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4/2214


这段时间,来各地收购棉花的马车明显变多了。
有些农户觉得有机可乘,希望能够卖的更高一些。
石明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本身现在的棉花价格就已经不低,一亩棉田的产出远高于种植粟米、水稻。
要是贪多,一不小心砸在手里了,那才叫痛彻心扉。
“我知道,采摘一箩筐,我就卖一箩筐,最好一筐都不要拉回家里,直接在田地间就把它给卖了!”
石养虽然觉得忻州今年的棉花价格没有去年长安城的那么高。
但是如今的种植面积毕竟比较多,价格便宜一些,他倒也能够想得通。
……
朔州北部,如今已经化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盛开的棉花,星星点缀般的分布在这块大地上。
“郎君,按照现在采摘的几百亩棉田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棉花是铁定丰收了。我们府上之前投下去的钱财,今年一年就几乎可以全部挣回来,明年开始就可以挣大钱了。”
李书国跟在杜构身后,巡视着杜家的棉田。
只见棉田只见,星罗棋布的分布着摘棉花的奴仆。
说是奴仆,还是抬举他们了。
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薛延陀各部的俘虏,被小田切或者是李客师和契苾何力带领的河东道行军大总管下面的几万将士给抓回来的。
本来这些胡人,李宽是希望能够安置到江南道或者岭南道去的。
但是朔州各家的棉田实在是太缺人了,特别是缺这种价格低廉的壮劳力。
所以,最终就有七八万薛延陀俘虏留在了各家勋贵的棉田之中。
“嗯,楚王殿下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还是不敢欺骗大家的。有了这么一个好开头,估计明年大家种植棉花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杜构为自己当初孤注一掷的大力开发朔州棉田而感到庆幸。
很显然,单单朔州的棉田,就给杜家增加了至少几万贯的财富。
这可只是第一年哦。
要是每年都能有个几万贯钱,那杜家在长安城的地位,必定能够上一个台阶。
“确实如此。就拿棉花脱籽机,之前只有楚王府下属的机械作坊能够生产,其他作坊根本就做不出来,并且他们要是保密的话,其他人就连设备是怎么样的都不知道。如今为了鼓励大家开发棉田,机械作坊居然对外售卖起了棉花脱籽机,虽然价格稍微贵了一些,但是也算是解决了许多人家的后顾之忧啊。”
李书国对长安城来朔州开垦棉田的勋贵家的心思是了解的比较透彻的。
包括杜家在内,之前大家是有一个顾虑的,那就是棉花的脱籽技术,完全掌握在楚王府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是各家的棉花,只能卖给楚王府的作坊,否则就只能烂在手里。
这种命根子被人捏在手里的感觉,谁喜欢?
如今的情况就不同了,单单朔州就至少有超过十家的棉花脱籽作坊,还有更多的棉布作坊,中间负责穿针引线,去到田间收购棉花的商户就更多了。
可以说,楚王府为了棉花的推广,可是亲自把垄断棉花产业的机会给放弃了。
“是啊,今年之后,楚王殿下在长安城的位置就更加的稳如泰山了。”
……
“温郎君,这次你回长安,还会回来吧?”
朔州马车站内,一帮蜂农恋恋不舍的去给温光送别。
这一年,在温光的带领下,朔州的专业蜂农数量迅速的扩大到几十家,并且数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这些依靠着棉花蜜发家致富的蜂农,对于温光的感激之情,那自然是不用提了。
“你们放心,开春之前我肯定会回来。根据我的了解,明年朔州种植的棉花面积至少会增加三成以上,到时候这里将成为大唐的棉花种植中心,养蜂的前景非常广阔。这一次回去之后,我会建议书院在朔州成立一个棉花研究所,专门负责跟棉花相关的所有东西的研究,也包括我们的棉花蜜。”
温光也是有想法的人。
很显然,棉花将来在大唐的日常生活中,将占据非常特殊的一个地位。
不管是棉花的育种,棉花的产量提升,棉花的防病措施,还是棉花的加工技术,亦或是依托于棉花的养蜂业,都有广大的前途。
自己作为棉花研究院的提出者,自然能够在这个新的机构里头占据一席之地。
“温郎君,您要是能够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在这里建设一座蜂蜜作坊,那肯定能为书院挣不少钱。我们的蜂蜜取出来之后,都没有经过什么处理,直接就运到了长安贩卖。如果能够在蜂蜜作坊里头,合理的添加一些其他东西,并用精美的包装来装蜂蜜,利润肯定会大涨。”
一名颇具商业头脑的蜂农在给温光出主意。
“对啊,有一个蜂蜜作坊在那,我们养蜂也比较踏实,不至于担心哪天产出来的蜂蜜没有人收购。”
众人七嘴八舌的在那里说着话。
“你们放心,这些我都会回去跟许参军汇报,你们就等我的好消息吧。马车要出发了,我们明年再见!”
温光看到车夫已经好几次要催促自己的样子,便不再拖沓,直接跨上了马车。
第605章
大明宫中的长明灯
大明宫中,经过南山建工一帮匠人的专卖维修,所有的化粪池都被改造了一番。
这些化粪池加工改造而成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全部都被用来供应给特制的沼气灯了。
说是沼气灯,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沼气燃烧装置。
一旦这个沼气灯点亮之后,就很不方便对它的的开闭进行控制了。
不过,哪怕是如此,也算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了。
“阿娘,这玻璃灯罩就是沼气灯,里面的灯芯是铜管打造的沼气管,不管刮风下雨,这沼气灯都不会熄灭,也不用像鲸油蜡烛那样烧没了需要重新换,以后大明宫里头再也不用担心黑夜了。”
兕子很是自豪的跟长孙皇后等人在大明宫中转悠,对刚刚点亮的沼气灯是一顿猛夸。
按理说,这沼气灯跟她没有一文钱关系,但是这玩意是李宽搞出来的,兕子就觉得自己脸上也有光。
“用铜管输送沼气的话,岂不是需要花费掉大量的铜?”
铜跟钱财,基本上还是可以划等号的。
所以长孙皇后听到这沼气灯的灯芯是铜制的,第一反应就是太浪费了。
“阿娘,只是灯芯以及沼气池里头的那一段是铜制的,其他地方是铁管。为了让这铁管不那么容易腐蚀,南山建工还专门给铁管上面刷了三层漆呢。其实,这还是考虑到输送的绝对安全,要不然直接用陶瓷管也是可以的,听狄仁杰说作坊城那边在修建的一些建筑,输送沼气就使用的是陶瓷管和铜管相结合的方式呢。”
兕子对于楚王府相关的各种事情,可谓是门清。
平时除了大明宫,她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去处,无非就是去找李宽或者武郭,亦或是跟小玉米玩一玩。
当然,作为小玉米的师兄,狄仁杰也是经常跟她见面。
所以很多楚王府的各个产业信息,都是狄仁杰告诉她的。
“阿娘,沼气池只是刚开始需要花费大一些,一旦建好之后,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对于大明宫外的人家来说,沼气池不仅可以用来给沼气灯提供沼气,还能用来做烧水做饭。一个有沼气池的人家,几乎一年到头都不怎么需要使用蜂窝煤了,也不用胆气烧煤炉子中碳毒的意外,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李治也在一旁吹捧着沼气池的好处。
虽然他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在朝中还是没有什么存在感。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比较宠爱晋阳公主和晋王殿下,但是仅此而已。
李世民对李治的爱,跟李泰不同。
朝中根本就没有谁想过有朝一日李治会有机会坐上皇位。
在大家看来,唯一有悬念的就是李承乾这个储君的位置会不会被李泰给拉下来。
“这宽儿搞教育,还真是很有一套呢,观狮山书院搞得如火如荼就不说了,各种小学和蒙学也声名鹊起,现在就连未来之星幼儿园,也已经成为长安城勋贵们关注的对象。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佩服的。”
长孙皇后有点宠溺的看着李治和李明达。
“阿娘,那你最佩服二哥的是什么呀?”
兕子满脸好奇的看着长孙皇后。文婷阁
这个问题,她还真是从来没有好好想过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