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2214


韦思仁自然不会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姑姑拖后腿。
……
“哈哈,我就知道这个方法可行,一转手就是十个银币的利润,这钱实在是太好挣了。”
永久自行车作坊外面,老任脸上的皱纹都笑的多了几条。
作为长安城里最专业的黄牛,老任在听说永久自行车专卖店即将开业,并且限量销售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自行车在长安城里有多火,老任这样的人群其实是了解的比较清楚的。
今天,他专门带着几十个属下,连夜来到永久自行车作坊外面排队,总算是抢到了七辆自行车。
只不过是过了十几分钟,这七辆自行车就全部转手卖给了没有抢到的土豪。
“任管事,我们今晚还要继续在这里排队不?永久自行车作坊已经说了,这段时间都将采取限量售卖的方式,每天卖一部分自行车。”
“排,为什么不排?只要永久自行车作坊的售卖方式没有变化,我们挣钱的机会就一直存在。除非哪一天它们专卖店里的自行车已经多到不需要抢购了,那这条营生,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黄牛,老任是专业的。
对于自行车售卖的局势,老任估计比永久自行车作坊负责销售的人还要清晰几分。
……
“嘭!”
苏成冠推着刚刚高价买回来的“二手”自行车,兴奋的跨了上去。
结果,帅气的骑行场景没有出现,迎接他的却是人车摔倒。
好在四周还有不少人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苏成冠这摔跤摔的倒也不算多么难看。
如今买自行车的人,可没有几个是有骑过的。
刚开始不会骑,也是很正常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王玄武那家伙一样,几秒钟就学会了。
“嘭!”
苏成冠蹒跚着骑着自行车没有移动几米,再一次摔倒了。
“郎君,你尽量把速度提一提,这自行车,如果速度太慢的话,反而更难控制平衡。稍微快一点的话,反而要更稳一些。”
专卖店里的伙计很快就变得没正事可做了。
所以王富贵看到外面不少人骑车都摔倒了,干脆让这些伙计化身为自行车教练,教授他们骑车。
这服务理念,绝对是杠杆的。
至少苏成冠看到有人来指导自己骑车,心里是很满意的。
很快的,在伙计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开始能够正常的移动了。
有了这帮活广告在长安城里宣传,永久自行车专卖店的生意,必将变得更加火红。
第634章
运用场景越来越多
伴随着一阵从北而来的寒流,长安城进[吾爱
]入了冬天。
朱雀大街两旁的树木,都已经没了叶子,偶尔有几只乌鸦在枝头“哇!哇!哇!”的叫着。
不过,虽然天气变冷了,但是街上的人流却是没有变少的迹象。
如今的长安城百姓,用衣食无忧来形容,可能稍微夸张了一些。
但是至少都不至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了。
特别是羊毛线的普及,以及棉布棉衣的推出,让大家的保暖多了许多选择。
再加上这几年长安城的作坊数量不断增加,大家挣钱的机会变多了许多,买上一件厚实的冬衣还是没有问题的。
“叮铃!”
“叮铃!”
清脆的响铃声,不时从街上响起。
跟马蹄声相比,自行车发出的响铃声,显然更加让人觉得悦耳。
“武郭,有这自行车,我们去各家面包新语的分店视察,都方便了很多呢。”
房遗玉和武郭,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飞驰在街道上。
作为跟楚王府关系密切的两位姑娘,早早就接受了李宽整出来的形式服装。
虽然她们穿的不是青楼女子中间流行的制服款式,但是卡其色的笔直长裤,再配上粉色的羊毛衣,外面披一件狐皮马甲,给人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
要不是她们身后还跟随了一对护卫,估计就要有不少人拦着她们“问路”了。
“方便是方便了,不过要是天气继续变冷下去的话,还是乘坐四轮马车会舒服一些。”
武郭感受到自己的脸上被寒风吹得发冷,有点担心皮肤开裂。
“那倒也是。不过只要不下雪,带上手套和帽子,天气再冷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房遗玉有几分房遗爱的性格,一点都不像是大家闺秀。
要不是房遗直还有几分乃父之风,估计房玄龄夫妇都要被几个娃给气死了。
“我听说这几天来面包新语喝下午茶的人比往日多了几分。这天气冷的时候,泡上一壶红茶,坐在面包新语二楼的靠窗雅座上,吃上一块甜甜圈,那感觉似乎还挺不错的。”
武郭如今是一门心思都在面包新语身上,对于店里的每一个变化都非常的清楚。
不像是房遗玉,完全就是三分钟热情。
心血来潮了,拉着武郭到各家店里转一转。
一回头,可能十天半月都想不起自己还是面包新语的东家之一呢。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有点肚子饿了呢。”
房遗玉和武郭两人,一边聊着天,一边熟练的踩着自行车前行。
自行车这东西,只要克服了最开始的小小恐惧,很快就能上手的。
而只要多骑几次,就能成为熟手了。
大街上,跟房遗玉她们一样骑着自行车的人,还有不少。
……
《大唐日报》的报社大院里头,一排特制的自行车停在那里。
跟大街上常见的自行车有所不同,院子里的这些自行车,后座两边还专门安装了两个木箱子。
不用说,这些木箱子肯定是用来装报纸的。
为了提升送报的效率,骆宾王专门跟王玄策沟通了一番,找永久自行车作坊定制了一批自行车。
对于《大唐日报》来说,将报纸从长安城运输到洛阳、凉州等地,肯定是使用四轮马车会更加的合适。
但是对于长安城内各个坊间的运输,自行车反而更加的便捷。
特别是报纸到了坊里头,要送给专门订购的人家门口,或者是送到各个蜂窝煤铺子的报刊售卖点,没有一个适合的交通工具,效率是比较低的。
“玄策,这一次还真得好好的感谢你。永久自行车作坊的产能这么紧张,还专门腾出时间给我们制作了这批自行车。”
骆宾王看到送报的员工有条不紊的将一捆捆报纸装进自行车后座两边的箱子里,然后一溜烟的出了大院,脸上露出了笑容。
“观光,你这就客气了。与其说是帮你们制作自行车,倒不如说是要感谢你为自行车找到了一种新的使用场合呢。王爷对自行车的重视程度,比过往任何一间作坊都要高。按照他的规划,我们永久自行车作坊至少成为年销量过百万的超级大作坊,我这压力也是挺大的呢。”
王玄策的说话水平自然不是一般人能够比得上的。
明明是帮了《大唐日报》,偏偏还让人觉一点都不会不好意思。
当然,王玄策说的话,倒也不算假。
《大唐日报》带头使用自行车来运输长安城内的报纸,《长安晚报》、《曲江日报》等其他报社看到了,肯定也是有样学样。
这也算是给自行车找到了一种新的使用场景。
“自行车虽然看上去不复杂,但是其实涉及的东西还挺多的。像是那轴承和链条,制作难度都很高,对钢材的要求也很高。永久自行车卖的越多,各家作坊就能积累越多的经验,最终能够让我们大唐的工业水平走上一个新台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