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2214


这边胡人,生活的地方普遍都是冬天寒冷无比的,对于高度酒有天生的喜爱。
“他们安安分分的养羊养牛,我们收购他们的羊毛,给他们提供茶叶,提供布匹,提供美酒,还提供精美的瓷器,他们应该对本王感恩戴德才行,媚娘你怎么可以说是在宰他们呢?你这个觉悟,还要再提高啊。”
李宽的话一出,一旁的程静雯直接就转过头,当做啥也没听见。
武媚娘和晴儿也是一阵无语。
自家王爷,啥都好,就是有的时候,这个脸皮有点厚啊。
“我听说这段时间西市的人市里头,薛延陀的妇孺多了不少,王爷,这事不会跟你也有关系吧?”
程静雯在一旁轻声的问了一句。
跟武媚娘不一样,程静雯对李宽在外的一些布局并不是很了解,她也比较难以接受一些特别的手段。
不过,大唐但凡是跟胡人扯得上关系的大事,基本上拐弯抹角都能找到李宽的影子,程静雯也不傻,所以才有此一问。
“静雯为何会有此疑虑?这些薛延陀妇孺,在草原上过着忍冻挨饿的日子,如今来到了长安城,虽然是被贩卖为奴,但是至少不用担心吃不饱睡不好了。而对于大唐来说,不少匠人百姓这几年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娶妻纳妾也好,购买奴仆也好,需求都是很旺盛,这些薛延陀人的到来,是一个双赢啊。”
程静雯:……
“王爷,我们这么大规模的酿造酒水,对粮食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到时候朝中的御史不会又跳出来弹劾吧?”
武媚娘很聪明的将话题给转到了其他地方。
历朝历代,其实都是不鼓励酿酒的,甚至有的时候还是禁酒的。
所以武媚娘的这个疑虑,其实是很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酿造酒水使用的主要是稻米,今年江南道的双季水稻推广很成功,明年不需要朝廷再怎么鼓励,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种植双季稻。到时候稻谷的产量还会进一步上升,如果我们不大量收购用来酿酒的话,反倒是会出现农夫们丰产不丰收的情况。”
李宽自然不会为了自己挣钱,搞得百姓们口粮都不够了。
这不是他酿酒的本意。
其实,在李宽看来,大唐完全是有办法做到不缺粮食的。
不到一个亿的人口,占据着如此广袤的土地,根本就还有很多的良田没有开发出来。
当然,不管是哪个年代,都不会真正的嫌弃粮食太多的。
只不过李宽需要从中寻找一个平衡而已。
“说什么都是王爷你有理,难怪长安城中那些勋贵都是对你又爱又恨呢。”
程静雯无语的吐槽了一句。
……
凉州城中,在最繁华的地段,新开了一家酒楼。
开业当天,凉州的一众官员都前去捧场,声势甚是浩大。
哪怕是脑子再傻的人,也知道这家叫做“味之素”的酒楼不一般。
所以,根本不用什么人维持秩序,凉州城中,从来没有谁敢在这里闹事。
“首领,这味之素的烤羊肉,可比我们以前吃到的要好多了,还真是值这个价钱呢。”
拓跋勇手中拿着一根烤羊排,一边满手是油的啃着,一边跟拓跋成说着话。
如今,手上有着近千号人手的拓跋捕奴队,拓跋勇跟拓跋成在凉州城中也算是一方人物了。
最近,他们接到了指示,要沿着黄河沿线,处理一批薛延陀部落。
乘着出发之前,他们来刚刚开业几天的味之素尝尝鲜。
“好吃就正常了,听说这味之素在长安城就是顶级的酒楼,里面的菜式很多都是从楚王府流传出来的。你要想,楚王殿下能够看得上的菜式,能够差到哪里去吗?”
拓跋成喝了一口杯中的烈酒,用袖子擦了擦嘴,一边跟拓跋勇闲聊着,一边品味着美食。
别以为胡人对美食就没有任何追求。
在美食面前,全世界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首领你这么说的话,看来是没错了。这味之素房相和楚王府合作的产物,难怪凉州城那么多大人物都来参加了味之素的开业典礼。听说马长史要宴请客人,现在都是选择味之素呢。别人请他吃饭,如果不是去味之素,现在也是约不到他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
再加上拓跋勇他们说的也不是什么秘密,自然很快就传开来了。
“之前听说楚王府的王掌柜来凉州推广香料,吸引了不少附近部落的首领们购买。这几年,长安运往凉州的香料是越来越多了。依我看,有了这味之素之后,西北这片大地,才真正迎来了香料使用高峰呢。”
拓跋成也是几年前就在凉州买过香料的,不过因为大家对香料的使用技巧还没有完全掌握,再加上香料价格贵,很多人买过一次之后并不舍得再买第二次。
不过,如今味之素的各个精美菜式,重新让大家认识到了香料的重要性。
想必今后要推广香料,肯定就更容易了。
凉州既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连同吐谷浑故地和周边部落的重要节点,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胡人进进出出。
这些腰包鼓起来了的胡人,对待吃的消费,还是很舍得的。
也难怪马周让西北贸易在味之素旁边开了一家铺子,专门售卖各种香料。
甚至,为了降低香料使用的难度,马周还专门让人制作了配置好的调料包。
这种傻瓜式的烹饪方式,最是适合那帮胡人了。
“首领,这楚王府的关联产业在凉州的影响力越大,我们的日子就越好过。等到大唐彻底征服了薛延陀和西突厥等部落,我们就可以直接加入大唐户籍,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唐人了。到时候,我也去长安购置一处院子,享受一下天朝上国的感觉。”
拓跋勇虽然并不厌倦现在的生活,但是显然对长安有更多的向往。
这个年头的胡人,特别是凉州周边受到大唐影响比较大的胡人,心中都有一个长安梦。
有朝一日在长安定居,就算是他们的终极梦想了。
“你放心,按照这个趋势,薛延陀和西突厥撑不了几年了。不过,到时候指不定楚王殿下对我们还有其他的安排呢。”
拓跋勇如今见识也非同一般,在频繁捕捉凉州周边胡人的同时,他也敏锐的感受到了大唐的国力优势越来越明显。
不客气的说,大唐的四周已经没有谁是它的一合之敌了。
甚至,大唐完全有实力同时打赢几场局部战争。
“听说楚王殿下在长安城办的观狮山书院是大唐最好的书院,到时候我那两个小子长大一点,一定要把他们送到观狮山书院上学去。至于我这条命,就卖给楚王殿下了。”
“切,楚王殿下连你是谁都不见得记得住,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倒不如这一次出行,好好的表现一番,说不准你的机遇就来了呢。”
拓跋成和拓跋勇两人就这么闹闹哄哄的在味之素吃完了午饭,然后就带着拓跋捕奴队,往北直入薛延陀的地盘。
第497章
寒冬腊月里的训练
伴随着长安城入冬以来的第一次雪的到来,大唐皇家军事需要终于正式挂牌成立了。
李世民这个名义上的院长,自然是亲自出席了开业典礼。
虽然军事学院从筹划到成立的时间间隔非常的短,但是学员数量却是一点都不少。
长安城的好多勋贵都知道这个学院的意义,自然是拼命把自家子侄往里头塞。
再加上李宽建议从十二卫里头挑选年轻、识字的士卒进入军事学院学习,首届入学的学员数量达到了五百人。
“陛下,现在入学的算是正常的学院生,后面等学院慢慢的进入了正轨之后,微臣建议将各地折冲府校尉全部轮换到学院里进行至少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以便提高各级将领对大唐的忠诚。”
秦琼作为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都督,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和管理者。
这些天,他可是屡次前往楚王府别院,跟李宽交谈了一下学院的建设问题。
别人可能会觉得李宽还太年轻,这种东西跟他交流可能没有什么意义。
秦琼可不会这么想。
秦怀道就在楚王府当差,秦琼对楚王府的各种事情的关注比一般人要高,他也好好的研究了李宽这几年的表现,再加上观狮山书院如今经营的红红火火,而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也是李宽的建议下才成立的。
而李宽自己当初在凉州和吐谷浑的表现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可以说,搞传统的骑兵和步兵训练,李宽不如很多人,但是搞一些创新点子,很多人不如李宽。
偏偏军事学院这个东西,以前从来没有人搞过,要的就是创新的点子。
“不仅是折冲府校尉,等学院规模大了之后,所有的率领百人以上的军官,全部都要到军事学院里接受培训,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军官,朝廷将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将会优先提拔。”
李世民如今对军事学院充满了期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