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2214


两人眉来眼去的就看对眼了,之后杨三娘的弟弟杨七娃出海回来,杨家的日子一下子就上了好几个台阶,连带着何余生的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
虽然何余生不是吃软饭的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人生的第一个跃变,跟杨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着一个杂货铺子的他,由于有着杨七娃的关系,总是能够进到各种各样的货物。
甚至是南洋来的香料,他那里都有一些。
至于登州出产的盐巴、咸鱼、鲸鱼肉干、鲸油蜡烛,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杂货铺子更多的是售卖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
靠着杨七娃资助的这个杂货铺子,何余生和杨三娘的小日子过得倒还算安稳。
不过,大富大贵肯定也是指不上了。
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的何余生,自然不希望一辈子就守着一个杂货铺过日子。
这一点,华夏大地的百姓跟倭国,乃至欧洲那边的很不一样。
在华夏,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认命。
但是在倭国,情况却是有所不同。
哪怕是到了后世,许多人家的产业,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如果这个产业是规模庞大的企业,那么这事肯定很正常。
偏偏很多都是一些小作坊,甚至连小作坊也谈不上,只不过是个制作豆腐或者打铁或者杂货铺之类的不起眼的“产业”。
这种行为,在华夏是完全没有市场的。
不说很多富二代们连父亲的大企业都不愿意去继承,更不用说这种“上不得门面”的产业了。
所以,当李宽从登州出发,号召商家跟着大军前往高句丽的时候,何余生动了!
他把杂货铺子里头所有的东西都装上了船,还去大唐皇家钱庄登州分号借了一大笔钱财。
嗯,以他的身家来看,算是一大笔钱财。
毕竟,五百贯钱对于他来说,如果不是因为钱庄的人知道他有个妻弟在东海渔业混的不错,是借不出来的。
“余生,这里?
我们在这里!”
等到码头上的热闹气氛稍微消散一些的时候?
何余生才从船上下来。
毕竟,船只不是他的?
肯定要优先船主自己的东西。
“三娘?
我回来了!”
刚刚下船就看到了自家婆娘,何余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趟出海?
可谓是无惊无险,最开始的担忧全部都白费了。
“我看看!”
当何余生站在杨三娘面前的时候?
她围着转了一圈?
确定自己的丈夫没有受伤之后,心中一颗才算是落了地。
“没有受伤就好!”
对于杨三娘来说,何余生有没有挣到钱是次要的,人是否健康?
才是最重要的。
“三娘?
走,我们回家!先去雇佣一辆马车,明天再来码头搬运东西,今天估计是轮不到我了。”
何余生随身背着一个简易的包裹,拉着自己婆娘的手臂?
激动的就要往家里走。
当然,出去太长时间了?
遵规守纪的何余生,难免心中也在蠢蠢欲动。
但是?
更多的是心中那些喜悦和激动,需要找一个人分享。
毕竟?
在船上的时候?
总不能到处跟人吹嘘自己发现了多少商机?
挣了多少钱。
没有几个人会这么干。
……
“呼!”
一阵运动之后,何余生心满意足的开始讲述起自己这一趟的经历。
“六千贯?这……这么多银票?”
杨三娘突然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也不顾浑身疲惫,激动的从床上坐了起来。
对于一个月也就挣两三贯钱的杂货铺子来说,六千贯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三娘从来没有想到自家有一天能够挣到这么多的钱。
当初自己的弟弟那么辛辛苦苦的出海去倭国,也没有分到这么多的奖励啊。
“余生,你……你没有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吧?高句丽虽然跟登州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做了坏事的话,最终朝廷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杨三娘很是担心的看着何余生。
“楚王殿下号召大家去高句丽,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是跟着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麾下的将士身后,哪敢做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啊!”
杨三娘的反应让何余生很有成就感。
虽然何余生也知道相思淳于家等大商家,在这一次的高句丽之行当中,挣的钱财是自己的几十倍,几百倍,但是他并不羡慕。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着他对今后就没有想法了。
相反的,回来的路上,他就已经规划好自己今后的安排了。
“那怎么能够挣这么多钱呢?你只不过是带着杂货铺子里头的一些货物去了高句丽而已,那里兵荒马乱的,你那些东西也卖不起价钱啊。”
“话可不像你这么说!高句丽虽然兵荒马乱,但是局势其实一直都在楚王殿下的掌控之中。再说了,我们这一次有上百艘商船跟在大军后面,单单各家的掌柜、伙计和护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人。
这么多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高句丽越乱,他们就越不敢随意下船。这么一来,我就干脆在船上开起了杂货铺子。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售价也不算很夸张,但是没一会我就发现不对劲了,所以立马开始提价。
像是一块普通的小茶砖,刚开始是卖几十文钱,后面提到一百文、两百文,一个银币,居然一会就卖光了。特别是大军在大同江上游弋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卖的非常好。等到顺利攻下平壤之后,就更不用提了。我们那杂货铺子的货物,原本的价值顶多就是一百来贯,但是生生的卖了一千多贯钱。”
何余生觉得自己当初眼光还是不够好啊。
要不然直接多带一些杂货铺子的东西出发,哪怕是什么不做,单单在船上开杂货铺子,也能挣到大量的钱财。
“一千多贯钱?这么多?”
利润率超过百分之一千,这个事情已经超过了杨三娘的想象。
“没错!就是一千多贯!”
何余生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那……那也不对啊。你刚才不是说挣了六千多贯吗?”
“是啊!后面几千贯是大军入城之后,查抄了大量的高句丽勋贵的家财,然后转卖给所有商家。为了体现公平,所有跟着大军出征的商家,都有机会以极低的价格收购这些财产。当然,根据各家的贡献情况以及携带的钱财数量,情况会有所不同。反正我当时是低价买了一套平壤城的院子,以前的房主是高句丽的一个官员,连带着院子里的一些财产也全部转让给我了。
好家伙,你是不知道,这个高句丽官员,别看级别不是最高的那一批,但是家中的金器和银器却是不少。如果不是我在船上的时候就挣到了一千多贯,又加上楚王殿下有意扶持我们这些跟随出征的商家,我根本就不可能买得起那样的一处院子和里面的财产。”
“一个院子一千多贯?这得是多大的院子啊?”
“财产,重点是院子里的财产,那个才是最值钱的。当然,占地近百亩的大院子,放在平时,应该也是值个几百贯钱的。只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除了金银财宝,其他的都不值钱了。你可能都想象不到,在登州的珍宝阁里头要卖十几贯钱一根的老山参,平壤城离一个银币就可以换到两根。”
何余生说起自己的经历,那是越说越激动。
这一辈子,他都还没有碰到比平壤城处置战利品更加激动的事情。
作为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并且从来没有真正的经历过战火。
再加上平壤城方圆几百里,本身就有好几个金矿,所以高句丽的勋贵们积累的财富,可想而知会有多少。
金器银器之多,超出了所有商家的预料。
“这么夸张?那岂不是大家都要抢疯了?”
杨三娘像是听玄幻故事一样的听何余生说着平壤城的事情。
“抢倒是没有人敢抢,楚王殿下身边的王富贵亲自操持着战利品专卖的事情,谁也不敢乱来。当然,最主要的是战利品太丰厚了,大家根本就抢不过来。别看我们有几百个商家跟着去了,但是平壤城单单要出售的宅子就超过一千处,这还是有名有号有规模的宅子。
算上一些底层犯官的住所,到底有多少房子在售卖,估计都没有人搞得清楚。当然,最值钱的不是这些房子,而是这些房子里的东西。很多时候,因为要处置的东西太多了,平壤道行军大总管麾下的后勤处也是直接设定一个价格,一口价将一处宅子连带着里面的东西一起卖了。我们家买的院子就是这么买回来的。”
“你的钱都拿去卖院子了,那又怎么变成多出了几千贯钱了呢?”
杨三娘脑子倒一直都还算清醒,觉得有必要搞清楚自家的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
要不然,从今往后,她睡觉都要睡不好了。
“这个还要从大唐皇家钱庄平壤分号说起。当初楚王殿下拿下平壤城之后,大唐皇家钱庄很快就行动了起来。不过是一个月不到的功夫,平壤城最繁华的地段,钱庄的分号就设立了起来。而分号的第一个业务就是借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