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9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9/2214


另外一方面,长安城中不少的官员也开始主动的去到了魏王府,想要在李泰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李承乾完了!
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情。
不管最好能不能保住性命,反正这个储君之位,他是坐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大家看一看李世民的皇子,发现李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新任太子人选。
“魏王殿下,这段时间,你一定要多跟长孙司徒多来往,朝中百官,他对陛下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与此同时,房相那边,你也要走动走动。”
刘洎是朝中大臣里头比较早就表明态度支持李泰的,现在自然当仁不让的给李泰出起了主意。
作为散骑常侍,刘汨算是李世民身边的近臣。
在以前的朝代,散骑常侍是个闲职,但是贞观年间却是一个实职,有点像是李世民的秘书一样。
所以他的职位虽然不是最顶级的那一批,可对朝中大事的了解程度,却是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舅舅那边,我已经过去拜访了好几次,但是他每次都不在府上,我也有点搞不清他是真的不在府上,还是避着不肯见过。眼下是敏感时期,他不想让人产生误会,也是有可能的。”
李泰虽然感受到了长孙无忌对自己不是很热情,但是并没有太在意。
此时此刻,他已经认为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自己是他的外甥,他没有理由去支持其他皇子吧?
“这么说来也有道理,长孙司徒想来是不会反对陛下立你为储君的。另外,中书令岑文本,昨天在宣政殿议事的时候,话里话外都表露出了对魏王殿下您的支持,我觉得你可以邀请他来府上一叙。”
“岑文本也支持我了?太好了!那父皇面前,可以替我说话的人又多了一个了。”
李泰也不是没有拉拢过岑文本,但是一直都没有收到反馈。
如今总算是出现了变化。
“虽然这些天的局势还有些混乱,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慢慢的清晰了。魏王殿下,越是在这个时候,你越不能犯错误。同时,为了避免产生意外,其他几个皇子那边,你也要多留意一下。毕竟,陛下的诏书不颁布,这事就不算结束。”
刘汨虽然嘴里这么说,但是心中其实已经不怎么担心。
事实上,魏王府上下,现在都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在浮动,觉得胜利已经属于自己了。
……
吴王府。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借机回到长安城的李恪,就一直都没有再离开。
作为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的性格和才华是跟李世民最像的,所以也很受李世民宠爱。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恪因为被人弹劾游猎过度、损坏庄稼,吃过亏,所以这些年,做事一直很低调。
“恪儿,你已经在长安城逗留近半年,差不多也时候要回封地了。”
李恪今天请自己阿娘过来,本来是怀着一些其他目的的,但是杨妃刚刚坐下,却是说出了一番让李恪很是意外的话。
“阿娘,孩儿还想着在长安多陪陪你呢。安州远离长安,我要是回去了,指不定又要好几年都见不到阿娘了。”
“为娘虽然不想你离开,但是长安城中,如今的气氛比较诡异。你的身份特别,难免会让有些人产生忌惮,与其被人暗地里陷害,倒不如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杨妃作为杨广的女儿,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对于各种权谋斗争,她是见得多了。
跟其他贵妃不同,杨妃最大的愿望不是自己的儿子能够身居高位,而是希望李恪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
但是,李恪显然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李承乾也好,李泰也好,不管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无非就是仗着自己是嫡子,所以能够取得许多朝臣的支持。
真的要论血脉,自己比他们要高贵多了啊。
“阿娘,前几天我也去见了父皇,他并没有要孩儿去属地的意思。眼下齐王和太子都涉及到谋反大案,新任太子之争,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虽然支持孩儿的朝臣远远没有李泰多,但是我也不是没有机会啊。”
在自己母亲面前,李恪倒也没有掩饰争夺储君之位的野心。
“恪儿,你很优秀,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为娘也很欣慰。但是,你再优秀也好,不要忘记了,大唐是在隋朝的根基上建立起来的。而你身上,流淌着一半的大隋血液,朝中那些大臣,除了所剩无几的隋朝旧臣可能会支持你,其他人都是生怕你上位之后展开清算的。”
“阿娘,我怎么可能清算他们?大隋已经没了!我现在是大唐的吴王!”
李恪对大唐的认可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心中从来没有想过要恢复大隋。
奈何这话,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
哪怕是别人相信了,也担心哪一天李恪心血来潮的反悔了呢。
“阿娘知道你心中没有此意,但是别人不见得相信啊!再说了,朝中如今一半的官员都是司徒长孙无忌的人,你觉得他会支持你吗?”
杨妃不想打击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让李恪灭了那不该有的心思,她什么话都愿意说。
“虽然长孙无忌权势滔天,但是朝中局势都在父皇的掌握之中。再说了,房相、萧相等大臣,也不是长孙无忌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的。”
“那你觉得是房玄龄会支持你,还是萧瑀会支持你?”
李恪:……
“恪儿,听娘一句劝,这太子之位,你死了这条心吧!安安分分的做你的闲散王爷,这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阿娘,难道我这一身才华,就这么浪费了吗?”
“楚王李宽都没有觉得自己一身才华浪费了,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李恪:……
这天,聊不下去了。
此时的李恪,显然还不能完全理解杨妃的良苦用心。
……
齐王谋反案和太子谋反案,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在经过一番审理之后,情况很快就明了了。
“陛下,情况就是这样!”
大理寺卿孙伏伽将案件情况介绍完毕之后,就当起了缩头乌龟。
而朝中其他大臣,也都不愿意轻易发表意见。
一时之间,场面居然有点冷清。
皇子谋反,按照大唐律,肯定是要诛杀的。
但是大家都看出来了,李世民并不想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死去,至少是不希望李承乾就这么死了。
李承乾这些年的表现也好,现在的谋反也好,肯定是让李世民非常不满意的。
但是,李世民为了培养李承乾,也是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的。
付出的越多,就越不希望成果就这么消失了。
李世民终究还是爱着李承乾这个儿子的。
当然,两个儿子都谋反了,自然也不好一个诛杀,一个留着。
“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眼看着好几分钟过去了,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个时候,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符合李世民心意的建议。
而李世民想到当初李宽跟自己说的那些建议,思索片刻之后,就有了旨意。
李祐贬为庶人,发配西洋,让他在原来狮子国的地方自生自灭。
当然,阴弘智这些主要的帮凶,肯定是难逃一死的。
而李承乾,也同样被贬为庶人,只是李世民却是把他发配到了开发的相对成熟一点的澳洲。
但是,不管是狮子国还是澳洲,与长安城都相隔万里,比以前发配岭南、发配崖州的惩罚要严厉了许多,也算是严惩了。
而来济这个人,也因为这一句话,进入了李世民的视野。
“陛下,如今太子被废,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储君,微臣建议陛下尽快定下新任太子人选!”
眼见李承乾正式被废,立马就有人忍不住开始操心起了太子人选。
至于齐王李祐,根本就没有几个人关注他。
是死是活,跟大家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