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528

  ……
  对于老阿米尔汗所描述的那种种「神异」,在李承乾身边熏陶多年的柴哲威并不感冒,反而是玄奘法师一意要离开天竺、回到大唐的原因引起了他的兴趣(肯定也是很多读者的兴趣)。
  面对柴哲威的问题,玄奘法师少见的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凝重地问道:“敢问将军,我佛门眼下如何了?”
  和柴哲威了解到的一样,玄奘法师原本在天竺的「学习计划」还有好几年时间,之所以会急着要回国,是因为他在去年的时候见到了一只从大唐回到天竺国内的商队。
  从那只商队口中,玄奘法师得知现在的大唐朝廷在打压佛教,很多佛寺都被官府查封。
  经历过南北朝时期那两次血腥的灭佛事件,光头们对「禁佛」,「灭佛」一类的字眼十分敏感,一听朝廷又要禁佛,玄奘法师怎么可能沉得住气。
  他前往天竺求取真经就是为了缓和大唐国内各个佛教宗门之间的矛盾,如果等他取经归国,佛教已经被朝廷灭了,那他还取个毛毛灰的经。
  正因为如此,他才急着回国,想要看看国内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柴哲威并不知道玄奘法师的各种遭遇,听他这么问,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法师何以有此一问?”
  玄奘法师将自己在天竺得到的消息和柴哲威说了一遍,等他说完,柴哲威实在有些哭笑不得。
  看着柴哲威的脸色,玄奘法师也明白自己收到的消息只怕有误,
连忙出声请教:“莫非朝廷并没有禁佛的意思?”
  柴哲威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朝廷对待佛道两教的政策和玄奘法师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朝廷查封的都是一些藏污纳垢、违法乱纪的淫祠邪庙,逮捕的也都是那些干犯国法,妄图借出家逃脱王法制裁的奸恶之徒,如此行为,岂能说是禁佛灭道呢?”
  “更何况收缴而来的寺庙田产都被地方官府改做了「恩济院」,用以赡养地方上鳏寡孤独、无所奉养之人,天下百姓皆以为善。此等作为,岂不是正合了佛门「普度众生」之说?”
  玄奘法师长宣一声佛号,继而说道:“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家,利社稷,利万民之善业,贫僧修行不足,佛心不坚,竟然为流言所误,罪过,罪过……”
  说这些话的时候,玄奘法师心里万分懊悔,一对眉毛皱成了「八」字。
  看着对方的模样,柴哲威心里有些好笑,嘴上却说道:“法师既然已经归国,再想其他也是无用,不如考虑考虑日后该如何行事。不瞒法师,本将昔日在东宫,曾经数次听太子殿下言及天竺,法师若与太子见上一面,也许会有收获。”
  玄奘法师闻言眼前一亮,一礼道:“既然如此,还有劳将军为贫僧引见……”
  “好说,好说。”柴哲威笑眯眯地答应下来,转而又向对方问起了天竺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怎么说玄奘法师也在天竺生活了好几年,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佛经,可是对于天竺国内的局势还是有些了解的,当下就开始给柴哲威讲述了起来……
第282章
:踏青
  阳春三月,渭河两岸一片郁郁葱葱。
  科举已经结束了半个多月,经过六部郎官好几天连轴转的加班,录取结果已经早在四天前就公布了。
  此番来到长安应考的三万多名士子,最终录取了一千两百人,将近三十比一的录取率。
  对于这个结果,士子们并没有什么不满,和以前那种几千人赶考,最终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人录取的情况比起来,现在这个结果已经好太多了。
  更何况今年的科举和往年不同,所有考取的士子都能得到一个职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必须再经过吏部的选考才能做官。
  虽然这一次安排的都是安北都护府和辽东各州的官职,但是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啊。
  相比于挂着官身在在长安无所事事,能有一件事做,前途总是要更光明一些的。
  ……
  最近几天,长安城变得比以往更加繁华了,考中的士子们在忙着四处请客,没考中的士子则忙着在长安城里找一个住处。
  毕竟明年和后年还有两次「恩科」,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来回赶路上,不如用来多看看书。
  否则万一三年都没能考上科举,再想来京城赶考,就必须要先通过地方上的州考,那样的话难度无疑会比现在这种情况大上很多。
  ……
  和市井间的繁华不同,朝堂上这段时间却很平静,自从科举结束之后,朝廷就一直没遇上什么大事。
  难得有了空闲的李承乾便带着内坊众人和几个年幼的弟妹,连带着比较亲近的臣子们一起外出游玩。
  因为女眷之中有好几人有了身孕,走出不远就没了力气,李承乾便留下几个护卫照看女眷,自己则带着一众臣子继续往前走。
  最近两天天气不错,来踏青的人也不少,李承乾一行大多都是年轻俊彦,即便是混在人群里,那也是整条街上最靓的仔,一路上有不少跟随家人出来游玩的纯情少女对众人投来羞涩又火热的目光。
  几人走出一段路,李承乾目光落在一座凉亭上,突然觉得有些眼熟,仔细回忆了一番之后笑着对身边的林木说道:“培森,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此地应该就是你我二人初次相识的所在吧?我记得当初你还带人向孤讨要了五十金的花钱。”
  “公子好记性,确实就是此地。”
  林木四下看了看,心中有些感慨,如果当初不是在这里和李承乾有一面之缘,或许他到现在为止还是那个被人鄙视的「无良商贾」,又岂能有机会和这些青年才俊、未来的朝廷栋梁同行。
  故地重游,李承乾也有些怀念,干脆说道:“难得故地重游,我等也就不要往别处去了,就在那亭子里歇一歇吧。”
  太子发话,其他人哪里敢反对,连忙点头表示赞同。
  ……
  李承乾带着几人朝凉亭走去,刚到近处就发现亭中已经有人在了。
  凉亭的几根柱子被人拉上了绳子,绳子上挂着不少字画,十几个文人士子一边喝酒,一边品评诗画,时不时还要赋诗一首,高声唱和一番。
  护卫在一旁的东宫宿卫准备上前将人赶走,刚一抬脚就被李承乾拦住:“诗文唱和本是雅事,不要打搅了。既然是他们先来的,这亭子就让与他们吧。”
  说完就准备带人离开。
  卢照辞眼尖,早就在人群里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人,听到李承乾的话,连忙伸手拦住:“公子且慢。”
  李承乾回头看了他一眼:“伯益有何事?”
  卢照辞伸手指向亭子里一个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的文人说道:“公子,那人是魏王府仓曹参军狄知本。”
  “嗯……”
  听到卢照辞这么说,李承乾也来了兴趣,顺着他的手指向亭子里看去。
  狄知本这个人李承乾虽然没有见过,却听说过几次。
  所谓的「仓曹参军」,其实就是个管仓库的小官,在王府的属官体系里并不怎么重要。
  李承乾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自从魏王李泰失势以后,以前很多手下都离他而去,这个狄知本是为数不多留在李泰身边,并且忠心耿耿的人。
  最近两年,狄知本一直在四处奔走,想要替李泰网罗实力。
  对于狄知本的种种举动,李承乾知道得一清二楚,只是考虑到李泰对自己已经构不成什么威胁,而且难得遇上这么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才没有去管他。
  ……
  今天狄知本出现在这里,身边还围绕着这么多文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不用想都知道。
  他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李承乾可以不理会,但是他当着自己的面鼓捣这些,李承乾如果再不做出表态,传出去未免会让旁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考虑到这些,李承乾也就不再急着离开,反而带人往凉亭的方向走去。
  ……
  凉亭之中,狄知本看到李承乾一行往自己这边走来,心里有些发苦。
  他今天举行这个文会,就是为了能给李泰搜罗到几个合用的士子。
  这些人都是他暗中观察了很久的,每个人的能力都在中等以上。
  只要把这些人召至麾下,虽说不能和东宫分庭抗礼,但至少魏王的日子能比现在好过一些。
  只是他今天出门之前没看黄历,好巧不巧的被李承乾给撞上了。
  当发现李承乾等人之后,狄知本立马就小心隐藏自己的身形,却还是没能躲过卢照辞的眼睛。
  就在他长吁短叹的时候,李承乾一行已经来到凉亭之外,狄知本也没办法再藏下去,只好上前行礼:“狄知本见过公子。”
  因为是在宫外,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狄知本没有言明李承乾的身份。
  可是狄知本的身份,跟他在一起的那些文人是知道的,能被他郑而重之称为「公子」的人,整个天下也就那么寥寥几个,
  再看狄知本脸上跟吃了屎一样的表情,来人的身份不言自明。
  那几个刚才还放浪形骸的文人立马收敛了作风,跟在狄知本身后拜道:“末学等拜见公子。”
第283章
:少年狄仁杰
  李承乾笑盈盈地吩咐众人起身,温和道:“在下与几位好友出来游玩,恰巧遇上狄公与诸位高士聚会,也想参与其中,不知狄公意下如何?”
  【不行!不行!!】
  狄知本在心里声嘶力竭地呐喊,嘴上却说着完全相反的话:“公子诗文才情闻名天下,远在我等凡夫俗子之上,能屈尊参与我等的文会,是我等的荣耀……公子还请入内就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