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528

  李二陛下话音刚落,侯君集就连忙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西突厥不过跳梁小丑,居然也敢捋我大唐虎须,臣请领兵十万,跃马草原,踏平金山!”
  不久前大唐和吐蕃交战,侯君集因为离战场比较远,还没来得及赶到,战争就结束了。
  不仅没有捞到功劳不说,还被李元吉借机摆了一道,恶心的够呛,此刻见到又有仗可打,憋了一肚子火的他哪里还忍得住。
  李二陛下目光转向其他人,问道:“诸卿以为侯卿的建议如何?”
  言语间颇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意思。
  ……
  随着对外战争的节节胜利,大唐朝廷上开始出现了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总觉得天下诸国都不过尔尔,只要王师一到,立时成为齑粉。
  就如今的天下形势来说,大唐的确是独一档的存在,就好像后世的米帝一样,单独一个国家拉出来,谁也不是它的对手。
  可是这世上不止有一个国家,大唐的对手也永远不会只有一个。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战争在给对手带来破坏的同时,对自身国力也是极大的损耗。
  大唐现如今还能一边到处搞事,一边歌舞升平,完全就是因为国家刚刚建立不久,民心士气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可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百姓从战争中得不到好处,民心士气总有耗尽的那一天。
  历史上的太宗后期,天下已然出现动荡之势,百姓对于朝廷连番用兵怨声载道,甚至曾经出现过小规模的叛乱。
  高宗、武周两代帝王与民休息,积蓄国力,这才让天下再次稳定下来,否则都不用等到唐玄宗登基,大唐就要走上隋朝的老路,在天下百姓的声讨中轰然倒塌。
  ……
  朝堂上并不是没人看出现在潜伏在大唐盛世表象下的危机,李二陛下的话音刚落,已经晋升为特进的李靖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此时我大唐不宜和西突厥展开大战。”
  “一来和吐蕃的战争刚刚结束,虽然我大唐胜的轻松,可是大军来回奔波,早已疲惫不堪,此时再行调动,恐有劳师之忧。”
  “二来改革已然推行天下,各地方官府的精力大多投入改革之中,此时大军出塞远征,臣恐后方补给难以维持。”
  封建社会不同于后世工业社会,一场二三十万人规模的战斗,基本上就要两倍,甚至三倍于军队规模的民夫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
  几年前大唐和东突厥的战争,大唐这方面先后有十五万军队投入战斗,为了给这十五万人提供后勤保障,朝廷一次性征调了将近四十万民夫。
  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战争,直接使得北方十几个州当年的粮食产量下跌四成,更是将这些地方仓库里积攒多年的粮草消耗一空。
  这一次如果和西突厥全面开战,朝廷在后勤补给上的压力会更大,甚至有可能出现因为补给跟不上而让士兵饿肚子的情况,军队远征塞外得不到补给,万一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那就有大麻烦了。
  ……
  李靖作为大唐军神,他的建议没有人敢不重视,等他说完,李二陛下慎重问道:“那依药师之见,我大唐该当如何?”
  李靖思虑片刻,拜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我大唐还是该以稳妥为主,只需严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勿使西突厥侵犯我大唐即可。”
  “除此之外,或可再遣一偏师出塞,与东突厥各部会师,以夷制夷,消耗双方力量。只等我大唐改革完成,宇内安宁,彼时王师出塞,自可一鼓而定。”
  李靖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可行性也很高,顿时就有不少人出列表示赞同。
  李二陛下也知道李靖所说是谋国之言,是最适合如今大唐现状的办法。
  可是西突厥在长安刺杀太子,如果不做出一些表示,他这个当皇帝的以后还怎么混?天子的威严神圣还要不要了?
  ……
  稍作考虑之后,李二陛下吩咐道:“侯君集。”
  侯君集精神一振,出列拜道:“臣君集在。”
  李二陛下冷声说道:“西突厥谋害储君,不尊王道,朕特命尔为甘南道行军总管,领军两万出塞,火焚睢合水!”
  侯君集满脸喜色地跪倒:“臣君集,谨奉君命。”
  ……
  游牧民族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一般都有着两个不同的王廷存在,西突厥自然也不例外,在睢合水和簇曷山各自设有一个王帐。
  睢合水被称为「南廷」,簇曷山被称为「北廷」。
  每当冬季,大部分牧民都会来到南方的睢合水附近过冬,然后在来年春天前往北方丰茂的草原放牧,这是游牧民族的天性,谁也改变不了。
  作为西突厥的过冬之地,睢合水附近有着历代西突厥可汗的陵寝。
  西突厥人每年冬天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祭奠祖宗神灵。
  李二陛下让侯君集火焚睢合水,其意显然就是要挖他们的祖坟,作为对西突厥刺杀太子的报复。
  很多人都觉得李二陛下的这个安排有些不妥,可是皇帝出口成宪,话都已经说了,侯君集也领了旨,大家就只能选择接受,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等到众人行礼已毕,李二陛下继续吩咐道:“至于那些刺客,身入蛮荒,甘为夷狄走狗,谋害储君,实在罪大恶极,处以寸磔之刑,死后挫骨扬灰,弃于荒野……”
  ……
  磔刑,是一种将犯人的四肢和身体分离的刑罚,比起砍头和腰斩的等级要高,一般是用牛车或者马车行刑,也就是所谓的「五马分尸」。
  可是如果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寸」字,那意思就完全变了。
  寸磔,就是将人从脚开始,一寸一寸的斩断,一直斩到头部。
  唐代的一寸合后世三厘米左右,将一个大活人,斩成三厘米长的小段,想想就知道其中的恐怖。
  后世很多人在菜市场看人用刀剁排骨都心惊胆战,就更别说是斩在大活人身上了。
  听到李二陛下居然要用「寸磔」来处置这些刺客,百官一时间都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第210章
:又要挑事的太子殿下
  东宫……
  经过几天的调养,李承乾的伤势终于好转了一些,不用再像之前那样卧床静养。
  走在西池院的花圃间,李承乾对身边侍候的黄安问道:“黄安,那个替你挡箭的护卫身份查明了吗?他家里是什么情况?”
  养伤的这些天,李承乾眼前总能闪过那几个牺牲护卫的身影,尤其是那个飞身挡箭的中年汉子,李承乾的印象尤其深刻,因此不等伤势痊愈就安排黄安去调查了他们的背景。
  听到李承乾的问题,黄安微微弯腰,恭敬道:“回殿下的话,已经查明了,那个护卫名叫陈武,鄠县人,家中没有兄弟。陈武死后,家里就只剩下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母和其妻刘氏,还有一个幼子。”
  李承乾微微有些皱眉,他没想到这陈武居然是家里唯一的男丁。
  对于如今的大唐来说,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人,不仅收入会大大减少,同时还会引来许多心怀叵测之人的窥伺。
  可以想见,陈武这么一走,这一家以后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
  陈武是为李承乾而死的,无论于公于私,他都不能置之不理。
  在心里考虑一番之后,李承乾对黄安吩咐道:“黄安,你将陈武的家人全都接到孤的封地里去,另外每岁给她们送一万钱过去,从东宫的用度里出,一直送到陈武的老母过世为之。”
  如今普通大唐百姓的年收入不过三四千钱,李承乾送去的这些钱,已经足够这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诺。”黄安应了一声,接着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奴婢想要将自己的月钱送一些去陈家,酬谢陈壮士的救命之恩,还望殿下允准。”
  对于黄安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李承乾十分欣赏,赞许地点了点头:“你能有如此感恩之心,孤心中甚慰,你想送多少就送多少吧,若手里没钱,可以先从孤这里支应一些。”
  “奴婢谢殿下鸿恩。”黄安连忙拜倒。
  李承乾将黄安扶起来,继续说道:“此番战死的那几护卫,你也去调查一番,如果其家中生活也有困难,你便照此同样办理。”
  “诺。”
  黄安恭声应下。
  ……
  继续走出一段距离,李承乾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问道:“你刚才说那陈武有一个儿子?”
  黄安不知道李承乾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不过还是老实说道:“回殿下的话,陈武确实留下一个小儿子,名叫陈平。”
  李承乾继续问道:“那小子今年多大了?”
  黄安仔细回想了一下,答道:“回禀殿下,这一点下面的人倒是没有说,不过既然说是幼子,想来也不过是五六岁的年纪。”
  李承乾微微颔首,吩咐道:“彘儿最近也到了进学的年纪,身边正缺一个伴读,你去将那陈平的儿子接入宫中,给中山郡王做伴读。”
  黄安点了点头,将李承乾的安排记在心里,准备稍后就吩咐下去。
  “另外,你去找找近几年父辈殁于王事的孤儿,将他们统一起来,孤要在太子封邑,邀请士子教授这些忠臣义士之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