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528


第171章
:被驳回的奏疏
  皇宫是一个没有秘密的地方,太子殿下在两仪殿痛哭的事情很快就传的人尽皆知,无数人被太子的纯孝感动的稀里哗啦。
  即便有人想要利用李承乾将魏征下狱的事情大做文章,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也不得不偃旗息鼓,等待时机。
  ……
  时间一转,已然来到了五月,暑气渐浓。
  经过孙思邈的精心诊治,长孙皇后的病情稳定了许多,李承乾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
  为了让长孙皇后能够安心调养,经过李承乾申请,李二陛下点头,将李承乾的那些弟弟妹妹都送来了东宫,由太子妃代为照料。
  原本冷清的太子宫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
  西池院,临波亭;
  李承乾惬意地靠在摇椅上,看着太子妃苏薇带着城阳公主等人在湖中划船嬉戏。
  在他身边不远处,坐着一大一小两个美女。
  大一些的那个是李承乾去年新纳的侧妃卢嫣,小一点那个是李承乾的妹妹,李二陛下敕封的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的生母地位不高,而且在生下她没多久之后就因病去世,高阳公主一直在长孙皇后膝下寄养,这次也随着众人一起来了东宫。
  安静地看了片刻之后,李承乾忽然开口问道:“高阳,你不去和城阳他们一起玩吗?”
  正在和卢妃下棋的高阳公主闻言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抹艳羡,不过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不去了,那都是小孩子的把戏,没什么意思。”
  李承乾哭笑不得的说道:“你这丫头,你今年也才九岁,装什么大人。”
  高阳公主嘴一瘪,正要说些什么,在她对面坐着的卢嫣将棋盘轻轻一推,柔声道:“公主殿下,妾有孕在身,实在不耐久坐,殿下不如去和几位大王公主一起玩玩吧。”
  听卢嫣这么说,高阳嘴角微微一翘,接着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既然如此,本宫就勉为其难,去和他们一起玩玩算了。”
  说完也不等其他人说话,穿上绣鞋就跑了出去。
  ……
  看着高阳公主跑开的背影,李承乾苦笑着摇摇头,拉起卢嫣的手说道:“辛苦爱妃了。”
  他当然不是因为高阳的事才这么说的,大部分还是因为卢氏怀孕的缘故。
  经过几个月辛勤的「耕耘」,李承乾的两个侧妃此时也都已经怀有身孕。
  田思怀孕比较早,已经有些行动不便,所以并没有出现在这里。
  卢嫣倒还好,刚刚怀上不久,仅从体型上还看不出来。
  虽说已经有了苏薇怀孕的先例,可是在知道卢嫣和田思怀孕的时候,李承乾多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卢嫣温柔一笑,在李承乾身边坐下,一边给他剥着荔枝,一边说道:“妾身是殿下的妃子,无论为殿下做什么事都是理所应当的,怎么能说辛苦呢?”
  说完便将剥好的荔枝送到李承乾的嘴边。
  李承乾吞下荔枝,微一用力,甘甜的汁水就在口腔中扩散开来。
  ……
  就在夫妇二人撒狗粮的时候,黄安走了进来,拜道:“殿下,卢大人求见。”
  李承乾闻言立马站了起来,走出两步之后脚下一顿,回头对卢嫣问道:“爱妃要一起去见见卢卿吗?”
  同为范阳卢氏后人,卢照辞和卢嫣多少也算得上亲戚。
  卢嫣摇了摇头,婉拒道:“妾身是后宫之人,还是不要见了。”
  李承乾也不勉强,吩咐了四下伺候的内侍一声,带着黄安朝外坊走去。
  很快,李承乾在显徳殿见到了等在这里的卢照辞。
  见礼之后,李承乾对卢照辞问道:“卢卿今日进宫是有什么事情要与孤说吗?”
  卢照辞点了点头,目光从四周伺候的内侍宫女身上扫过。
  “你们都下去吧。”
  不等李承乾说话,黄安就已经对着那些内侍宫女吩咐道,一边说着,一边他自己也朝殿外走去。
  “黄安你留下吧。”李承乾淡淡说道。
  自从上回试探了一次之后,李承乾对黄安也多了几分信任,不再像以前那样防着他。
  听到李承乾的话,黄安并没有说什么,默默走回他身后站定。
  ……
  等到殿中只剩下三人的时候,卢照辞从怀里掏出一卷奏疏呈过头顶,恭敬道:“殿下,这是臣前几日上的一道奏疏,经过百官讨论,已经被驳回了。”
  李承乾眼前一亮:“是那件事么?”
  卢照辞点点头:“正是……”
  李承乾连忙让黄安把奏疏接过来,看完之后似笑非笑地问道:“卢卿,你说过一段时间那些家伙会怎么办?”
  卢照辞露出一个奸计得逞的笑容:“或许他们会上书陛下,恳求按照这份诏书去做吧。”
  李承乾闻言也笑了出来。
  ……
  卢照辞奏疏里说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由朝廷建立盐铁衙门,统一售卖盐铁。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后者没有什么问题,铁器本来就是朝廷严格管控的战略物资,想要更进一步实现官营不是问题。
  主要问题就是食盐,大唐立国十余年,对于食盐贸易一直以来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如今不仅是商人,就连许多官员勋贵都在暗地里参与食盐贸易。
  朝廷如果施行食盐专卖制度,无疑会让这些人遭受巨大的损失。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上至六部主官,下至微末小吏,都对卢照辞的奏疏展开猛烈的抨击。
  面对这些人的围攻,就连李二陛下都不得不暂时低头,驳回了卢照辞的提议。
  只是这些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卢照辞早在递交这份奏疏前就知道一定无法通过。
  之所以在明知事不可为的情况下还要去做的原因,就是想搞个大新闻,从而看清现在朝堂上这些人的立场,将盟友、对手、二五仔看的清清楚楚。
  至于盐铁官营,李承乾早就想好该怎么做了。
  将奏疏往案几上一扔,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黄安,你找个机会去通知林木一声,告诉他计划可以开始实施了。”
  黄安恭敬拜道:“诺。”
第172章
:盐铁官营
  六月在不经意间来临,天下的盐商们还没从挫败东宫「阴谋」的兴奋里回过神来,世界就已经在他们没有察觉的时候悄然发生了改变。
  六月初一,是某些地方的「半年节」,麦收结束,新麦入仓。
  就在这一天,在江南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一种前所未有的盐出现在市面上。
  这些盐质地雪白,看上去就比那些五花八门的盐高档很多,价格却便宜了将近一半。
  在曾经的谢家商号,如今天海商号江南分号的推动下,仅仅只用了七天时间,这些低价盐就已经席卷了长江以南大半州县。
  接下来的几天里,低价盐顺着大运河一路北上,很快就到达了洛阳,进逼关中。
  在这些低价盐的冲击下,关东盐商哀鸿遍野。
  不是没有人想过通过降价来对付这些低价盐,只是这些盐的价格已经击穿了大多数人的成本,别说是用更低的价格销售,就是用相同的价格,大家也要亏本亏到姥姥家。
  有些不死心的人想要靠着财力将所有的低价盐全部吃下,然后再加价出售,可惜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宣告破产。
  天海商号想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名购盐法,任何想要买盐的人都要拿着官府发放的户籍文书,按照每人每月半斤的标准购盐。
  这个数量对于那些买盐用来生活的人完全足够,可是对于那些倒卖食盐的人来说却是灾难。
  仅仅半个月的工夫,黄河以南,潼关以东的食盐市场就被这些低价盐所垄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