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528

第275章
:钓鱼
  东宫的事情过去之后没几天就是新年,元日大朝会后,朝堂果然如房玄龄所说的那样发生了剧变。
  首当其冲的是吴王李恪。
  在传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吴王开府建牙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李二陛下在一次朝会上亲自宣布了对李恪的任命,将他的吴州都督职务撤销,转而担任了水师将军。
  除了李恪之外,同时被任命的还有左武候中郎将李君羡和蜀王李愔。
  这两人的职务都是李恪的副手,其中李君羡是李二陛下派去监督和制约李恪的,而李愔则是李恪自己向皇帝老爹求来的。
  经历过李承乾一事后,李恪深知如今的长安已经成了是非之地,为了避免自己这个脑子有点不好使的弟弟被人坑,连累到自己,所以就想着把他带在身边好生看管。
  李二陛下本就有意把几个儿子都送出长安,见李恪主动承担看管李愔的责任,没怎么考虑就答应了。
  ……
  在得到新任命之后,李恪只在长安待了两天,就带着自己的人乘船返回了江南。
  李恪走后,朝堂百官的目光就都落在了剩下几个大王的身上,谁都想知道这几个大王最后会是什么下场。
  可是让众人没有想到的是,一连七八天过去了,始终都不见李二陛下下一步的动作。
  就在朝堂诸公开始私底下暗暗议论的时候,东宫右春坊,李承乾正和十几个臣子在一起聚会商议。
  虽说李二陛下下令封闭了东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宫就完全没有臣子了。
  除了负责太子宫日常起居的内坊宦官以外,负责东宫护卫的十率也依旧留在了宫里以防不测。
  李承乾今天找的就是这群人。
  ……
  和众人商议了一番正事以后,李承乾暗地里给罗飞打了个手势。
  得到示意的罗飞出列拜道:“启禀殿下,殿下数月前吩咐末将察查的事情已经有了结果,末将……”
  罗飞一边说,一边把手伸进怀里,看那架势似乎是想往外掏什么东西。
  李承乾连忙伸手拦住他的动作,转头对一边坐着的纥干承基说道:“纥干将军,孤突然记起有一份奏疏落在崇文殿了,还要劳烦将军走一趟,替孤将之取来。”
  一旁的纥干承基正等着看罗飞要拿出什么东西来,听到李承乾的吩咐,神色微微一变。
  他现在的官职已经是东宫十率之中司御率府的右司御率,这种跑腿打杂的活怎么说也不该轮到他的头上。
  事出反常必有妖。
  纥干承基下意识的想要拒绝,可是看到李承乾那张古井无波的脸,硬生生把还没有说出口的话咽了回去,询问了一番奏疏的样式,拱手一礼之后退出房间。
  ……
  刚刚走出房门,纥干承基的脸色就阴沉了下去。
  罗飞要说的事情是什么?
  太子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避开?
  会不会是太子要对自己下手?
  ……
  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涌入他的脑海,使得他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走进崇文殿,纥干承基一眼就看到了李承乾说的那封奏疏,没有考虑太多,径直走上前把奏疏拿了起来。
  「啪嗒」一声,或许是纥干承基的衣袖扫到了书案,一封原本放在案边的文稿掉到了地上。
  文稿并没有用丝线捆绑,掉在地上之后一路滚了出去。
  纥干承基把奏疏揣进怀里就要去捡文稿,在将文稿卷起来的过程中,纥干承基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文稿的内容。
  只看了一眼就再也挪不动目光了。
  这份文稿看上去似乎是一封奏疏,不过却并没有完成,文稿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对李佑等几个大王下一步的安排。
  很显然,这应该是太子原本准备上奏给皇帝,分封几个兄弟的奏疏,不过现在已经用不上了。
  李承乾虽然用不上,纥干承基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连忙开动他那不怎么发达的脑子记了起来。
  将文稿的内容全部记下之后,纥干承基小心翼翼地将文稿放回原位,然后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转身出了崇文殿。
  等他将奏疏拿回右春坊,罗飞要说的事情都已经说完了,不过纥干承基已经没有工夫去管这些了,他现在巴不得马上离开,拿着刚刚得到的情报去向李二陛下邀功请赏。
  李承乾看上去似乎完全没有察觉到纥干承基的异样,又和众人商议了一番之后才让大家各自散去。
  ……
  入夜,一道敏捷的身影翻过率府的围墙,落地之后向着嘉福门的方向奔去。
  “谁!?”
  察觉到有异样,守卫在嘉福门外的禁军立马有了反应,几十柄长刀同时出鞘,指着嘉福门后的黑暗处。
  纥干承基的身形从阴影里走出,手里拿着一面令牌:“右司御率纥干承基,奉陛下之命办差。”
  守门禁军收刀回鞘,接过令牌查看了一番,将之交还给纥干承基:“你走吧……”
  纥干承基对着一众禁军拱了拱手,快步走出嘉福门,向太极宫的方向赶去……
  重明门上,一袭黑衣的罗飞悄然退走。很快,正在昭华殿的李承乾就得到了纥干承基出宫的消息。
  ……
  自从上次留宿昭华殿后,李承乾心里逐渐放下了对武媚娘的成见,对她不再像之前那么苛刻,来昭华殿留宿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看着李承乾脸上的笑容,缩在他怀里的武媚娘适时说道:“恭喜殿下计划成功。”
  李承乾赞许地看了武媚娘一眼:“计划能进行的如此顺利,全赖爱妃的功劳……爱妃献策有功,孤要给你一些赏赐……”
  话音未落,李承乾猛地一翻身,掀起锦被再次把二人的身形盖住。
  大殿之外寒风凛冽,大殿之中却是一片春光……
第276章
:科举
  贞观十二年正月庚辰(十七)。
  后世的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将这一天视为大唐征服世界的开端,就在这一天,李二陛下下旨,将他几个儿子全都派出了长安。
  蒋王李恽徙封河北王,领安州都督,督怀、卫、黎、洺、博诸州军事;
  齐王李佑徙封辽王,领平州都督,督檀、营、师、崇、盖诸州军事;
  越王李贞徙封戎王,领益州都督,督简、眉、邛、嘉诸州军事;
  纪王李慎徙封岷王,坐镇桂府,督柳、象、融、昭四州军事;
  赵王李福徙封粤王,领泉州都督,不过因为他今年还不到就藩的年纪,所以并没有担负其他职守,需要等他离京上任的时候才会安排。
  ……
  后人对李二陛下的这番布置多有赞誉,不过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尤其是对于李佑等人来说,皇帝老爹的这些安排和让他们去送死没有区别。
  李贞和李慎的封地在西南边陲,如今还是没怎么开发的荒蛮之地,李佑和李恽的封地则在辽东,那里刚刚才落入大唐之手,各种牛鬼蛇神上蹿下跳,局势混乱无比。
  几人中也就只有李福的处境好一点,不过也就仅仅是好了一点而已。
  眼下的泉州还没有成为后世那个万国云集,商贸繁重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仅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而已。
  一直要等到玄宗开元年间,它才会真正的腾飞。
  ……
  自觉被皇帝老爹坑了的几人立马各显神通,找出许多理由赖在长安不肯挪窝。
  不过李二陛下此番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直接派遣全副武装的禁军出动,几乎和押解犯人一样,「护送」着几位心怀不甘的大王踏上就藩之路。
  等到李承乾被从紧闭中解放出来的时候,李佑等人引起的波澜已经烟消云散,长安城重新恢复了平静。
  打探了一番具体消息之后,李承乾心里轻松了不少,皇帝老爹虽然在他的计划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不过总体上来说没有太大出入,局面还在他能掌握的范围之内。
  给几个兄弟分别写了一封信之后,李承乾就没有再去理会他们,不是他不想管,而是他实在抽不出时间。
  李二陛下的身子本来就不好,加上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李佑等人身上,导致朝廷政务严重积压,李承乾带着属官们一连加了小半个月的班,才总算是梳理出了一个大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