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5/2214


但是,倒退一步,有时候更能进步。
房玄龄不是那种死板的人。
“嗯,众位爱卿的意见,朕都知道了。宽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都一起说出来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显然也是认可了大家的说法。
“还有第三,那就是允许辽东道一等和二等百姓持有各种各样的弓弩、刀剑;辽东道各个州县要有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过来负责预备役的建设。”李宽看到大家似乎有准备打断自己说话了,立马赶紧解释了一下,“预备役其实就是预备役部队。我认为将来它会是建设大唐,保卫大唐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可以在辽东道先推广,以后再根据情况在整个大唐推广。”
“辽东道的预备役部队以现在正在军队里服役的将士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所有在辽东生活的一等和二等百姓,都必须接受预备役的训练。当然,这个训练要尽量的不影响农事。”
大唐的财政虽然有了很大的好转。
但是要让户部养太多的现役部队,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个道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很清楚。
如今李宽抛出这么一个预备役方案,听起来似乎比府兵制还要更好。
到时候辽东道有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又有预备役部队,到时候只要在乌骨城、国内城、新城和辽东城等关键几个军事重地驻扎少量的兵马,就能稳住辽东的局面。
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啊。
“此计甚妙!陛下,微臣完全同意楚王殿下的提议。”
户部尚书唐俭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
没办法,只要能够减少户部负担的方案,他这个户部尚书都是支持的。
“三管齐下,再给辽东道制定一部特别的律法,安全问题,还真是可以得到解决。说不定关内的其他百姓,看到辽东道的新局面之后,还会主动的来到辽东讨生活!”
长孙无忌虽然对李宽很不满,但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也不会干出螳臂当车的事情来。
相反的,他的内心立马就想好了,要让长孙家的炼铁作坊赶紧到辽东来开始一个分号。
“微臣也觉得可行,不过为了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要让辽东的所有百姓,都变成我大唐的子民。教育部如今在大规模的支持蒙学和小学的修建,微臣觉得教育部下一步的工作,可以放到辽东道来。不仅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将来需要蒙学、小学,各地的一等、二等百姓子弟,也需要有机会进入学堂学习,甚至是免费或者几乎免费的学习机会。”
岑文本对李宽的提议做了一个补充。
而在岑文本的触发下,唐俭这个“点头党”也主动的抛出了一个建议,“不仅教育要重点抓,医馆也要尽快的在辽东到修建起来,让大家不再担心生病了也没有地方救治;同时也能让原本那些化为之民感受到我大唐的精湛艺术,让大唐更加认同大唐。”
“重点还是交通,要把幽州到辽东城的水泥路,还有辽东各主要城池之间的水泥道路尽快的修建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辽东的发展问题,同时联动的解决辽东的安全问题。”
这一次出征,牛进达对水泥道路的作用,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从长安到幽州,都是一帆风顺,行军速度非常快。
但是除了幽州,特别是出了营州之后,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偶尔遇到下雨天的时候,那简直就是要愁死。
“众位爱卿的建议都很好,具体的建议你们回去都写一本奏折上来,下一次再具体讨论一下,然后尽快的对外公布。”
李世民脸上,也难得的在这么多臣子面前露出了笑容。
“解决了安全问题,那么就要考虑州县设置和官员的安排问题了。如今辽东共有十二个大城,就以这十二个大城为中心,设立州府,然后根据每个州府的情况,酌情再设置各县。州县的官员,朕准备先使用一半的唐人,还有一半投靠过来的高句丽人。等到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再根据需要来调整。具体的人选问题,众位卿家有什么推荐的,都可以提出来!”
李世民这话一出口,大家立马就来了精神。
但凡是跟人事任命扯上关系的事情,不管是古今中外,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家都是非常关注的。
“陛下,吏部已经安排了一百名年轻官员前往辽东城,礼部也提议明年春闱的时候,专门为辽东道录取两百名士子,剩下的官员,微臣觉得可以从大唐警察署和出征的有功将士当中选拔,还可以从长安城各个书院之中,直接招募一批胥吏,充实到辽东各个州县之中。”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自然是首先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而李宽作为这个提议的最大得利者,很是明智的选择了当鸵鸟。
我不说话,我不说话!
我只要低调的拿些好处!
第784章
得天独厚的宝藏
辽东道要怎么建设,李宽其实还有很多想法。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在这一次的官员任命当中,李宽除了推荐薛礼为辽东生产建设兵团都督之外,并没有具体查收其余官员的任命。
而李世民也很给面子,同意了李宽的推荐。
事实上,这个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其他人都没有足够重视,再加上也不是很清楚怎样才能搞出成绩来,所以根本就没有哪个大佬推荐人选出来跟李宽大擂台。
薛礼本身就跟着李宽回到了辽东,马上就可以上任。
除此之外,程处亮因为战功被封为宁远将军,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而秦善道也得了一个游骑将军的封号。
他们两分别带着五千兵马驻扎在新城和国内城,防守着辽东道的北方。
东边有大唐水师控制鸭绿江,半岛上又进入战国时代,短时间内不可能给辽东带来什么威胁。
所以别看程处亮和秦善道没有被安排在辽东城和乌骨城,其实反倒是说明李世民在有意锻炼他们。
“处亮,此去新城,可就是真正的卫戍边疆了。新城的形势比其他地方都要复杂,不可一味的打压某个群体,也不可一味的善待某个群体,要学会讲究平衡之道。别看高句丽人现在是辽东人口最多的,但是经过这一次大败之后,可谓是元气大伤,我们要防范其他的部落借着这个机会崛起。”
辽东城中,李宽自然也有自己的府邸。
李世民的任命下来之后,程处亮、秦善道他们马上就要赴任,反倒是薛礼这个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都督,可以现在辽东城继续待着。
“王爷,你放心!打一批、拉一批,分化一批,这个主意,可是你早就提出来的。军事学院里头很多人都在研究这个理论。新城那边地处草原深处,四周都是各种各样的游牧民族,我一定会充分考虑互相制衡之道。”
程处亮显然不像他大哥程处默那样做事毛毛躁躁,看上去让人放心不少。
“嗯,有一个部落,你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警惕。”
李宽梳理了一遍辽东道四周的部落,一下就发现了一个刺眼的名字。
“什么部落?是室韦还是靺鞨?”
室韦和靺鞨今年出兵十几万,虽然被李世民打的大败,但是也充分的展示出了他们的兵力,让人不得不防。
所以程处亮的第一反应就是李宽说的是不是这两个部落。
“不是!室韦和靺鞨,一直都遵循自己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部落首领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人。再加上他们对汉文化一直都很排斥,本王倒是不觉得他们对辽东道有多大的威胁。现在他们所在的那些区域,实在是太冷了,太远了,对于大唐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所以这一次才没有乘机一起灭了他们。不过,长远来说,终归还是会找机会灭掉他们的。”
室韦和靺鞨都在辽东道的北部,虽然占地比较广阔,后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片土地都在这两个部落的统治范围,但是短时间内,大唐确实还没有精力去经营这些地方。
与其灭掉他们之后,新崛起一批更加有侵略性的部落,倒不如让这两个大部落继续维持当地的秩序。
“王爷您说的会不会是突厥人?如今突厥人作为辽东到的第二等人,享受的权利不少,估计很多草原上的突厥牧民都会往辽东道而来。甚至一些其他部落,也会为了享受这个好处,而投靠到突厥人的麾下。”
一旁的秦善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都不是,是契丹!一个实力还不算特别强大,但是非常团结,发展很快的部落。严格说来,契丹人跟室韦人是有血缘关系的,他们都是当年东胡鲜卑的后代。自从东突厥被大唐灭掉之后,契丹获得了进一步的生存空间,薛延陀衰败之后,他们的发展就更快了。最让人忌惮的是,契丹人的几个首领,据说都精通汉学,专门从中原请了一些汉人去部落传授学问。”
李宽在知道契丹这个部落,在贞观年间就已经小有规模之后,立马就安排王玄武去了解了一番。
结果这一了解不要紧,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室韦、靺鞨这些大部落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契丹却是一直在默默的发展,从未停止扩张的步伐。
如今,契丹部占据的草场,虽然从面积上来看,远远比不上室韦和靺鞨,但是从肥沃程度来看,却是要强了不少。
“契丹族?王爷你不提醒的话,我还真没有注意。不过,你放心,契丹族居然对大唐有威胁,我就去解除这个威胁。反正辽东马上就要大规模的修建作坊、水泥道路,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到时候我也仿照凉州和登州那边,扶持一个捕奴队,重点去契丹族的领地里捕奴。”
程处亮占据天时地利,根本就没有把尚未崛起的契丹部落放在眼中。
事实上,只要大唐有意打压,契丹部落还能不能跟历史上一样茁壮成长,还真是不好说。
“你心中有数就好!反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凡是还保留着自己部落习俗,不愿意学习我们大唐的先进文化的部落,统统都要打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是为了他们好!”
李宽大言不惭的说道。
而一旁的秦善道看到李宽一直在指点程处亮,也赶紧趁着这个机会问道:“王爷,那国内城呢,您觉得我应该注意什么?”
“国内城的局面相对新城来说,又有所不同。西边的地盘,名誉上是属于北高句丽的,但是现在应该还在渊盖苏文的控制之中。这渊盖苏文,虽然控制的北高句丽国土面积还不小,但是境内没有特别有名的城池,资源也相对匮乏,百姓相对贫困。
所以你要关注的就是渊盖苏文跟北高句丽之间的战事进展。一旦渊盖苏文的处境不利,你可以适当的通过辽东生产建设兵团驻扎在国内城的人员,去售卖一些物质给渊盖苏文,可以适当的扩大一下双方的贸易规模。
靺鞨人和渊盖苏文都有贸易的需求,而离他们最近的大唐城池就是国内城,所以国内城可以发展成一座边贸城市,借着鸭绿江的水路优势,及时的把我们大唐的物产运输到这里倾销,再把靺鞨和渊盖苏文手中的原材料运回大唐,把他们的命脉捏在手中。”
李世民的这一番话,让秦善道茅塞顿开。
作为游骑将军,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要带好手下的几千将士,把国内城和附近的城池守卫好就行。
现在看来,李宽对自己的期待比较高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