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528

  所谓宴主欢,飨主敬。
  本质上来说,宴飨环节就是一个君臣同乐的娱乐环节,在宴飨过程中,百官可以光明正大的拍皇帝马屁而不用担心会被人非议。
  朝廷甚至会专门安排人在这一天大拍马屁,进献各种祥瑞和奇珍异宝,用以证明皇帝果然圣明无比,天下果然富饶安乐。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百官一个接一个跟接力似的拍皇帝老爹马屁,心中有些腹诽:“这些人是煞13吗?一个马屁拍一次就行了,拍来拍去就那么几个马屁,你们是想把皇帝当猴耍吗?”
  眼看着皇帝老爹马上要发飙的样子,李承乾对坐在不远处的太子家令卢照辞使了个眼色。
第165章
:撬动地球的木棒
  得到李承乾授意,卢照辞理了理衣冠,出列拜道:“臣太子家令卢照辞谨拜陛下。臣闻: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凡人主治世,皆以生民为要。今有大匠张季者,以百工之技作新式农具,其力倍于今日之用。”
  “臣谨将之献与天子,以为皇帝贺!为百姓贺!为天下贺!”
  生在中国,任何一个合格的统治者都很清楚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一听说有人发明了新式农具,可以将生产力提高一倍,李二陛下顿时来了兴趣:“不知这农具现在何处?”
  卢照辞躬身应道:“回禀陛下,正在殿外。”
  “速速将之呈上来。”李二陛下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
  “唯。”
  卢照辞应了一声,对站在殿门口的两个东宫内侍使了个眼色。
  很快,一件用红布盖着的半人高器具就被人抬了上来。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卢照辞走上前,伸手揭开红布,一具崭新的曲辕犁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看着那依稀有些熟悉的外观,新上任的司农寺卿严九龄有些不确定地说道:“这是……犁?”
  卢照辞朝他拱了拱手:“严司农所言不差,这正是犁。”
  李二陛下好奇地打量了一番之后问道:“卢卿,你这犁具与如今所用的犁具相比有何优异之处?”
  卢照辞解释道:“回禀陛下,这新式犁具与如今所用之长犁、短犁相比,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了曲辕、短辕,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如今的长辕犁,需三人二牛,日耕百亩,短辕犁虽只需一人一牛,却只能耕作不到五十亩。若是换了这新式犁具,仅需一人一牛,便可日耕百亩!”
  卢照辞的话引来众人一阵惊叹,严九龄的眼里更是射出无限惊喜的光芒。
  没人比他这个司农寺卿更清楚卢照辞的话意味着什么。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的农民就已经明白气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
  种田成了一项和时间赛跑的工作。
  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两天的差距,就会在秋天收获完全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会认为「多子多福」?
  就因为只有拥有足够多的劳动力,才能赶在最合适的时间里完成各项工作,从而在秋天收获更多的粮食。
  ……
  严九龄已经可以想见,随着新式犁具的推广,节省出来的劳动力不管是去完成其他工作,还是去开垦新的田地,都能让天下的粮食产量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大的跨越。
  想到这里,兴奋不已的严九龄就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这新式犁具确实有利百姓耕作,还望陛下允准,推行天下。”
  李二陛下也很开心,不过他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冷静:“严卿稍待,等卢卿说完。”
  说着,李二陛下对卢照辞问道:“这新式犁具是否还有别的妙处?”
  卢照辞指着犁身上竖起的一根木头说道:“陛下,此物名为「犁评」,将之放下,可使犁头深入土地数尺,将深处的土壤翻出来。原本地力耗尽的土地可以借此继续耕种,无需休耕。”
  此言一出,许多原本不以为然的人都露出了惊讶之色。
  要知道大唐不比后世,没有那么多的化肥可用。
  虽然中国的农民很早就开始使用农家肥,可是一来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二来农家肥的肥力有限,很多土地在耕作几年之后就不得不休耕一两年,用来恢复地力。
  如果这新犁具真的像卢照辞说的那样,能够让原本需要休耕的土地继续耕作,那大唐每年的粮食产量至少也能增长百分之一。
  不要小看这百分之一,那也是足足几十万石粮食,折合后世标准好几万吨,足够十多万人吃一年了。
  想到这里,不用严九龄再说什么,李二陛下就已经下令:“严卿,这新式犁具就由你们司农寺负责,从今年开始推行天下,务必要让天下百姓都用上这……”
  李二陛下说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卡壳,看着卢照辞问道:“卢卿,这新式犁具叫什么名字?”
  卢照辞躬身一拜,乖巧道:“此等神器,唯人主可用,臣等不敢僭越,伏请陛下赐名。”
  这个马屁毫无疑问挠到了李二陛下的痒处,这位天下至尊开心了好一阵,才思索着说道:“既然这新式犁具与现有犁具最大的不同便是将犁辕化直为曲,依寡人看,不如就将之称为「曲辕犁」。”
  百官齐齐拜倒:“陛下圣明。”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神情严肃地对严九龄吩咐道:“严卿,卿与司农寺诸官多费些心思,争取早日让天下百姓都用上这曲辕犁。”
  严九龄与几个参加元日大朝的司农寺官员起身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李二陛下「嗯」了一声,看向卢照辞:“卢卿献宝,有大功于国,你既为东宫属官……太子,你替朕好好赏赐卢卿。”
  李承乾连忙站起来:“臣遵旨。”
  卢照辞也同时拜道:“臣谢陛下。”
  等到卢照辞退下之后,李二陛下对坐在百官前列的温彦博说道:“大匠张季,作曲辕犁有功,中书省拟诏,封其为梧阳县子,食邑三百户。”
  温彦博出列拜道:“臣中书令彦博遵旨。”
  虽说大唐开国至今还没有工匠封爵的先例,不过是个人都能看出这曲辕犁的厉害之处,因此也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大家都在考虑怎么做才能提前把这曲辕犁弄到手,好让自家的土地早日产出更多的粮食。
  百官各有各的算计,就连那些马屁精一时间也忘了继续拍马。
  好在时间本就已经不早,李二陛下干脆直接下旨撤了酒宴。
  酒宴被撤下去之后,元日大朝仪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百官整理了一下衣冠,老老实实的按品制列队,恭送李二陛下起驾还宫。
第166章
:兄弟
  自从元日大朝仪之后,司农寺成了整个大唐朝廷上上下下最热闹的衙门,每天都有各色人等通过各种方式来拉关系,想要在其他人前面拿到曲辕犁。
  并不是没人想过自己生产,只是大家手里都没有工匠,现在开始动手准备,根本就赶不上今年的春耕。
  发现这种情况后,李承乾很无良的开始在天海商号售卖起了皇庄生产出的曲辕犁,并且为之标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天价。
  仅仅只花了小半个月,李承乾就通过售卖曲辕犁,将皇庄前期的投入全都捞了回来,还狠狠地赚了一笔。
  当然,那些买走曲辕犁的狗大户们也不是慈善家,他们拿到曲辕犁之后,马上就会加价一成到五成「转让」给自家佃户。
  佃户没钱怎么办?
  没关系,未来几年的田租翻倍,直到还清欠款为止。当然,这种分期还款是要收利息的。
  ……
  对于这些人的做法,李承乾只想说图样图森破。
  在他的建议下,民部很快就放出消息,在关中各县开展授田,将之前长安谣言案里收缴的土地全部分给关中无地百姓。
  那几个家族都传承了不知多少年,拥有的土地何止万顷,完全能够将关中大部分的无地百姓都纳入授田范围。
  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些狗大户们躲在自己家里,看着没人打理的土地和手上堆积的曲辕犁欲哭无泪。
  ……
  对于这些人,李承乾有的是手段惩治,但也有李承乾也没办法对付的。
  东宫,显徳殿;
  李承乾的所有兄弟,除了和他不对付的越王李泰和年纪尚小的赵王李福,其余人尽皆在座。
  李承乾看着几个兄弟,只感觉脑子有些大,揉了揉太阳穴,有气无力地说道:“你们今天怎么有空一起来孤的东宫了?”
  虽然这么问,不过李承乾早已知道这些家伙打的什么主意。
  果然,他的话音未落,李恪笑嘻嘻地上前说道:“大兄,你也知道小弟马上就要去封地就藩,最近一直在考虑着该怎么给治下臣民施恩,这不是听说大兄手里有曲辕犁,所以来请大兄帮忙么。”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