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2214


“房相,这一次长安城各处都被淹的非常厉害,只有作坊城这里完好无损。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朝廷可以考虑考虑!”
眼下已经确定李世民没有安全问题,大家的心情都比较放松,李宽干脆趁着这个机会先跟房玄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嗯?什么建议?”
房玄龄立马警惕了起来。
他对李宽可是很了解的,这个时候李宽突然说有一个建议,绝对不会是闲聊随口提的建议。
“房相,您不用紧张!这个建议对朝廷是有好处的,我绝对不会占朝廷便宜!”
李宽看到房玄龄的这幅表现,也是感到好笑。
自己的杀伤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哼,是不是对朝廷有好处,可不是你一句话说有就有的!”
“您看啊,长安城这一次积水那么厉害,而作坊城没有,这说明作坊城的建设规划是非常合理的。您可能只会觉得不就是作坊城的下水道建设的大一点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长安城的下水道也改造一下就行了。先不说长安城的下水道改造,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搞定的,单单就作坊城的建设规划,它就不仅仅是下水道修建的比较宽广这么一个优点。”
李宽看到房玄龄愿意听自己说话,立马开启了游说模式。
整个长安城,被自己洗脑之后还能坚持自己的主意的人,还真是不多呢。
“哦?老夫洗耳恭听,看看楚王殿下你到底能不能把作坊城给吹出一朵花来!”
长安城的格局是大隋的时候就定下来了的,但是房玄龄作为大唐的尚书左仆射,在位十来年了,如果说长安城的规划不好,他怎么也有一些责任啊。
毕竟,好多东西也都是贞观年间修建或者改造的呢。
“这城池规划,可是一门学问。我们得是以发展的眼光,通过科学的论证,采用专业人士的建议为前提,对整个城池的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的发展进行规划,可不是脑子一拍就可以下结论的。”
论到放嘴炮,长安城里可没有几个人能够比得上李宽。
特别是这些夹在着未来知识的“嘴炮”,哪怕是李世民站在面前,李宽也能把他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就像是我们作坊城,虽然从名字上提起来,这里就是一座充满各种作坊的城池,事实上也没有错,各个作坊是这里的核心。但是,作坊城占地广阔,真正规划用来兴建作坊的土地,也就三成不到,剩下的都是其他用处。”
“比如我们作坊城修建的各个住宅区,它存在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为各个作坊解决管事、匠人们的住宿问题。但是他又不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目的。作坊城除了作坊区,还有一片是用来修建各种书院的,并且各种运动场馆、歌剧院、藏书馆、万兽园等机构也都会集中在其中一个区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区域就是一个科教区。”
“除了作坊区和科教区,我们还以大唐交易中心为中心,周边修建几条街,专门售卖各种各样的小商品、各地特产等商品,并且会把各个客栈、酒楼等铺子都集中在这个区域,形成一个商业区。”
伴随着作坊区、住宅区、科教区、商业区等一个个新名词从李宽嘴里冒出来,房玄龄的注意力果然给吸引住了。
至于一旁的李治,更是满脸崇拜的看着李宽。
从小到大,他跟李宽的关系是最好的。
虽然因为这几年年龄变大了,李世民对他的学业要求高了,去楚王府的次数少了,但是并不表示双方的关系变淡了。
相反的,越是读的书籍越多,李治越能感受到李宽的厉害。
无形之中,李治已经把李宽当成是自己的偶像,不管是做事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些行为习惯,都在模仿着李宽。
“这些区的界限,现在还不是非常的清晰,但是伴随着作坊城建设的不断完善,大家会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这种定位的差异。当然,房相您可能会觉得,这是这么简单的划分区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家长安城分的更细呢,每个坊都有每个坊的特色。”
李宽当然知道仅仅凭着几个新名词,是没有办法彻底让房玄龄信服的。
“如果把作坊城的各个区域比喻成人体的各个器官,那么纵横交错的水泥道路,就是作坊城的血管。不知道房相以前来过作坊城没有,我们作坊城这里,公共马车的数量和站点,是大唐最多的。哪怕是有些地方的人流还不是很多,也有公共马车定时前往,让百姓们不管是在作坊城的哪里,步行半个小时之内,都可以找到公共四轮马车来乘坐,并且价格还非常的优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有多么重要,李宽比谁都清楚。
特别是对于普通百姓,要让人员的活动范围变大,公共交通的发展几乎是必须前提。
虽然行走半个小时才能找到公共马车的站点,放在后世来说,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但是,要知道这里是大唐啊。
没有李宽的话,哪怕是再过一千年,也别想有什么公共马车出来呢。
也就是大唐不缺少马匹,马匹的价格也不算贵,才能经得起这么发展公共马车业务。
否则,单单一个马匹问题就能愁死一帮人。
“在作坊城的住宅区,除了未来之星幼儿园和互助小学,我们还修建了大量的蒙学,让所有的适龄孩童都能够去学堂识字。至于观狮山书院医学院的附属医馆,除了在作坊城里修建了一个分馆之外,还在作坊城里头有十几处的小诊所。这些小诊所,将为百姓们解决百分之八十的日常病痛。”
“作坊城跟长安城相比,还有一个非常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的区别,那就是随处可见的公共茅房。房相您之前也去观狮山书院的实验室观看过,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微生物的,要最大程度的减少生病,保持卫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趁着马车前往李忠府上的机会,李宽滔滔不绝的给房玄龄介绍了一遍作坊城的优点。
而李宽说的这些话,很快也会被优化之后发表在《大唐日报》上面,让大家重新认识大唐的作坊城,不是简单的一座安置作坊的地方。
“楚王殿下,你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李宽做事,一向是谋而后动。
这一点,房玄龄早就看清了。
如今说了都快一刻钟了,房玄龄还没有听出来李宽到底想要干什么,干脆就直截了当的问道。
他倒要看看,李宽今天到底夹带了什么私货。
“房相,我的建议其实很简单,朝廷现在的衙门是越来越多了,虽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机构已经搬到大明宫里办公了,但是还有许多衙门都坐落在年久失修的房屋立面,不仅每年的修缮费用不堪重负,关键是年年修、年年都修不好。这一次暴雨,我估计很多衙门的建筑都受到了损伤,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全部搬到作坊城来办公得了。
我在作坊城中央专门留了一块地,用来修建各个衙门,到时候大家集中起来办公,既方便了百姓们办事,也方便大家交流。”
李宽很是替朝廷考虑的样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眼下长安城受灾这么严重,朝廷连修缮衙门的钱都要拿不出来了,哪来还有钱去修建新的衙门?再说了,明明有现成的衙门,哪怕是破一点、旧一点,你放着不用,到时候御史、百姓不得喷死你?”
房玄龄不为所动,根本就没有同意李宽的建议。
站在房玄龄的立场,他虽然跟李宽关系好,但是绝对不会拿公事来讨好李宽的。
再说了,这次长安城乃至周边各处的州县,肯定都有损伤,朝廷不可能只救长安城,不管其他州县的死活啊。
这么一来,需要户部支出的钱财肯定非常巨大,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去修建衙门。
历朝历代,官府为了自己能够办公舒服就大兴土木,肯定是会招来很大的非议。
房玄龄可不想自己晚节不保呢!
“房相,如果不花朝廷一文钱呢?”
李宽笑眯眯的说道,脸上充满了自信。
“嗯?”房玄龄狐疑的看着李宽,“莫非楚王殿下打算免费为朝廷修建衙门?”
楚王府富可敌国,这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房玄龄觉得李宽应该不至于干出这种“招风”的事情啊。
虽然房玄龄没有听说过后世明朝沈万三的的故事,但是这种非官方出资修建官方机构、设施的事情,是很犯忌讳的。
到时候,李宽的对手只要随便放出一点谣言,说李宽想要收买人心或者其他什么的,绝对会让李宽吃力不讨好。
“不!当然不是!”
李宽的话音一落,房玄龄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我只是让南山建工出面,为朝廷在作坊城免费修建衙门而已!”
听到李宽这么说,房玄龄的脸立马就拉了下来。
你这是逗我玩呢?
南山建工跟楚王府是什么关系,长安城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南山建工出面修建,不就是楚王府出面修建吗?
这个李宽,难道真的是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财富很多,已经开始迷失自我了吗?
“楚王殿下,兹事体大,老夫建议你慎重考虑!”
房玄龄没有直接否定李宽的提议。
他很清楚,如果李宽下定决心要这么干,他根本就拦不住。
到时候李宽肯定会直接跟李世民提议,并且说服李世民接受自己的提议。
“二哥,虽然作坊城的规划很好,房子建设的也很漂亮,所有的道路都是水泥路,两旁还种满了银杏,在这里办公肯定很舒服。但是一个亲王为朝廷修建衙门,这很容易让大哥和四哥产生其他联想呢。”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治,也忍不住了。
他可不想李宽掉进坑里面呢。
关键这坑貌似还是李宽自己要挖的。
“是啊,说句不适合的话,太子殿下如今对于所有威胁他储君之位的事情都非常的敏感,楚王殿下您实在是不适合再去刺激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