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2214


争权夺利这种事情,可不是中原王朝才有的。
“好了!不用争吵了!你们两个说的都有道理,男生,你继续带人去对付新罗人;南建,平壤这边没有办法继续抽调兵马给你,但是你可以去北边让靺鞨人安排一支兵马听你命令行事。”
渊盖苏文在那里和稀泥。
大儿子和二儿子,他都还算比较喜欢。
但是正常情况,渊家肯定是要交给渊男生这个长子的,所以他才将新罗的战事托付给了他。
就连权万新,都是渊盖苏文安排去辅助渊男生的。
“孩儿遵命!”
渊男建听到渊盖苏文这么说,知道自己再挣扎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还好,自己可以去靺鞨那边借兵。
作为高句丽北方的藩属国一样存在的靺鞨,如果能够支持自己的话,渊男建觉得将来自己取代大哥成为高句丽的掌权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就在渊盖苏文调兵遣将的准备对付新罗的时候,新罗国内自然也不是一点动静没有打听到。
夹缝里生存的新罗,这些年可是没少往高句丽和百济派遣探子,边境发生的兵马调动,金胜曼自然早就知道了。
此时此刻,新罗王宫里头,金胜曼也正跟堂妹金德曼,以及新罗名将金庾信等人商讨着应对之策呢。
“大王,您不用太过担忧。高句丽和百济虽然都在边疆布置了不少兵马,但是我们新罗也不是吃素的。那个东海渔业去年售卖了大量的军械给我们,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了。”
金庾信作为新罗第一名将,自然是首先站出来发表意见。
第736章
孤注一掷的金胜曼
“上次我去长安,大唐对跟我们新罗联手对付高句丽,还是很感兴趣的。前几天也有东海渔业的人员跟我们联络,说是唐军有计划讨伐高句丽,我觉得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跟高句丽和百济过过招。”
金德曼比新罗女王金胜曼要年轻几岁,对于老是欺负新罗的高句丽,早就一肚子气。
诚然,单打独斗的情况下,新罗肯定不是高句丽的对手。
但是高句丽不可能举国之力来对付新罗,而新罗却是可以举国之力来抗击高句丽的入侵。
所以战事正的打起来,绝对不是一两个月可以结束的。
再加上这两年东海渔业明里暗里都在帮助新罗,拥兵近十万的新罗,还真是有跟高句丽一战的实力。
“德曼,东海渔业的人有说唐军什么时候回出征高句丽吗?我是担心别到时候我们在死命的对抗高句丽,等到亡国了,人家大唐才出兵,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金胜曼作为新罗女王,自然不想为大唐作嫁衣裳。
虽然她很仰慕大唐的文化,在国内不断的鼓励官员百姓学习汉学,推广大唐的官职,学习大唐的技术,但是这并不表示她对大唐没有防备之心。
“具体日期他们也不知道,但是说是唐军已经出征了,想来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大唐肯定会跟高句丽发生冲突。”
金德曼在长安城待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对于唐人如何看待高句丽,心中也是比较清楚的。
很显然,大唐与高句丽不仅有深仇血恨,也有现实的边境冲突。
不管是当今天子李世民,还是朝中大臣,都希望大唐能够打败高句丽。
“大王,末将认为圣骨的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可信的。这几年,大唐实力提升的非常快,从东海渔业那些商家贩卖的商品就可以看出一般来。如今渊盖苏文做出如此无君无父的事情出来,算是给了大唐最好的出兵借口。再说了,眼下已经不是考虑我们是不是要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来抗击,避免战事陷入不利的局面。”
金庾信作为新罗名将,自然对边疆地区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
看高句丽和百济的安排,这一次人家显然不是小打小闹的骚扰新罗了。
“没错!为了转移高句丽国内的矛盾,渊盖苏文必定会发动一场战场。要他们主动去挑衅大唐,估计很有难度;再考虑高句丽如今在我们边疆陈兵三万,对方的目的几乎已经确定无疑了。”
金德曼看到自己的堂姐还在犹豫,忍不住有点着急。
这个时候,作为女王的金胜曼,千万不能有任何犹豫啊。
否则连她的抗击意志都不坚定,底下的将士们估计就更不用说了。
那新罗还真是有可能被高句丽给吞并了。
这绝对不是金德曼希望看到的局面。
“呼!”
金胜曼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阵决然的表情,“既然如此,金将军,本王就委托你全权负责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事宜,在唐军与高句丽发生正式作战之前,一定不能让高句丽的大军深入我们国境,否则哪怕是最终赢了,国内也被打的千仓百孔了。”
“大王英明!末将一定不辜负大王的信任!”
……
“这水泥道路的优势,在长途行军的情况下,实在是太明显了啊。”
李绩跟在李世民身边,遥望背后渐渐消失的幽州城,忍不住发出感慨。
从长安城到洛阳,再从洛阳往北前往晋阳,经朔州后前往幽州,一路都有水泥路,大军只不过花了十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往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行程。
可是,出了幽州城继续往东北而去,就没有那么幸福了。
河北道很大,但是过了幽州,其实就是一片荒凉了。
甚至连幽州本身,都不是什么繁华的州府,不要说跟长安、洛阳相比,就是跟如今的朔州比起来,也差的远了。
“这次打下辽东,一定要安排俘虏先把幽州到营州的水泥路给修起来。作为深入辽东的前沿重镇,营州的繁华关系着辽东未来的稳定。按照宽儿的说法,营州四周都大量的良田尚待开垦,我们参考开拓朔州的方法来发展营州,似乎很有可能成功呢。”
李世民对这一次的战事充满信心,所以一路上更多的是在跟李绩、岑文本他们讨论战后的事情。
所谓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
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
“如今我大唐修建水泥路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人手充足,明年内修好这条水泥路根本不是问题。听说朔州那边今年种植棉花的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番,到时候棉衣的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降,让百姓进入辽东过冬不再需要担心御寒问题。甚至为了鼓励大家开发辽东,朝廷可以给每个进入辽东的百姓发一件棉衣,这样既刺激了棉花种植,又能发展辽东,可谓是一举两得。”
李绩可不是只会打仗的将领,说他能文能武,一点也不夸张。
李宽在宣政殿中宣扬的观点,李绩是完全听进去了,并且觉得非常值得尝试。
一直以来,大家都害怕帝王穷兵黩武,就是因为打仗都是亏本的事情。
打赢了,是亏本;打输了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李宽能够改变这种局面,那么对于大唐来说,意义实在是太不一般了。
别看大唐四周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敌人了,但是认真说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朋友。
不管是哪一年,边疆都没有完全安稳过。
区别只是是否有大战而已。
“没错!从长安一路而来,水泥路两边的州府都愈发的繁华。从舆图上来看,辽东北边还有非常非常广阔的土地,我们只有把辽东开发成一个稳定的后方,才有可能进一步控制北边的土地;要不然的话,如此遥远的距离,不用过个几十年,这里又没有我们大唐什么事了。”
李世民不会天真的幻想着凭借着自己天可汗的名气,就可以让四夷臣服。
“陛下,末将愿意战后留在辽东镇守边疆,给我大唐增加一个繁华的辽东道!”
“此事再议!”李世民没有立马点头,反而看了看东边,“也不知道宽儿那边怎么样了。”
1603450893
第737章
提前布局的效果
“嘭!”
“嘭!”
“啊!”
“噗通!”
高句丽境内多江河,又是沿海国家,自然也是有水师的。
不过,高句丽的造船技术不行,哪怕是有了阳光留下的大量匠人,造船技术也没有提升多少。
毕竟,当初杨广带去征伐高句丽的匠人,没有几个是懂的造船的。
李宽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带着两万水师出征,首要任务自然是灭掉高句丽的水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