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528

  从今天开始,只要李承乾还在太子位上待着,他李恪就必须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
第168章
:无题
  愣了一下之后,李承乾连忙上前扶起李恪,连声说道:“老三,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我兄弟,何必说这种见外的话。”
  李恪站起身,满脸认真的说道:“臣弟句句发自肺腑,殿下……”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李承乾挥手打断:“好了,诸王都是孤的手足兄弟,以后这种君君臣臣的话就不要再说了。尤其是你,老三,下次再让孤听你说这些,孤就对你不客气了。”
  并不是李承乾不知道确定名分的好处,只是眼下皇帝老爹春秋鼎盛,自己这个时候就开始拉拢兄弟,有些太过犯忌讳。
  见李承乾说的坚定,李恪也只好跟着众兄弟一起拜道:“诺。”
  李承乾装出一副欣慰的模样,点了点头,坐回自己的位置,和兄弟们又聊了一会儿,商量好接收曲辕犁的地点后才吩咐黄安派人送几人出宫。
  ……
  坐在离开东宫的马车上,李愔有些不满地对李恪问道:“大兄,你怎么向太子低头了?”
  在李愔看来,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亲哥哥无论人品、能力、还是血脉,都在李承乾之上。
  不去争东宫的位置就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如今却反而当着几个兄弟的面向对方低头,这让他实在有些想不通。
  听了李愔的话,原本靠在垫子上闭目养神的李恪猛地睁开眼睛,神色凝重地对李愔说道:“老六,这种话你只能说这一次,以后都不许再说,不管是当着谁的面都不行!”
  “为什么?”李愔不服气的问道。
  李恪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你不用管那么多,你只要知道大兄我一定不会害你就是了。”
  看着李恪严肃的模样,从小就很依赖这个兄长的李愔沉默了一会儿,点头道:“我记住了。”
  李恪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些重,叹了口气之后说道:“老六,这里面有很多事情是你不知道的。你打小就性子粗疏,万一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不仅你会有大麻烦,就是我与母妃也会受你连累。”
  李愔虽然不知道李恪到底在担心些什么,不过一听说有可能会连累到兄长和母亲,他也不敢再说什么,老老实实把李恪的教诲记在心里。
  ……
  李承乾站在显徳殿前的台阶上,眼看着几位兄弟的王驾马车离开,目光闪动,不知在想些什么。
  等到众人的马车都消失在宫门外的时候,李承乾忽然对身边的黄安问道:“黄安,你好像是内侍监黄易的干儿子吧。”
  黄易身形一震,紧接着低声应道:“不敢瞒殿下,确实如此。”
  李承乾微微颔首,“嗯”了一声之后轻声说道:“黄易这人孤也知道,服侍父皇这么多年尽心尽力,为人也有很多的优点,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孤以为很好,你知道是什么吗?”
  黄安躬身拜道:“奴婢愚钝,还请殿下赐教。”
  李承乾转头看向他,语气莫名的说道:“宫里这些内侍大多口无遮拦,只有黄易,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一点孤认为非常好,你应该向你干爹好好学学。”
  黄安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突然说起这个,不过还是恭敬一礼道:“奴婢谨遵殿下教诲。”
  李承乾神色平静地看着他,半晌也没有回应,直到黄安整个人颤抖不已,额角冷汗直流,几乎坚持不住的时候才缓缓开口:“你记得就好,孤乏了,回去吧。”
  说完也不管黄安,径直向着后宫的方向走去。
  黄安如蒙大赦,连额角的汗水也来不及擦,应了一声之后亦步亦趋的跟上了李承乾的脚步。
  ……
  说是乏了,可李承乾并没有去三位妃子那里,而是直接来到了承恩殿后不远的太子书房。
  东宫总共有两个书房,一个是外坊的崇文殿,那是整个东宫的总书房,是东宫藏书之所。
  这后宫的书房则是太子的私人书房,门外有人十二个时辰轮番把守,除了打扫的内侍和太子本人以外,其他人根本无法靠近。
  李承乾带着黄安来到这里,将其他人都留在门外,只让黄安一个人跟着自己走进书房。
  ……
  一踏进书房,黄安两只眼珠子就不安分地四处转了转。
  虽然来到东宫也有一段时间了,可这还是他第一次进入这个太子私人的小书房,难免有些好奇。
  这间书房比起崇文殿来说要小了很多,书房里的藏书也没有多少,除了一些外面难得一见的孤本之外,就只有太子平时写下的一些书稿画册。
  李承乾就好像没有看见黄安的举动一样,抬脚走向书案后一面靠墙的书架。
  在书架上摸索一番之后,李承乾用力在墙壁某处一按,一块看上去没什么特殊的青砖陷了进去。
  “喀喇喇……”
  青砖陷进去的同时,一阵微不可察的机括声传来,离书案不远的一座书架微微转动,露出地面上一个仅有四尺见方的洞口,洞口下是一条连接着地底深处的台阶。
  黄安的心跳瞬间加快了好几个档次,他明白李承乾之前为什么要说那番话了。
  ……
  李承乾取出火石点燃了书案上的蜡烛,端着烛台就向那洞口走去。
  看着李承乾消失在洞口处,黄安眼神闪烁不定,似乎在纠结着什么。
  过了好半晌,这位东宫地位最高的内侍才逐渐平静下来,将视线移向别处,就好像从来没有看见地上那个洞口似的。
  ……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李承乾才拾阶而出,也不和黄安说话,将烛台放回原处,关上机括之后就朝着门外走去。
  黄安连忙抬脚跟上,目光中正平和,自始至终都没有朝那洞口的方向看过一眼。
第169章
:母后病危
  自从诸子离京之后又过了两个多月,时间来到了三月中旬。
  天气已经出现了一丝燥热,可是对于长安城的官员来说,却好像十冬腊月一般寒冷,不为别的,就因为长孙皇后又一次怀孕了。
  放在平时,皇后怀孕是一件了不得的大喜事,可是这一次不一样,皇后才怀孕不到两个月,就已经莫名昏厥了好几次,若非太医及时赶到,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皇后凤体有恙的缘故,李二陛下的心情很不好,最近半个月,已经有十几个官员被他用各种理由丢进了刑部大牢,百官一时间噤若寒蝉。
  ……
  太极宫,立政殿。
  内殿之中,马不停蹄赶回长安的太医令孙思邈正在替长孙皇后把脉。
  李二陛下父子几人在外厢焦急地走来走去,李承乾的脸色尤其难看。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长孙皇后的身体情况有多糟糕,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就是在生出这一个孩子之后不久就去世的。
  想到那个从小到大护着自己,几次三番为自己求情的母亲有可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寿命,李承乾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眼睛有些湿润起来。
  晋阳公主小兕子缩在他怀里,摸了摸他的脸,安慰道:“大兄不哭,母后跟兕子说她只是生了病,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母后要兕子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乖乖听父皇和大兄,还有魏王哥哥和晋王哥哥的话,兕子很乖的,母后交待的事情兕子都做到了。”
  兕子一点一点的数着长孙皇后对她的嘱托,脸上并没有多少愁容。
  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心里并没有生死的概念。在她看来,生病就只是身体软软,脑袋昏昏,只要吃一些苦苦的药,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李承乾将泪水强忍回去,装出一副笑脸看着兕子说道:“兕子说的对,母后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兕子既然这么乖,等母后的身体好了,大兄就带着兕子跟父皇母后一起出宫去玩好不好?”
  “好啊好啊。”兕子开心地笑了起来,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李治在一边看着李承乾和兕子,眼中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他的岁数已经不小了,没有兕子那么天真,虽然不知道母后究竟是什么病,不过母后现在的情况,让他想起了去年夭折的那两个兄弟。
  那两个兄弟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病不起,太医用尽了法子也不见好转,没过几个月就死了。
  想到母后有可能和那几个兄弟一样离开自己,李治的心里就生出了一阵惶恐,紧接着就是一阵不满,愤怒地看向一边的李泰。
  这两个月,被李二陛下进封为魏王的李泰前所未有的活跃。
  或许是「魏王」这个封号给了他幻想,李泰最近收买朝臣的动作变得越发肆无忌惮起来,就连长孙皇后重病卧床之后,他依旧在四处笼络人心,为推翻李承乾做准备。
  ……
  看到李治的目光,李泰神色微微一黯,心里对自己最近的举措也感到了一丝悔恨。
  李二陛下一心只关注长孙皇后的病情,对自己这两个小儿子之间的举动没有丝毫察觉。
  就在殿中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的时候,孙思邈清瘦的身影出现在内殿门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