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万岁万万岁(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611

  但长宁乃是秦国西北门户,又不得不进行救援。
  诸葛亮缓缓起身,在原地踱步了良久之后,却是下令道:“来人,传令秦阳出兵一万,白狼城出兵两万合兵一处,救援长宁。”
  诸葛亮的话音落下之后,目光却是落到了整个西北的地图之上,瞳孔一阵收缩,顿时将手点在了长宁与秦阳之间的一条必经之路上。
  义渠不会无缘无故的寇犯秦国的土地,毕竟义渠与秦国之间已经在秦阳通商。
  若非必要的话,维持这种友好的关系,无疑比侵略秦国的土地更加有利。
  “除非……”
  义渠本身的目标并不是长宁。
  西北五城之中,咸城富庶但毕竟有限,白狼城战马牛羊众多,却毕竟不是义渠所需。
  唯有秦阳这样的通商之地,各种义渠所需的货物汇聚于此。
  并且义渠的使者还向秦国求购过铁器,最终被诸葛亮所拒绝。
  所以诸葛亮已经可以确信,义渠的目标是秦阳。
  更加准确的说,义渠的目标是秦阳的铁器与冶铁技术。
  于是就在诸葛亮下令白狼城与秦阳救援长宁之时,他自己却是率领咸城兵一万,还有上咸城兵五千偷偷赶往了其目标所指的封幽山。
  西北之地虽是荒原,但大军行进总需要饮水。
  所以西北之地的战场之上,敌军的动向如何?总可以通过水流水道来判断。
  如果不曾逐水而行,单靠自身携带的水源的话,恐怕义渠人根本走不到秦阳。
  为了稳妥起见,诸葛亮所选之地即是必经之路,又距离秦阳不远。
  如此一来,既可以设伏偷袭义渠,又可以调兵支援秦阳,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如此一来,咸城与上咸城便成了空城。
第259章
老秦人的娃
  诸葛亮的命令分别传达到了白狼城与秦阳,白罗毫不犹豫地执行了诸葛亮的命令,亲自率领大军支援长宁。
  而到了秦阳却是出现了意外,作为秦阳守将的曹仁本欲亲自领兵救援,但是城中便会因此而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而诸葛亮的命令有明暗两份,他也知道了此时的秦阳乃是义渠的主要目标。
  作为秦国最为重要的军工产地,秦国铁器的主要生产地,曹仁可不想让秦阳有失。
  但如果他留守秦阳,又该让何人领兵前往救援长宁呢?
  在东征之时,秦牧几乎已经将秦国大多数的将领都带到了军中,其中就包括有他原本的副手。
  “哎,若是凌统尚在,何至如此!”
  就在曹仁感叹之时,营帐之外却是突然传来了喧哗之声。
  曹仁眉头顿时紧皱,随即喝问道:“何人在帐外喧哗?”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而后曹仁便径直起身走了出去。
  “你们竟然敢拦我?怎的,以为老头子我老了不中用了是吗?”
  “给我闪开,我要见你们将军——”
  曹仁方才走出营帐,正好见到七八名士卒牢牢的抱着一名老者的腰。
  这些人虽然齐齐上阵,人数占据极大的优势,但是却并不敢使劲,生怕伤着了那想要往里冲的老者。
  “哎哟——”
  曹仁顿时一拍额头,后有些头疼地迎了上去。
  “八叔公,您老人家怎的到军营里来了!”
  曹仁乃是最初的老秦人出身,而老秦人之间,大多都沾亲带故。
  眼前之人正是曹仁的八叔公,是大多数老秦士卒的八叔公。
  故而他方才能够让他这般轻易的闯入中军大营,来到曹仁的面前。
  毕竟任凭是谁,也没有办法阻拦这么一个长辈不是?
  “你说我来这里干嘛?听说这义渠的杂碎已经欺负到额们秦人的头上来呐,额自然是来从军杀敌的呀……怎的?看不上额这一把老骨头?”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曹仁的眉头顿时皱起了黑线。
  “八叔公,您老人家德高望重的,正应该留在咱们秦阳好好的教导后辈,这杀人放火的脏活儿,哪能让您老人家来呀……八叔公,你……”
  曹仁急忙开口苦劝,四周的其他士卒也急忙苦劝道:“是啊八叔公,这些杀贼的事情就交给额们这些后生就行,您老人家……”
  耳听着众人的言语,那八叔公的脸上突然挂起了笑容,而后笑着说道:“这可是你们说的,上阵杀敌,我们秦国的后生就行。”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曹仁等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不妙之感。
  只见那八叔公一把拉着曹仁便向着大营外走去。
  当他走到营外的时候,确实发现一大群十一二岁的秦国半大孩子聚集在一起,粗略看上一眼,便有100多人。
  “曹仁啊,八叔公若是没有记错了,你当年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提着剑跟着你爹砍羌人了吧?”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之后,曹仁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痛苦之色。
  “可是八叔公,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啊——”
  也就在那话音落下之时,那八叔公的面色便是一黑,而后冷声呵斥道:“怎的,你曹仁可以,俺家的后生就不可以?俺们老秦人,那就算是个娃,那也能上阵杀敌。”
第260章
儒门尽去也
  孔子的门下有七十二贤人,但最终却无一人留在秦国。
  孔子本人还有周游列国之事未尽,他尚没有见过周天子之国,崇尚周礼的自然是不愿意就此留在秦国的。
  孔子的门人弟子之中,最让秦牧垂涎的乃是其门人弟子之首的颜回。
  只是可惜的是,秦牧以工代赈的手段使得秦国保留了相当巨大的劳动力,但是却并不符合此时颜回心中的仁。
  再加上颜回此时年纪尚浅,也并没有出仕的想法,最终秦牧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孔子的门徒远去。
  对此范仲淹也是极为可惜,但此时此刻的孔子心意已决,秦牧也没有太过纠结此事。
  如果再早生几百年,孔子主张的仁礼自然能够饱受诸侯的接纳。
  此时此刻正值乱世,若无王霸手段统一天下,又哪里来的太平盛世可以给儒家去施行教化呢?
  毕竟在乱世之中,百姓想吃一口饱饭都不容易,哪里来的时间去学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毕竟仅靠精神食粮,人是无法赖以生存的。
  秦牧并不奉行霸道,但秦牧却绝不会选择纯粹的仁道。
  他想要包容并蓄,儒家此时不愿意,又能如何?
  等到秦国足够强大,甚至统一天下的时候,儒家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秦牧想到此处,嘴角微微上扬,心底的阴霾顿时消散。
  他身旁的红云涵儿真真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又在笑什么?”
  秦牧一把握住了她的手,而后笑道:“寡人在想,什么时候与你办一场婚礼。”
  红色涵儿真真的脸上露出了一分羞恼之色,白了秦牧一眼之后抽回了自己的手,口中有些埋怨的说道:“只怕你的那些大臣们可不会愿意。”
  秦牧顿时一愣,然后反应过来。
  他一直忽视了一件事情,秦国虽然是他的一言堂,秦国上下的文武百官都对他忠心耿耿。
  但是秦国的百姓与秦国的文武百官,并不见得会接纳他娶一个犬戎的女子为王后。
  红云涵儿真真轻飘飘的一句话,顿时便让秦牧愕然了起来。
  他的眉头皱起,脸上浮现出了几分苦恼之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6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