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万岁万万岁(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611

  秦牧看了一眼国书之后,便顺势与昭姬谈起了婚约。
  昭姬的心底也是一阵跳动,秦牧此时的威仪举止,远比她记忆之中的秦国君还要更佳七分。
  区区一两年的时间,眼前这位秦国之君已经成长了这么多吗?
  就在她心思复杂的时候,秦牧的声音突然在他的耳边响起。
  “昭姬以为如何?”
  昭姬又哪里听清楚了秦牧说了些什么,随即便躬身施礼道:“全凭秦国君做主——”
  秦牧点了点头,犹豫了片刻之后,便开口说道:“昭姬今日便留在宫中,稍后与寡人一同用膳,寡人尚有些许疑问,想要请昭姬为寡人释疑。”
  昭姬并没有回绝秦牧,在微微点头之后,便随同秦牧的内侍离开了大殿。
  这算是一场,还算是和谐的谈话,但昭姬从头到尾都是心不在焉的模样,秦牧也懒得太过于计较此事。
  他随后便与群臣开始谈论起了关于秦国建设的问题。
  “启禀国君,我秦国的英烈陵已经迁移到了咸阳,另外招贤馆中也有了一大批的人才,需要国君去挑选,同时我秦国咸阳的集贤院也已经落成,还希望国君能够亲笔为其题名。”
  范仲淹一马当先,径直将自己的所有问题都给抛了出来。
  秦牧微微点的点头,而后道了一声:“有劳爱卿了,寡人明日便前往招贤馆。”
  而他的话音方才落下,又想起了什么一般,随即开口说道:“寡人有意重新统一我秦国的文字,不知先生可愿帮寡人完成此事?”
  秦国原本沿用的是周王朝的文字,但为了同化异族的缘故,也为了简化书写,所以秦牧又推行了一部分的简化字。
  现如今的秦国可谓是简体字与大篆并行,
  另外还有一些未曾归化的异族,偶尔也会使用一些原本的文字。
  现如今既然范仲淹提到了集贤院题字的问题,他倒不如借机将统一文字的工作交代出去。
  范仲淹郑重的秦牧点了点,而后试探性问道:“不知国君以为当以何种字体为主?”
  秦牧笑了笑说道:“寡人推行的简体字书写方便,体系完整,可以作为我秦国的文字。”
  范仲淹点了点头,随即恭恭敬敬的退到了一旁,没有多说什么意见。
  实际上除了文字之外,货币秦牧也想要做一个统一,但是现如今整个天下都在实行以物易物,原本周天子发行的货币尚且不能推行天下,更何况是现如今的秦国?
  所以秦牧对于货币改革倒是没有急着去动手实施。
  随后秦牧又将目光落到了庞统的身上,然后向他问道:“我秦国的新法改革也该提上日程,不知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伴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庞统犹豫了片刻之后说道:“关于此事微臣正要禀报,还请国君过目。”
  庞统将一封竹简递给了内侍。
  内侍急匆匆的将竹简递到了秦牧的手中。
  秦牧打开竹简仔细端量了起来,方才看到竹简之中提及的一个名字,他的呼吸瞬间便开始急促了起来。
  “这是……”
  他有一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竹简上卫鞅的名字,随即发出了爽朗的笑容:“果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好,甚好——”
  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宿命,卫鞅之名终究还是落入了秦牧的耳中。
  也就在秦牧高高兴兴的准备派人去楚西请卫鞅到咸阳之时,在楚西之地的卫鞅也收到了一封来自卫国的书信。
  他尚且没来得及打开竹简,便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揉了揉自己的鼻子之后,卫鞅方才打开竹简。
  信是他的诸多兄弟中的一位写给他的,却并不是用镌刻的方式,而是用鲜血匆匆书写而成。
  “大兄造反,君父危矣——”
  虽然只有短短的8个字,但是却如同千钧重锤砸在卫鞅的心坎之上。
  他起身在原地踱步了良久,暗自苦恼此时的白起竟然不在楚西。
  此时掌管楚西军权的乃是陈到,因为小吕布与太史慈迟迟不肯返回咸阳,再加上现如今的楚西确实是需要大将镇守,所以陈到方才会留在楚西。
  如果是任何一个其他人镇守楚西之地,卫鞅都有自信说服他出一支兵马帮助自己救援卫国公。
  但唯独是陈到,是卫鞅绝没有可能说服的存在。
  一来是二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二来是陈到本身就是一个略显固执的人。
  他接到的命令是守卫楚西,那么便绝没有可能弃楚西安危于不顾,从而出兵帮助自己。
第330章
迟来的救援
  当蒙恬的大军来到蜀中之地,
  意料之中的阻拦并没有出现,前行的道路可谓是畅通无阻。
  沿途蜀人的城镇在得知秦国的援兵抵达之后,还非常热情的贡献出了大量的粮草作为补给。
  望着那些眼巴巴翘首以盼的蜀国人,蒙恬也实在是找不到什么理由可以继续耽搁行军。
  大约过了五天的时间,秦国的白马义从率先抵达了成都。
  成都的北门紧闭,城墙上却没有一个守卫的士卒。
  白马义从不得不绕着成都奔行了一圈,而后便在东门发现了惨烈的战场。
  因为蜀山昊的缘故,王子烈并没有下令处理这些死去的尸体。
  大地被染成了酱黑之色,
  尸体腐烂的恶臭充斥着战场,
  整个战场之上弥漫着一股死寂的气息。
  公孙瓒的眉头紧皱,
  望着城门洞开的成都,他随即下令斥候进去城中查探情况。
  过了片刻之后,那斥候面色苍白的从城内走了出来。
  “回禀将军——”
  公孙瓒面色凝重的看了他一眼,便已经明白了他想要表达的意图。
  “都死了?”
  那斥候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随即开口向他说道:“都死了,没有活口——”
  公孙瓒的眉头顿时紧皱在了一起,巴国竟然干出了屠城这样的事情。
  他的牙齿紧咬在了一起,而后有些愤恨的说道:“命人收拾战场,先让他们入土为安。”
  伴随的公孙瓒的话音落下,秦军士卒迅速行动了起来。
  而后公孙瓒看了一眼城门口,在那里吊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他园睁的怒目被乌鸦啄去了一只,身上的冕袍倒是完整,只有胸口位置插着一支箭矢。
  绳索吊着他的脖子,他体内的鲜血早已经流干。
  “那是,蜀王?”
  公孙在很快的便确认了对方的身份,而后急忙命人将他的尸体从城墙之上取了下来。
  “将军,蜀王的尸体该如何处置?”
  公孙瓒犹豫了半响之后,便咬牙开口说道:“去准备一份上好的棺钵,将他运……”
  公孙瓒正准备说将它运回咸阳,而后却是摇了摇头道:“与成都的百姓,葬在一起吧——”
  蜀王的贤名他也略有耳闻,只是之前从来不太在意。
  但是现如今他就死在城墙之上,公孙瓒想起那些关于蜀王的传闻,心底却是莫名的生出了几分怜悯。
  随后公孙瓒便命人去查探巴国军的去向,大约两日之后,他方才收到回报。
  “什么?巴国的军队撤退了?”
  这一战巴国虽然赢了,但是六十万大军去了一大半,可谓是损失惨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6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