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4/2214


至于你觉得自行车是奢侈品,价格会很高,本王有不同的看法。”
李宽越说越觉得推广自行车的事情,意义非凡。
后世,汽车工业对一个国家工业的带动作用特别巨大。
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德国华夏,汽车工业都算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如今在大唐搞汽车工业肯定是不现实的。
之前李宽还想着大规模发现四轮马车,现在看来发展自行车,才是王道啊。
自行车工业,大有可为。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王爷,这自行车使用了大量的精钢,价格不可能降的下来吧?”
王玄策虽然也对自行车充满了期待,但是却是没有李宽那么乐观。
对于大唐来说,精钢从来都不是便宜货。
一辆自行车,虽然已经最大限度的使用了木材,但是精钢的使用重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王玄策甚至担心因为自行车的普及,导致大唐的精钢流落到一些对手手上。
“普通精钢的价格,也是时候降价了。现在连长孙家的炼铁作坊都可以直接冶炼精钢了,售价没有什么变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前段时间,朔州那里传来消息,南山建工在修筑凉州到朔州的水泥路的勘探途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铁矿和煤矿,本王准备在那附近修建一座全新的炼铁作坊,让大唐的精钢产量至少翻两番。”
华夏不是铁矿石很富裕的国家。
但是这只是相对的。
以后世年产量十来亿吨来计算,华夏肯定没有那么多铁矿来满足各家钢铁厂。
但是现在的大唐钢铁产量,连后世的一个民营山寨炼钢厂都比不上,怎么会有铁矿石不够的问题?
至于煤炭,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不缺。
特别是后世鄂尔多斯跟榆林地区,那是有名的产煤地区。
至于山西,也就是现在河东道的管辖范围,更是不缺煤炭。
李宽把楚王府炼铁作坊从长安城扩张到北边,也算是时机成熟了。
甚至因为新的炼铁作坊的缘故,还能让大唐的边疆出现一座新的城池呢。
“翻两番?王爷,这……这真的没问题吗?”
王玄策知道李宽一向是很大胆,但是动不动就翻两番,还是很吓人的。
当然,倒不是大唐不需要这么多钢铁,而是突然增长幅度这么大,王玄策觉得一时适应不过来。
“由于我们王府炼铁作坊发明了直接冶炼精钢的技术,大唐的钢铁产量至少比建国初期增加了十倍吧?如今在翻两番,也没有那么夸张吧?”
李宽觉得别说是翻两番,哪怕是再多一些,跟后世比起来也完全不够看的。
当然,这么比较没什么意义就是了。
毕竟,工业发展程度不在一个级别上。
“如果真的可以增加这么多的精钢,那么自行车的价格倒是可以降低不少。这可是大唐的福音啊。”
王玄策心中突然之间激动了起来。
楚王府掌控了这么多精钢,岂不是想要有多少兵器就有多少?
如果有需要,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来啊。
“钢铁水泥和煤炭,是大唐工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提高钢铁产量,煤炭的也要同步。至于水泥,可以进一步开放技术,让更多的水泥作坊出现在大唐的土地上。”
第629章
产业化的意义
“王爷,这自行车实在是太好了,有了它,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不仅警察署可以配备,甚至大唐军中都可以考虑配备呢。”
王玄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李宽和王玄策的年前。
“军中配备的话,限制还是比较多,毕竟在没有道路的地方,自行车没有马匹好用。不过,小规模的制作一批特殊的自行车给十二卫的将士们试用,倒是可以的。”
可以预见的将来,骑兵仍然是陆战之王。
虽然李宽在大力推进水泥路的建设,不过长度终归还是比较有限。
“王爷,这自行车的款式,虽然还有改进空间。不过现在的各种零件设计,基本上都定下来了,是不是先生产一批出来,看看好不好卖?”
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戴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以,就先按照这个规格生产一千辆吧。有些东西,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改进。特别是耐久性和成本,你们要充分检讨。永久自行车作坊还可以探讨如何建立一套实验室测量技术,用来衡量各个零件以及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并且要将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利用起来。”
大唐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一切都还很原始。
李宽前世好歹也算是参观过了不少工厂,对许多零件的设计、制造也是有几分了解的。
像是汽车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产品,每一个零件都有自己的测试要求。
比如车身骨架的冲压零件,除了最基本的零件精度是否满足要求之外,还得确认焊接强度是否达标。
怎么确认呢?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传,可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些就可以的。
再比如大家蹲在车轮旁边就能看到的汽车悬架弹簧,看上去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个黑乎乎的弹簧,一点都感受不到它的技术含量。
事实上,这里面的要求可一点也不简单。
除了你得满足设计的重量要求和尺寸要求这些基本信息之后,表面应力是否达标,不同负载的情况下的压缩量是否达标,疲劳强度测试是否满足要求……
简单的一个零件背后,往往蕴含了许多要求。
这些要求,自然不是一下就可以达到,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李宽希望通过自行车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将自己在观狮山书院里头慢慢推广的一些列标准体系,一系列理念能够在各个作坊里头得到普及。
这个事情看起来简单,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长远来看,却是能够泵实大唐的工业基础,为工业化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问题,这永久自行车作坊的生产线,也是参考四轮马车作坊,完全采取了流水线作业的方法。虽然早期的零件基本上都是机械作坊那边组织生产的,但是后面我们会把一些零件外包给各个专门的作坊。”
戴全作为楚王府的资深匠人,对于李宽的想法领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所以跟一般的老师傅相比,戴全在传授弟子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保留的。
在给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上课的时候,也都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知道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并没有那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担忧。
“除了整个自行车的设计,还有这个关键的链条、刹车片可以由作坊自己制作,其他的东西都可以从外面购买。并且,为了让外面的作坊能够充分的竞争,每一种零件,我们至少要有两家作坊来供应。”
李宽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善意,到时候培养出一个或者几个垄断供应商出来,那可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虽然以现在的零件技术含量,垄断不垄断的,意义不大,其他作坊很容易制作出类似的产品。
但是长此以往,门槛慢慢高了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就像是后世的汽车,别看零件厂家无数,但是在某些关键的零件上,全世界也就那么几家能够生产出满足主机厂品质要求的零件出来。
比如说碳罐里头的活性炭,似乎是很简单的吧?
但是高端的汽车碳罐用活性炭,全球就那么一两家厂家能够做。
再比如无级变速箱上面的链条,或者三元催化剂里头的触媒、以及一些高要求的轴承,基本上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在做。
这还是后世工业化那么发达的情况。
“王爷,你放心,永久自行车作坊那边,已经在跟作坊城的其他各个作坊进行接洽,准备将一些零件的生产制作外发给它们。如果一切都达到理想情况,我们的作坊一天能够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就至少有几百辆。”
“几百辆?一天?今年的话,能够做到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明年底这个时候,本王希望永久自行车作坊,一天至少能够生产出一千辆自行车。并且,这个规模每年都要扩大;如果哪一天我们的作坊一天就能生产几千辆自行车了,那个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几千辆自行车?一天?”
戴全目瞪口呆的看着李宽。
楚王殿下,还真是敢想啊。
不说怎么在一天内把几千辆自行车生产出来,哪怕是生产出来了,这么多的自行车卖给谁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