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7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2/2214


占据着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西突厥这些年可是没有少积累财富。
一旦阿布都真的决定要做十三香的生意,那个规模肯定是空前的。
……
“府君,情况就像是刚才说的那样,西突厥的小可汗阿布都想要承包十三香在南庭境内的贩卖。”
阿斯卡跟阿布都商讨之后,虽然谈好了合作方案,不过却还是第一时间就过来先请示上官仪。
如今马周被李宽安排回长安城担任警察总署的署长,西北贸易在凉州,基本上就是由上官仪说了算。
当然,经过了十来年的积累,哪怕是上官仪什么也不管,西北贸易也能正常的发展下去。
“只要有利于我们十三香的销售,让他参与进来挣点钱又如何?这帮人来到凉州,可不是空手而来,以后也还会带来更多的财富。短时间内,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往极西之地贩卖香料。”
上官仪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阿斯卡的方案。
有钱不赚白不赚。
反正香料真正的成本是多少,上官仪心中也有数。
“嗯,属下也是这么想的。反正货源在我们手上,他们只要想一直做这门生意,就不可能脱离我们的掌控。甚至我觉得可以跟他们进一步加强合作,让他们出面去把广阔的西域市场给占领了。”
阿斯卡作为西北贸易的核心人员,也是见识过所谓的全球地图,知道在大唐之外还有及其广阔的土地。
西北贸易虽然深耕凉州十年,但是影响力还是在凉州方圆一千里的范围,再远的话,人家也就不怎么把你当回事了。
没办法,这年头的交通不便,距离远了,要想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你的威胁,还真是不大容易。
这也就难怪边疆的这些部落,时长反反复复,根本就不安生。
“可以,只要他们能够把十三香买到极西之地,我们还可以考虑在价格上再给他们一些优惠。阿斯卡,你可以考虑制定一个标准,每年进货数量达到一百斤是什么价格,一千斤是什么价格,一万斤又是什么价格,让这帮人有动力去扩大市场。与此同时,如果他们想要在大唐采办物资,只要不是特别敏感的,尽可能的满足他们,要让他们把钱挣走了,然后又留下来。”
上官仪会这么说,不仅仅是冲着钱去的,
主要是根据他所了解到的情报,西突厥南庭的势力如今比较薄弱,随时都有可能被北庭的人给灭了。
而西突厥南北庭的人,从目前来看,还是南庭更加听话一些。
扶持弱小,让西突厥不断的消耗在内讧之中,这就是上官仪的策略之一。
这样,既能挣钱,又符合大唐的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府君,我回头立马就再跟阿布都他们约定一个新的价格优惠方案,让他们充当我们十三香推广的急先锋。”
阿斯卡没想到上官仪对自己的支持力度居然这么大,脸上笑开了花。
别忘了,十三香前面可是有一个前缀的。
一旦这个香料能够畅销各地,他阿斯卡的名字岂不是也要传遍各地了?
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而对于阿布都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可谓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第665章
到底有多少人?
今天是贞观五年最后一天上朝。
之后,大部分官员就可以迎来一个长假了。
不过,作为户部尚书,唐俭的轻松日子可没有那么快来临呢。
“陛下,这是贞观十五年的赋税统计结果,相比去年有百分之十八的增长;我们大唐如今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了两位数的赋税增加,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唐俭脸上露出笑容,将户部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简要的进行了说明。
自从当年戴胄担任户部尚书的时候,跟李宽打赌输了,进入户部的胥吏就需要通过观狮山书院组织的算学测试,这个事情,最开始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不过经过几年的发酵,大家就会发现户部统计数据的效率有了质的提升,再也不用担心天天被李世民追着问数据出来了没有。
“又增加了百分之十八?太好了!我大唐明年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至于李世民这个大腹黑,则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的样子,实际上心中却是乐开了花。
这几年,可不仅仅是户部的赋税在增加,李世民的内帑收入的增幅更加厉害。
家中有钱,心中不慌啊。
“唐尚书,大唐最新的人口统计结果有吗?”
赋税收入的变化在李宽的预料之中,他倒是没有感到有什么好奇的,
不过大唐的人口变化,却是他关心的,
有的时候,李宽都忘记了那个破系统还给自己一个人口增加一千万的任务没有完成呢。
也不知道进度到底怎么样了。
“对啊,大唐这几年风调雨顺,各州府的人口数量有什么增加呢?”
房玄龄也很是好奇的问了一句,
一直以来,朝廷是很重视户籍统计的。
但是这种统计往往都是形容多少多少户,并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一个人一户的算一户,十个人一户的也算一户。
这一万户到底有多少人,谁也搞不懂啊。
这年头的流通人口是比较少的,真要统计一个相对准确的人口数量,其实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不过需要花费一些人力物力就是了。
“这……如今南洋水稻在山南道和江南道得到了大规模的种植,岭南道也有人在种植南洋水稻,粮食价格已经比贞观初年下降了三成,想来许多百姓都不用担心饿死,所以各州的户数肯定是在增加的,但是具体增加了多少,还需要再确认。”
唐俭的祖父唐邕,曾经担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是隋朝的戎州刺史,妥妥的世家子弟。
再加上他自幼就跟李渊和李世民相熟,所以仕途算是非常顺利。
不过,这也导致一个毛病,就是他对基层的东西,相对缺乏了解。
“不用担心饿死?唐尚书,户部对百姓的期待,就是不饿死吗?”
李宽听了心里觉得有点不舒服,忍不住刺了唐俭一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许多官员潜移默化之下的想法。
虽然李世民也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的观点,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唐的这种观念,还是非常难的,
在他们看来,百姓都不用担心饿死,不用担心冻死,这就是圣人描绘的理想世界了啊。
怎么?
你们还想着百姓能够天天吃肉吗?
“楚王殿下,你是没有见过百姓易子而食的惨景,如今大唐的百姓能够不用担心饿死,这已经是千年来稍有的富足场景。陛下雄才大略,有无人可敌的经世之才,这才有了大唐如今的局面。怎么,楚王殿下是觉得还不满意?”
唐俭跟李宽没有特别多的交集,以唐家在大唐的地位,也不怕李宽。
再加上刚刚李宽明明有讽刺他的意思,所以直接就怼了回来。
“陛下雄才大略,风采绝顶,这一点,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是不用担心饿死,大家就满足了吗?说实在话,我觉得大家的要求也太低了一点吧?”
李宽有点无奈,本来是讨论人口数量问题的,怎么说着说着就变成饿不饿了呢?
“哦,宽儿那你觉得怎样才能满足?”
李世民也忍不住问了一句。
很显然,他刚才应该也是认可唐俭说的话的。
“陛下,微臣前阵子刚刚提出来的贞观十六年的施政纲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您还记得吧?”
这话,也就是李宽敢这么问。
换个人,李世民估计直接就发飙了。
“不说大唐各个州府,单单长安城里就有超过一百万的百姓。我们随便找几个人询问一下,就知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不仅仅是不饿死呢。街道上跑的四轮马车不好吗?正流行的自行车它不方便吗?百姓不希望自己桌上隔三差五的能够有羊肉、猪肉、鱼肉出现吗?他们不想要漂亮暖和的棉衣穿吗?他们不想住大房子吗?”
李宽接连几个发问,把大家都搞得有点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