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28

  为了显示他这个天子的地位,李二陛下特地亲自出城迎接了归来的李元吉。
  因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胜利,所以这一次朝廷也就没有太过隆重的庆贺,就连例行的献俘仪式也只是简单的走了个过场。
  当天夜里,太极宫举办了简单的庆功酒宴,李二陛下因为身体原因,简单露了一面之后就回转了后宫,将操持酒宴的事情交给了李承乾。
  ……
  自从两人见面开始,李元吉好几次都想找机会跟李承乾套近乎,却总被他无视,如今有了这么好的机会,李元吉又怎么会错过。
  李二陛下刚刚离开,李元吉就臊眉耷眼地凑到李承乾身边,献媚道:“殿下……”
  见李元吉贴过来,李承乾放下手里的酒杯,无奈道:“王叔有什么话就说吧。”
  李元吉笑了笑:“殿下之前吩咐本王办的事情已经办好了,总共抓到了三十个熟知吐蕃地理的俘虏,其中熟知雪山地形的人有十七个。”
  李承乾微微颔首,说道:“辛苦四叔了。”
  “不辛苦……不辛苦……”见李承乾好像不怎么生气的样子,李元吉又有了一点要翘尾巴的意思。
  看着李元吉小人得志的笑容,李承乾实在不知该怎么评价他。
  稍作思考之后,李承乾身子往李元吉那边靠了靠,说道:“四叔,不是孤说你,你都是几个孩子的爹了,做事能不能稳重些,学学伯父不行么?别整天给孤找麻烦,你知不知这次孤为了捞你,付出了多少代价。”
  听李承乾这么说,李元吉也有些不好意思,每年六千万钱,总额二万万钱的巨额「保护费」,足够他奋斗小半辈子的了。
  「嘿嘿」讪笑了几声,李元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次是本王莽撞了,实在是看到侯君集那老小子就来气,一时没有忍住。”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你是一时没有忍住,还是根本就没看出这其中的利害?”
  李元吉面色有些尴尬,显然李承乾的话是戳到了他的痛脚,靖王殿下事前根本就没有想到这其中的许多弯弯绕绕,如果不是李二陛下的圣旨和李承乾的书信,他甚至就准备等着看侯君集倒霉了。
  看了李元吉一眼,李承乾叮嘱道:“四叔,你说说你,大伯老早就叫你多读些书,你又不听。这也就罢了,你好歹收拢几个幕僚用作参谋啊,别整天只想着斗鸡走狗……别说孤现在只是太子,就算是……”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承乾微微一顿,咳嗽几声之后继续道:“就算是父皇,能保你一时,也保不住你一世。”
  见李承乾说的这么郑重,李元吉也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处境,稍作考虑之后点头道:“殿下说的在理,本王明天就去抓几个书生来做幕僚!”
第202章
:吐蕃使者
  看着李元吉那副土匪一样的做派,李承乾丝毫不怀疑他会干出直接绑架士子的事情。
  大唐的文人势力虽然没有宋明时期那么夸张,却也不是好惹的。
  为了防止日后出现什么麻烦,李承乾干脆说道:“算了,这事四叔就不用操心了,孤过两天亲自帮你选几个人送到你府上。”
  这一年多来,李恪等人隔三差五就要送几个「百家传人」到李承乾这里换曲辕犁和酬金。
  这些人里虽然大多都是滥竽充数的夯货,可是也有一些身怀真才实学的人。
  东宫一时安排不下这么多人,与其养在那里等着发霉,不如送去靖王府给李元吉做幕僚,锻炼锻炼他们的能力,为日后出仕为官打下基础。
  如果是一般人,这个时候恐怕就要开始怀疑太子是不是故意在给自己下套,可是李元吉却不一样,不仅没有怀疑李承乾这么做的目的,反而还挺高兴,忙不迭地就答应下来。
  “既然如此,一切就有劳殿下了。”李元吉端起酒杯和李承乾碰了个杯。
  ……
  第二天一早,修养了一个多月的李二陛下终于再次临朝。
  两仪殿上,君臣商议了一番朝政之后,李二陛下平静说道:“将吐蕃使者叫上来吧。”
  大唐和吐蕃的战事已经结束,作为战败国,吐蕃自然是要派遣使者前来大唐的。
  一来是商议战败的赔偿问题,二来也是为两国日后的关系定下一个基调。
  得了李二陛下的吩咐,黄易高声宣道:“陛下有旨,宣吐蕃使者上殿。”
  禁卫们接力将黄易的话传递下去。很快,就有三个身穿吐蕃服饰的高原汉子在鸿胪寺典客的带领下走上殿来。
  李承乾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眼看去,就见领头的是一个身高将近七尺的汉子,浓浓的眉毛,挺直的鼻梁,连鬓络腮胡子,眼神坚毅而深邃。
  虽然看不出到底多大年纪,不过眉宇之间自有一股沉稳之色,举手投足间法度井然,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具有坚毅品质和非凡智慧的厉害人物。
  不用人介绍,李承乾就已经知道了这人的身份——吐蕃大相禄东赞。
  有那么一瞬间,李承乾突然有了一种要将对方留在大唐的念头,不过好在他很快反应过来现在是在朝会上,连忙将心里的冲动压制下去,等着看着禄东赞准备说些什么。
  ……
  禄东赞并不知道李承乾的各种心思,他在鸿胪寺典客的引领下来到御陛之前,右手抚胸行了个吐蕃礼仪,拜道:“吐蕃外臣禄东赞,拜见天可汗大唐皇帝陛下。”
  李二陛下稍一抬手:“使者免礼。”
  禄东赞直起身,再拜而下,恭敬道:“尊贵的大唐皇帝陛下,小国僻处西陲,不知天朝威严,险些铸下大错,禄东赞此来奉我主吐蕃赞普的嘱托,向尊贵的皇帝陛下致以最诚恳的歉意,望皇帝陛下宽宏,饶恕我等蛮夷之辈的过失。”
  “另,我主赞普仰慕天朝人物,伏请皇帝陛下能够准许赐婚,以示皇帝陛下天恩,以结我吐蕃与大唐永世之好。”
  说着,禄东赞对身后的副使使了个眼色,两个副使上前一步,将手里的国书和礼单都呈递了上去。
  禄东赞姿态摆的很低,话也说的漂亮,大唐君臣就算有什么想法,一时间也不好表露。
  李二陛下接过黄易递上的礼单和国书,不动声色地看了起来。
  须臾之后,李二陛下将文书放在案上,说道:“赞普的心意朕知道了,贵国能够歆慕王化,朕很欣慰。只是我大唐自立国以来,从未有公主外嫁的道理,朕也不忍心让公主远赴塞外苦寒之地受苦。”
  “赞普若真是有意结两国之好,朕倒是有个主意……朕听闻赞普有一公主,名为格桑卓玛,号称雪域之花,朕意为朕之子嗣向贵国赞普求亲,不知使者以为如何?”
  “这……”禄东赞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李二陛下的话。
  吐蕃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想娶一个大唐公主,抱大腿的想法只是其次,主要还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拉近和大唐的关系,进而从大唐得到先进的农耕和百工技术。
  虽说嫁一个公主过来也能取得差不多的效果,但是这里面的意思就要差上不少了。
  犹豫良久之后,禄东赞躬身一拜,对李二陛下说道:“启奏皇帝陛下,外臣人微言轻,无法做主,还请陛下容外臣回禀我主赞普,由赞普亲自裁决。”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婚姻大事,自然是慎重一点的好,使者可以回复贵国赞普,朕有子十一,赞普尽可随意挑选。”
  “陛下美意,外臣必只字不漏转告我主。”禄东赞郑重道。
  李二陛下点点头:“既然如此,此事就先搁置吧,等贵国赞普有了决断,朕再召见尔等。”
  “谨遵皇帝陛下之制。”禄东赞貌似恭敬地说道,只是那一对眸子深沉如水,任谁也看不出他心里到底是什么打算。
  李二陛下从御座上起身,黄易手中拂尘一摆,高声道:“退朝!”
  文武百官同时起身拜道:“臣等恭送陛下。”
  ……
  朝会结束,百官陆续离场,李承乾也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来,皱眉走在了最后。
  李二陛下突然说要娶吐蕃的公主,这不仅和历史上不一样,和众人之前商量的也有不小的区别。
  李承乾一时间有些看不透自己皇帝老爹这么安排的用意,他的心里念头不断转动,脚下却一直没停,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的身边。
  看着李承乾皱眉的模样,房玄龄浅笑着问道:“殿下何故愁眉不展?”
  李承乾回过神来,将自己心里的疑惑和房玄龄说了一遍。
  等到李承乾说完,房玄龄抬眼四处看了看,发现禄东赞等人就在不远处,于是便拉着李承乾向另一边走去……
第203章
:被盯上的禄东赞
  房玄龄将李承乾拉到一个稍有些僻静的角落,然后才问道:“殿下以为,吐蕃若是同意了陛下的提议,这最后迎娶那吐蕃公主的人会是谁?”
  李承乾毫不犹豫地回答:“自然是孤。”
  这倒不是李承乾盲目自信,李二陛下明言让吐蕃从他所有儿子里选择和亲的对象,松赞干布只要不是白痴,就肯定不会放弃李承乾而选择其他人。
  房玄龄笑着点头:“然也,臣也以为那吐蕃赞普最终必然会将公主许配给殿下。”
  “臣听说那吐蕃赞普眼下已经年过三旬,却仅有一子一女。”
  “其子羸弱,不堪为君,若将来某一天,如今的吐蕃赞普崩逝,这王位该由谁来继承?”
  李承乾有些疑惑:“自然是由他的兄弟继承了。”
  吐蕃虽然和大唐一样奉行父子相承,但是父亲如果没有子嗣,由兄弟继承王位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房玄龄袖着手,神秘一笑:“若赞普没有子嗣流传,自然会如此安排,可若是前任赞普有血脉留存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