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6/2214


“茅师傅,你说的土炕,就是你这块木板上画的东西吗?看上去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啊。”
杨洋听到土炕是楚王殿下为了解决大家的御寒问题专门设计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怀疑这土炕的效果,而是开始聚精会神的研究了起来。
“没错,这模板可是对着图纸刻印出来的,我只分到了一块,你们可以好好的看一看,一会我再结合这个木板,跟你们说一说这个土炕要怎么修剪。只要材料齐全,不用一个时辰就可以把你屋中的这个土炕给修好,到时候效果怎么样,你就一清二楚了。”
茅升知道大家虽然嘴里没有说什么,但是肯定有些人心中是有疑问的。
但是他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亲自体验过土炕的效果了。
“正好我们上个月修筑了一个小小的砖窑,准备留着明年使用。就是这么冷的天,根本就没法用水去搅拌东西,这些青砖没有办法粘结在一起啊。”
杨洋脑中飞速的在思考,要怎么才能把木板上的土炕给修建出来。
至于这个土炕的原理,根本就不用茅升具体介绍,只要看着模型就一清二楚了。
土炕土炕,那么土的炕,自然是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快速了解和接受。
“没关系,你赶紧安排人去搬青砖过来,我们就用青砖累出土炕的形状,然后你们后续使用的时候稍微小心一点,等到明年再重新修建一下。”
听到杨家村居然有个小砖窑,茅升脸上露出了笑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土炕再好,也得先把它搭建出来才有用。
很快的,杨洋家中的几个下人就开始忙活起来,迅速的搬来一批青砖。
而茅升也难得的亲自动手,帮忙砌了几块砖。
人多力量大,不过是半个小时后,一个简陋的土炕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考虑到你们人多,我在这里设计了两个炉子,一个炉子上面可以煮水,另外一个煮东西。这么一来,不管是什么时候,你们都有热乎乎的开水和吃食可以享用。如果运气好,还能在雪地里打到几只野猪来加餐呢。”
这个年代的辽东,木头不缺,野味更加不缺。
一路上,茅升就看到过不少觅食的动物。
“啪!”
杨洋从怀中掏出一个打火机,点燃了灶台下面的松枝。
作为非常实用的点火工具,打火机一经推出,就在军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这一次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自然给每个伍都配备了一个打火机。
作为伍长,杨洋如今自然是想有打火机的使用权。
“好在这里木材足够,我们这些天就靠着篝火取暖了呢。”
杨洋一边忙活着,一边说着话。
很快的,灶台里头就点起了熊熊大火。
“材料有限,睡觉的那部分现在是铺设的大模板,你烧柴火的时候不要塞得太过里头,可别到时候把你那木板给烧没了。”
看着只是使用简单的青砖、木板搭建起来的建议土炕,茅升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现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将就怎么来,先解决睡觉保暖的问题,其他的都要靠边站。
“伍长,这木板很快就已经热乎乎的了。坐在靠近灶台这边的木板上,都有点烫屁股呢。”
郑华忍不住先过去体验了一把。
这一坐,倒是坐出了惊喜。
“你再往这炕上铺设一些东西,茅草、狼皮什么的都可以,然后试着躺下看一看,效果怎么样。”
茅升每次看到这些人满脸惊喜的样子,心中都是充满了成就感。
“舒服!真舒服!这么大一个土炕,完全可以解决七八个人的睡觉问题。只要家家户户修建两个火炕,就解决了全家的睡觉问题了。”
为了保持主人的特殊地位,杨洋自然是不会跟下人去挤在一张土炕上面的。
再说了,他可有两个朝廷赏赐的女人呢。
“哈哈!你们觉得好就行!做法都已经知道了,杨洋你尽快指导其他家也把火炕给建了,我还得去隔壁的林家村,给他们再来一个示范。听几个在辽东生活了二十几年的老人说,今年的冬天很可能比往年要冷很多。”
茅升的指导任务很重,根本就连口水都没有留下来喝,就开始往下一站而去。
辽东生产建设兵团里头,跟茅升一样忙着指导大家修建土炕的还有不少。
只不过短短的十来天,辽东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将士们,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土炕,一举解决了冬天的御寒问题。
“呼!”
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薛礼听宋坚汇报完情况之后,松了一口气,道:“朔州的棉衣运输不过来,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有这些土炕,只要别出门,就不怕辽东的冬天有多冷。至于吃食,大部分人家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想来不会有太大的缺口。实在没吃的了,大家会拿起弓箭去狩猎的。”
“没错!只要有弓箭,就不用担心在辽东会饿死。如今有了土炕,轻而易举得解决了辽东的大难题,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只要等开春播种就行了。”
宋坚选择了追随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自然就希望兵团能够发展的红红火火,他的前途才有保障。
“嗯,明天我亲自去各处巡视一下,再次确认大家的情况。”
薛礼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漫长的冬天,他自然不会都宅在房间里头。
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
当辽东还是白雪皑皑的时候,永平港却是炎热异常。
经过了几年的建设,这里已经从一片荒芜变成了一个港口小城镇。
由于附近有金矿,永平港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
而永平港四周的一块平原区域,有河流,又有肥沃的土地,很快就有人在这里试着种植小麦,发现产量比大唐还要高。
更有人从蒲罗中试着带着一批绵羊来到永平港,在四周放牧了起来。
短短的几年,这里就已经能够满足一万多人的基本生活物资需求了。
除了铁器这些东西还需要从外面运输进来,木料、青砖和水泥都能在这里找到。
特别是水泥和青砖,虽然规模小了点,质量差了点,但是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李兄,我觉得永平港这里还是最适合养羊、养牛,大片大片的草地,基本上不需要逐水草而居,就能满足牛羊的口粮需求。要是条件足够,一户人家养个几百头牛羊,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如果种植小麦的话,虽然产量比关中要高一些,但是太耗费人手了,只要够大家自己吃就行了。”
李义协跟李耿骑着马,巡视着永平港附近的牧场。
按照李宽给大家制定的规则,海外发现的土地,只要你能种植的过来,全部都属于你的。
至于用来养羊养牛,基本上也是一个规则。
直白点说,就是你能圈多少地,都是你的。
前提是你不能让这些地荒废,否则这些地就属于朝廷的了。
当然,朝廷现在也没有精力管理永平港这块飞地。
“确实是,虽然这里没有发现高产的农作物,但是同个这两年的调查,整个澳洲的面积非常的巨大。其中优良的牧场面积广阔,超出我们的想象。如今凉州那边的羊毛收购价格,据说已经比楚王殿下刚发明羊毛线的时候,涨了好几倍。如果能够让澳洲变成我们大唐的牧场,专门用来养牛羊,单单羊毛线和牛肉干的收益,就会吸引许多世家过来圈地。”
李耿对于大唐勋贵的德性,可谓是非常清楚。
当初李宽带头出海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看好。
但是船队从倭国带回来大批金银,情况立马就变了。
特别是在出海的船队在南洋找到了传说中的香料岛的时候,大唐勋贵出海的热情就别提有多么高涨了。
李耿有理由相信,只要澳洲这边的养殖业利润足够丰厚,就能吸引各个世家勋贵安排家中子弟过来开辟新天地。
“嗯,这一次我们新开发了几个补给点,不仅可以方便大家进军澳洲,也离楚王殿下说的美洲更近了。不过太平洋实在是太大了?
我觉得我们的补给点已经离澳洲很远了?
但是根据海图推算,离美洲至少还有半年的路程呢。”
李义协最近刚刚完成新补给点的建设,回到永平港休整。
看到这里一切顺利?
他们就准备会一趟长安,换上东海渔业造船作坊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大海船?
准备来一场划时代的“发现之旅”。
到时候,将会有三艘新式大海船?
载着超过三百人和各种食物,从登州出发,一路经过扬州、明州、泉州、广州、亚洲、蒲罗中,然后在蒲罗中休整一个月,便开始横穿太平洋。
“这几个补给点?
至少可以让我们船上的淡水和青菜进行不断的更新?
尽可能的降低风险。虽然我们大唐已经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船员,但是面对完全陌生的航线,做再多的准备也不过分。”
李耿为了明年的“发现之旅”,可是谋划了许多年。
眼看着大部分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
他反倒是心情变得平静了起来。
“要让我们的航线更成熟,最好的办法就是吸引更多的大唐勋贵和百姓出海?
吸引更多的百姓来到澳洲,来到南洋这些岛屿,让各个补给点都变成永平港那样的小镇,甚至能够变成蒲罗中那样的大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6/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