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528

  将信看完之后,李承乾便对黄安问道:“赵先生怎么说?”
  因为要给太上皇守灵,李承乾早在离开长安以前就将审核士子的工作交给了赵元茂负责。
  李恪的话他有所怀疑,可是赵元茂的眼光他是深信不疑的。
  连卢照辞都能被他看穿,李承乾真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谁能瞒得过他那双眼睛。
  “赵先生见过张世,对他的学问赞不绝口,已经调拨了七百具曲辕犁送去了安州。”黄安恭敬答道。
  李承乾吓了一跳,七百具曲辕犁,光成本就要一百多万了,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居然值得赵元茂这么看重。
  李承乾突然对这个张世有些好奇起来。
  看着自家殿下跃跃欲试的模样,黄安试着建议道:“殿下,用不用奴婢将那张世带来与您见上一面?”
  李承乾有些心动,不过想了想之后还是摇头拒绝道:“还是不要了,孤怎么说也是在替太上皇守灵,外人还是不要过来的好。你回去之后替孤好好安顿张世,等孤回长安之后再去见他。”
  黄安连忙躬身应诺。
  “还有别的事么?没有其他事你就先回去吧,孤要去替皇祖父上香了。”李承乾吩咐道。
  黄安摇了摇头,拜道:“殿下,奴婢告退。”
  等到黄安离开,李承乾洗漱一番之后就开始履行自己守灵的职责,先去给太上皇的灵位上香,接着就动手打扫起了陵寝内外的卫生。
  这些事情他一直要干半年,直到他回京,才会有专门负责陵寝守卫的卫士和宦官来接手。
  ……
  长安,延康坊,魏王府。
  还是白天,魏王府里就响起阵阵丝竹之声,大殿中十几名身穿薄纱的歌姬随着乐声舞动,向在场众人展示她们妖娆的身姿。
  李泰高踞王座之上,不停举杯向左右致意。
  这些官员都是盐铁官营事件后投到他麾下的,李泰今天召见他们,一来是为了示恩拉拢,二来也是想看看这些人里谁有能力,谁是草包,方便日后培植势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泰拍拍手,让那些乐师歌姬退下。
  等到殿中清净下来,李泰对众人说道:“诸卿,如今百官在盐铁官营一事上争论不休,本王身为陛下嫡子,自该略尽绵力,为君父分忧。依诸卿之意,本王当如何行事为好?”
  虽然盐铁官营的事早就有了定论,不过因为太上皇突然驾崩,因此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准备施行。
  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盐铁利润,朝廷在公议之后设立了一个新衙门——盐铁司。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新设立的盐铁司究竟该归谁管?
  在唐代,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分成两个部分的,一部分上交民部,作为朝廷施政所用,另一部分则要交入太府寺,供天子和宗亲贵族享乐,也就是后来明朝所谓的国库、内库之分。
  不同的是,明朝所有的税赋都由户部收取,然后按照三七开,或者四六开的比率将其中一部分送进内库。
  而在唐朝,太府寺和民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二者收税的对象并不相同。
  民部主要收取天下百姓的田租和商人每年缴纳的店铺租税(和房租差不多,不是营业税)。
  太府寺则管理天下山泽盐池的产出和各项杂税,租庸调制中的调,其实就是太府寺负责收取的。
  ……
  按理说盐铁既然是一种矿产,那么就应该归太府寺管理才对,可是贩卖盐铁又属于商业行为,是民部负责的部分。
  盐铁之利究竟有多庞大,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以前朝廷不管也就算了,现在既然要管,那么到底该谁来管就要好好说道说道。
  在利益面前,朝野各派迅速站队,泾渭分明。
  以三省六部为首的官僚集团当然想独吞这块蛋糕,可是九寺五监却不干了。
  唐朝的九寺五监是从秦汉时期的少府制度发展而来的,理论上来说是皇帝的私人手下,是为皇帝一个人服务的。
  皇帝能得到多少好处,直接影响到这些人的待遇问题。
  为了给皇帝捞钱,也为了给自己捞福利,九寺五监的人强烈要求应该把盐铁司交给太府寺管理。
  这两天,持不同观点的两拨人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就差打出狗脑子了。
第176章
:刘洎的谋划
  面对混乱的朝局,李泰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只要他能让事态朝着李二陛下期望的方向发展,还怕得不到皇帝的赞赏吗?
  至于李二陛下希望争论的结果是什么,用一句大不敬的话来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之所以到现在还不表态,无非就是一个面子问题,怕被人说吃相难看。
  很多人就是看准了皇帝不敢在这件事上表态,才会抓住九寺五监的人狂喷不止。
  只是他们却忘了,皇帝虽然不能站出来表态,皇帝的儿子却可以。
  ……
  李泰的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在了岑文本的身上:“不知岑师可有什么建议?”
  岑文本最近似乎是受了什么打击,在魏王府里能不说话尽量就不说话。
  李泰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对于这位太傅兼长史还是很尊敬的,第一个就询问起了他的意见。
  岑文本原本正默默地喝着酒,听到李泰问话,无奈只能起身拜道:“臣乃大王的臣子,大王有命,臣唯顿首而已。”
  言下之意就是我没想法,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
  李泰眉头微皱,不过最终却没有说什么:“岑卿退下吧。”
  从「岑师」到「岑卿」,言语间多少有了些疏离感。
  等到岑文本躬身退下之后,李泰转向其他人问道:“诸位卿家可有什么要说的?”
  话音未落,一个身穿劲装的武将起身拜道:“大王,如今天子在盐铁司一事上久拖不决,分明就是想将盐铁司交与太府管理,只是碍于面子不好开口而已。”
  “依末将之见,此事无须考虑太多,只要我等联合属官一同上书,陛下必定欣然应允……”
  说话这人是当朝兵部尚书侯君集的女婿,名叫贺兰楚石,如今在禁军中担任一部偏将。
  侯君集自从长安流言案之后就和李泰走得越来越近,在外人看来俨然已经有了媾和在一起的意思。
  李泰这次召集众人商量盐铁司的事,当然不会把他落下,只是侯君集怎么说也是兵部尚书,和藩王来往过密会引来非议,这才将自己的女婿派过来做自己的代表。
  ……
  听完贺兰楚石的话,李泰表面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反应,心里却早已经将对方骂得狗血淋头。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逻辑里,联名等于结党,结党等于营私,等于和皇帝老子对着干,是纯粹自找死路的做法。
  私下里串联串联也就算了,把事情摆到台面上来说,难道是嫌李二陛下的刀不快么?
  如果不是顾忌到和侯君集之间的联盟,李泰恨不得马上就让人把贺兰楚石拖出去砍了。
  强行压下心中怒火,李泰将目光转向其他人:“贺兰将军说的不错,不知诸卿可还有别的意见?”
  李泰觉得自己的态度已经足够亲和,只是他却忘了,他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有勇无谋,脑子里只有一根筋的武夫。
  见李泰没有立马表示赞同自己的观点,贺兰楚石顿时就好像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当下便怒气冲冲的想要说些什么。
  好在如今场中不止有他和李泰两人,见贺兰楚石脸色一变,不等他说话,魏王麾下的二号人物,太常寺卿刘洎站了出来:“大王,臣以为贺兰将军的提议十分有道理,或许我们正可由此入手。”
  他这话一出口,不只是贺兰楚石欢喜不已,就连李泰也被吊起了胃口,疑惑道:“太常何出此言?”
  刘洎躬身一拜:“臣斗胆请问殿下,如今朝堂上是哪些人在与哪些人争论?”
  “自然是九寺五监与三省六部。”
  刘洎呵呵一笑:“殿下以为仅凭九寺五监就能和三省六部抗衡吗?”
  身为太常寺卿,刘洎比谁都清楚。
  如果没有皇帝的暗中扶持,九寺五监别说是和整个三省六部对抗,就是六部当中随便拉出一个排位靠前的,他们也完全不是对手。
  之所以斗到现在还「势均力敌」,完全是因为皇帝在背后拉偏手,加之三省六部内部不团结的缘故。
  ……
  李泰虽然也知道九寺五监和三省六部没得比,不过他却没有刘洎看的这么透彻,听刘洎这么说,皱眉问道:“不知太常有何高见?”
  刘洎早就有心在李泰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闻言振奋了一下精神后解释道:“大王,如今九寺五监之所以能够和三省六部对抗,完全是因为温中书、房仆射、高尚书、侯尚书这几人没有表态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