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女哪里逃(校对)第7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2/883


可接下来,当那黄脸道人往他碗里盛汤的时候,旁边的女道童却笑眯眯的对他说道:“王小哥一定要来哦!听我们庙祝讲道,是能够驱邪的。还有,我们布道之后还有一次布施,也准备了许多今日这样的吃食。”
她语声清脆婉转,似乎能敲击到人的心内深处。
这让王三贵脸上不自禁的就燥红起来,心中一阵发恙。
不过他知道庙里的这些女冠,几乎都有修为在身,不是他这样的穷小子能够肖想的。
王三贵更在意的,还是那‘布施’与‘吃食’。
此时女道童,又将一枚折叠好的黄色符纸,递到了王三贵的身前:“这是我们请帝君之力开光过的辟邪符,你可以带在身边,王小哥只需日常能虔诚信奉我家帝君,如果在野外遭遇邪祟妖魔之类,那么此符定可使你转危为安。王小哥,小道绝无妄言。”
王三贵当即心神微动,眼神凝重的看着那黄符。
他到辽东之后,他最担心的就是妖魔鬼怪。七里屯的移民,已经有六人在野外遇到吃人的妖物了,其中只有两人幸免于难。
王三贵心想这张符纸,难道真的有如此伟力?
若是如此,那么自己信一信也未尝不可。
※※※※
王三贵正在为是否信奉‘玄黄大帝’摇摆不定的时候,在大晋的朝堂当中,李轩却以一纸奏章震撼朝堂。
“将天下间的卫所屯田,分发给当地军户耕种,视同永业?”
在太和门金銮殿内,辅政大臣汪文正怒瞪着李轩:“这岂非是将朝廷万万亩田地分给私人所有?老夫绝不同意!”
可在场几位辅政大臣,却都是神色微凝若有所思。
如果此时有言官在场,多半会弹劾李轩以朝廷的田亩财货,收买卫所军心。
不过今日只是小议,只有几位辅政大臣在场。
而李轩任职辅政大臣以来配合陈询调理阴阳,与朝臣和衷共济,止攻讦之风。
所以在场的几位辅政大臣,首先是从治政方面考虑问题。
将屯田分发给当地军户,视同永业,就是等于将这土地永久交给了这些军户。
那么好处是什么呢?
军户耕种的积极性肯定更高,也会用心去打理庄稼。
这肯定能增加粮产量,增加朝廷的岁入。
以往这些卫所军户,都是从朝廷领固定的钱粮,然后被当成狗一样差遣,他们能有多大的力气用在田亩上?
所以卫所军的田地,产量都是最低的。
尤其今年朝廷歉收,许多卫所田的粟米收成不到二石,这就使得大晋的三百万卫所军,成为朝廷的负担。
除此之外,这也可有效避免卫所军官与当地的士族豪强侵占卫所田地,可以说是卫所军制的弊端尽数革除。
这些好处,他们都能够想象。
可几位辅政大臣也预感到,此事有着极大的阻力。
一旦李轩的这一奏章在朝中传开,必将掀起轩然大波。
将朝廷万万亩良田瓜分给私人,那些言官岂能坐视?尤其推行这件事的,还是当朝五军大都督,军中第一人。
首辅陈询就是意动之余,面上又显出了几分难色:“汾阳郡王此法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可这却有违皇祖明讯。”
“怎么会有违祖训。”李轩就笑眯眯的解释:“田地还是朝廷的,只是承包给军户耕种,朝廷与军户五五分成,就仿佛民间的佃户一般。
且本王奏章里面不是说了?如果连续三年之内,都达不到当地平均的粮产量,朝廷有权将这些田地收回,还可按律惩戒。本王将此法,命名为‘承包责任法’。”
他随后背负着手,目视着朝中的所有辅政大臣:“诸公,卫所军的利弊,诸公该比我更清楚才是。如今卫所军虽经我与少傅整顿,却是治标不治本,迟早还是会败坏的。
且如今天下间寒潮大起,未来十数年内必定天灾频发,而以卫所军的粮产量,根本不足以自给自足。光是今年,就会亏空二百万两。所以这‘承包责任法’,本王是必定要推行于天下的!有什么问题,本王一肩担之!”
第七二七章
我居然没死在除夕夜
李轩语落之刻,朝堂顿时寂静了霎那,所有人都从这位汾阳郡王的言辞中体会到他的决心。
刑部尚书俞士悦若有所思:“每个男丁给予水田三十亩,或是旱田八十亩,这田地怕是不够吧?需知这天下间的军户,可是高达四百万户。”
“足够的。”少保于杰背负着手,眼神幽然:“太宗以来军户就不断逃散,虽然在我手中有所恢复,可实际在册的军户数量其实不到二百五十万。襄王与宁王之役,朝廷又得了田亩十五万顷,其实绰绰有余了。宣府战后,北方也可扩地千里,开拓田亩数百万。
可笑的是如今各地官府,居然将‘编为军户’作为对犯罪百姓的刑罚之一,视同贱籍。。长此下去,绝非国家之福。老夫认为汾阳郡王此策不错,可以让所有军户安身立命,为朝廷添二百五十万户小康之家。”
太祖的卫所军制,是仿造唐时的府兵制,可田地不在军户手中,所以他们的军心士气可想而知。
如今的大晋,几乎全依靠募兵为主力应付战事。
少保于杰对李轩在朝中的势力扩张不是不防备,可这桩事如果能够做成,是能益国益民的。
礼部尚书胡濙则随后质疑:“郡王在奏章中提起,遇战时所有军户出男丁,在外地作战时可减免当年所有佃金,在本地则减免七成。除此之外每年训练五十日,作训与出征时每日还有银钱可拿,体例按照募军的半数,这是否太宽厚了?”
“具体的条例,我们还是可以商榷。”李轩虽然这么说着,语声神态却很坚决:“可本王以为,军中当以从优从厚为上,不如此不足以激发卫所军战心。”
“臣以为或可一试!”
权顶天现在是户部尚书,他对财政税赋是越来越敏感了,他抱着拳神色凝重道:“自十月以来,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有许多地方的麦苗都因天地寒冬之故生长艰难,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臣预计到明年十月,朝廷光是卫所这边,就缺粮六百万石,这还是最保守的估算。”
在场的众多辅政大臣,顿时为之一窒。
李轩则微一扬眉:“可如果施行这承包责任法,至少可使卫所军的产粮增加七成,不但能自给自足,还可补贴朝政。本王数月来曾亲身查看过北直隶,大同,宣府与山东等地卫所,那些上好良田的亩产量低到让人发指。
这一方面是无人细心照看,一方面则是当地将官隐瞒收成所致。可如果能将这些粮食包干到户,让他们细心照看,则各地卫所产粮定可大幅增长。不费国家一钱一帑,而使朝廷岁增千万。”
公有制其实不是不好,在李轩穿越来的那个世界,已经有些农村因劳动力不足,从承包制转为合作社经营。
可这个时候,无论是官僚素养,治政水准,还是机械化的程度,都远达不到后世那种水准。
且卫所的公有制是归给国家,归给天子。
李轩此时又抱了抱拳:“如果诸公有疑虑,我们可在直隶二地卫所先试行之,如果有什么差错,也可及时纠正扭转。”
他之所以愿意试行,是因手中没有足够可靠的官僚队伍。
需知分田这种事猫腻太多,有着太多可以做手脚的地方。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旦分田不慎不均,反倒会招致军户的怨言。
所以李轩宁愿自己的脚步慢一点,步子走得稳当一点,尽量不留下隐患。
他的变法,不会像王安石那样急于求成。
且李轩说是试行,可其实只需今日这一决策通过了,就如滔滔大势,无法逆转了。
其它地方的军户会想,朝廷分了北直隶的田,为何厚此薄彼,不分他们这边的?
未来朝廷难抗这滔滔众意——
“如果此法真能够让卫所军自给自足,那么本宫也心许之。”
端坐于御座上的虞红裳观察在场八位辅政大臣的神色,就知道这‘承包责任法’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虞红裳也很心动,给军户分田固然会大增李轩的声望。可这明旨诏发,写的却是她们母子的名号。
“就请诸公决议吧!’
最终是六票赞同,两票弃权。
汪文刚才说是要反对,可不知是否被李轩言辞说动,最终选择了弃权。
随后陈询却将李轩的‘承包责任法’改了名称,改叫‘军田永佃法’。
李轩虽然感觉这称呼不直观,可还是从善如流了。
可接下来李轩第二份,第三份奏章,依旧使在场八人都震撼失神。
第二份奏章相对好一点,是李轩准备在两个月后,于全天下普及新币的纲要。
李轩让冷雨柔打造出来的铸币机与铝制货币,他们其实都已经看过了。
那些铝制的一文,五文,十文的货币,还有一两的银币,确实样式新颖,花纹优美,光鲜亮丽,且难以仿制,轻便易携,总之好处很多,造价方面也能接受。
所以诸公都能认可,期冀此法可解天下银钱不足之患。
第三份却与宗室相关,李轩认为自太宗以来,宗室人口日渐繁盛,朝廷供给宗室的俸禄与日俱增,压力日渐沉重。
所以李轩打算定下一个总的数额,在五百万两纹银左右。从此之后,朝廷给予所有宗室的俸禄,不得超过这数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2/8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