐日报》的特约写手,也是多亏了你的帮忙。不过,这份工作,我还真是挺满意的,甚至要是每次都能有文章发表出去,就这么过一生,也不是不可以。”
文达明如今对考中进士科已经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不管是谁,要是高考接连落榜十几次,都很难还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吧?
文达明一直待在长安城,其实不是希望能够考中,而是因为无脸见江东父老啊。
“主要还是你讲的故事好,说实在的,我其实也没有想到你的将坊间的那些传闻写的那么津津有味,就连楚王殿下也夸奖了你整理的故事呢。”
文达明在《大唐日报》上发表的的文章是市井传闻小故事的那种。
虽然是那种看上去很俗、很狗血的故事,却是扩大《大唐日报》受众人群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故事写得再好,也要感谢楚王殿下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给我,要不然我就是每天都写一堆故事,也没有什么用,根本没有哪个作坊愿意冒险去印刷。”
这年头印刷书籍,基本上是要作者贴钱的,稿酬什么的,那是想都不要想,大家出书也都不是为了稿酬。
当然,如今像是文达明这样的士子,虽然表面上羞于谈钱,其实内心还是非常需要钱财来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
“你好好干吧,现在是三日一版,过一阵子,很可能就真的变成每日一版了,到时候可就有得你忙咯。”
上官仪将文达明的稿酬送到,简单寒暄一阵之后,就离开了。
作为楚王府功曹参军,他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