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2214


再说了,李宽如今在观狮山书院举起了“科学”的大旗,注定是要跟儒学相冲突的。
他倒不是要把儒学给灭了,只是要改变大唐这种只认儒学为正统的风气。
科学为纲,儒学为辅。
这样的搭配,李宽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吃肉了,可以考虑适当的分点汤水给你喝。
“师兄,师父不愧是师父啊,什么话都敢说。这话我憋着心中好久了,一直都没有敢说出口。”
狄仁杰坐在人群之中,听着李宽在讲台上演讲,觉得心中一阵澎湃。
虽然他的经学也是极好的,但是进入观狮山书院学习了一阵之后,他就对其他的几门学科提起了兴趣。
也不知道大唐的宰相会不会因为这个变化而变成了一名科学家。
刘元:“那是自然,这个世界上,如果还有人比师父更加大胆的,那就只可能是小师妹了。”
狄仁杰:……
“士农工商,就像是人的五脏六腑,缺了谁也是不行的。格物书院的学员,虽然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被认为是匠人的技巧,但是本王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甚至本王认为我自己也算是一名匠人。
当初,要不是因为能工巧匠制作出了热气球,本王怎么可能利用一千多人的护卫就把西突厥的两万精锐给打败了呢?如果不是因为匠人们的发明,长安到凉州,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怎么可能有如今的平坦?”
受到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不断发展的影响,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在长安城里承受了一些不一样的压力。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干脆直接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大家都知道,我们书院有一本杂志,名字就叫做《科学》。很多人可能都好奇本王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名字,跟人家国子监的《雅风》比起来,似乎一点诗意都没有。楚王殿下你不会是江郎才尽了吧?”
“其实,在本王看来,格物书院也好,农学院也好,亦或是医学院等其他学院,你们研究的东西,你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科学的探索过程。本王把观狮山书院教授的跟其他书院不一样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儒学重要不重要?”
许敬宗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声响。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儒学目前的影响是巨大的。
李宽真要是把儒学扔到地上,还要再用脚踩一踩,那个反弹可就太大了。
这不是许敬宗希望看到的情况啊。
“儒学当然是重要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本王从来没有否定儒学的重要性。但是,单靠儒学,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不?能让农夫的粮食产量变高不?能让作坊的生产效率变高不?能让病人的疾病变好不?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科学技术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不管是大笨钟也好,还是今后出现的新东西,都将给大唐带来长远的影响。我们观狮山书院应该理直气壮的研究科学技术,要对我们书院的制度有自信,要对我们研究的项目有自信,更要对自己的前途有自信。”
李宽零零总总,也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才结束了这次不一样的讲座。
许多年后,观狮山书院的后人们拿出这一次讲座的纪要来看,会发现许多东西都冥冥之中,似乎在这场讲座之中能够找到答案。
这赋予了这次讲座更多的历史意义。
甚至后世的历史考试卷上,都是把这一次的讲座时间和内容作为了必考项目。
而作为讲座最大的受益者朗清,自然是一战成名,成为了观狮山书院在贞观十四年最有名的人物。
这让钟表研究所一成立就吸引了数十名各个学院的学员加入,一举成为仅次于机械作坊的研究机构。
当然,朗清倒也没有因为现在的成绩就骄傲自满。
相反的,因为李宽跟他提出了许多大笨钟的改善意见,他的日子反倒是变得更加忙碌了。
哪怕是临近过年,各个学院已经开始放假了,他都还在书院里忙碌着。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大家看不见的付出啊。
第510章
再小点,还可以再小一点
长安城的第二座大笨钟,没有安装在观狮山书院,而是在李世民的亲自招呼之下,安装在了大明宫中。
这倒是让以后的朝会开始时间变得更加准确了。
当然,也让朝廷百官都能亲眼见证大笨钟的不凡之处。
这比央视的标王广告,也不遑多让了。
“陛下,这观狮山书院在宽儿的带领下,倒是跟他的作风很像啊,各种奇思妙想让人想都想不到。”
长孙皇后跟在李世民身边,来到了大明宫的城墙上面,近距离的观察着目前大唐唯二的大笨钟。
“是啊,这个大笨钟的意义还真是很不凡。都说瞬息万变,如今有了这大笨钟,时间的计时刻度一下就到了秒,相当于能够把握每一个呼吸的时间变化了。”
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自然也是能够意识到大笨钟的不凡。
一直以来,大家过的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都是以太阳的升降来作为时间衡量的单位。
这样的准确度,自然就有待商榷了。
特别是没有太阳的日子。
“听说宽儿为了这个大笨钟,还专门要求成立一个大唐皇家专利局,看来他对这些东西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啊。”
长孙皇后虽然不干涩政事,但是并不表示她对朝中发生的事情一窍不通。
“按照他跟朕说的内容,他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专利局的设立,鼓励大家发明更多的新东西。就拿这大笨钟来举例,楚王府的钟表作坊一口气就招募了五百名匠人,相当于让五百户普通百姓有了固定的收入,对稳定大唐的统治和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
李世民如今也慢慢的接受了百姓越富裕,大唐越稳定的观点。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旦大家都不再为饥饿担忧,有几个愿意跟人去干掉脑袋的事情呢?
所以让所有光脚的百姓都变成穿鞋的人,意义就很不一样了。
“听说楚王府下面各个作坊的匠人数量已经超过五万人,长安、登州、凉州都有大量的匠人因为宽儿而变得富足起来。只是这大笨钟的售价应该很不便宜吧,他招募那么多人手,到时候卖不出去怎么办?”
“虽然不知道宽儿打算怎么售卖大笨钟,但是不便宜是肯定的。不过,观音婢你还是太小瞧大唐有钱人的数量了。这几年,不管是出海还是各种作坊的兴建,都让大唐各地的勋贵挣了不少钱财。这一口大笨钟,哪怕是卖的再贵,也不会缺少人员购买的。毕竟这东西放在家中,不仅实用性非常强,也算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啊。”
李世民显然很看好大笨钟的前途。
不客气的说,要不是这大笨钟的体积似乎有点大,据说打造起来又很麻烦,他都准备在大明宫的每一座宫殿里头都安装一架呢。
“陛下,听说楚王府的王富贵已经散步消息,要在过年前在珍品阁中拍卖一批大笨钟。而楚王殿下这几天也是频繁的前往钟表作坊和钟表研究所,微臣估计这大笨钟很快就会有新的消息传出来。”
李忠在一旁适时的插了一句话。
“钟表研究所?”
李世民第一次听到这个机构,稍微觉得有点奇怪。
“没错,这钟表研究所是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旗下新设立的一个研究机构,据说楚王殿下和那许敬宗都非常重视,安排了大量的学员进去学习研究,而这个研究所的所长就是发明了大笨钟的朗清。”
大笨钟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李忠自然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去了解了一番。
好在这些努力都没有白费。
“朗清?不是说这大笨钟是观狮山书院的一名学员发明的吗?宽儿直接任命一名学员为钟表研究所的所长?这个支持力度倒是够大的!”
李世民不由得对朗清这个学员提起了几分兴趣。
在大唐,想要一步登天,其实没有那么容易。
李忠:“支持力度确实挺大的。据说那个钟表作坊甚至有百分之五的份子是直接分给了朗清,而楚王府单单为了这个作坊从而购买的各种设备,据说就已经超过了两千贯,机械作坊新式的好几台奇奇怪怪的设备,全部都售卖给了钟表作坊。”
“这些都还好,真算起来其实也不算多少钱。但是以后售卖大笨钟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大数字。要是朕估计的不错,这钟表作坊一年的盈利,至少可以达到一万贯钱,甚至更多。这就相当于那朗清每年都能分到五百贯以上的钱财,而这种钱财,是每年都有的。”
李世民的内帑这几年也富裕了起来。
些许小钱已经不入他的法眼,但是他还是感受到了李宽对这朗清的重视。
千金买马骨,这宽儿还真是舍得啊。
……
“王爷,全部使用钢铁来制作这些器件,加工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并且零件的报废率很高,导致我们每一口大笨钟的成本都非常的高昂。我们可不可以使用一部分硬木和黄铜来制作,这样的话,建造速度就会大大的加快。”
钟表作坊里头,朗清跟李宽汇报着最新的情况。
这几天,朗清基本上没怎么休息,每天都是在钟表作坊和钟表研究所里面泡着,为的就是满足李宽提出的将大笨钟的产量提升到每个月一千台的目标。
按照现在的速度,不要说一个月一千台,就是一年也生产不出一千台出来。
而限制大笨钟生产速度的正是各个零件的加工速度。
“使用硬木和黄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