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528

  对于这些在长安享受惯了的公子哥来说,这种没酒没肉的「酒宴」实在无趣的很,刚刚开席不久,就有人撺掇着玄奘法师说说他取经路上的见闻。
  玄奘法师孤身前往天竺,行程数万里,虽然不像《西游记》里描写的那么夸张,不过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确实遇到过不少,一番叙述下来,着实引来了不少惊叹。
  有了取经故事做为调剂,宴会气氛一直维持得不错。
  一直到月上中天,喝得有些醉意的众人才在各自家仆的搀扶下退场。
  ……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李恪就让人将玄奘法师请到了自己府中。
  二人叙旧一番之后,李恪开口问道:“不知法师下一步打算去往何处?”
  玄奘法师放下手里的茶碗,没有多考虑就说道:“贫僧此番自天竺归来,带来了佛法经文千余卷,接下来便要回转长安,翻译这些经文,弘扬我佛真法,度化世人。”
  听到玄奘法师的话,李恪稍作沉吟之后说道:“大师既要往长安去,不如在小王这里待上几日,容小王先行上书天子可好?”
  他这也是为玄奘法师考虑。
  要知道当初玄奘法师离开大唐时并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是他自己偷渡出去的,如今还有案底背在身上。
  大唐对于这种偷渡关卡,随意游荡的事情处罚极为严厉,如果玄奘法师就这么贸贸然跑回长安,说不定还没进入关中,就会直接被沿途某个府县的官员抓到大牢里去。
  为了玄奘法师的人身安全考虑,李恪觉得还是将对方留在自己身边一段时间,等到获得了李二陛下的许可,再派人送他上路不迟。
  玄奘法师也知道自己现在处境尴尬,很爽快的就同意了李恪的建议:“如此就有劳吴王了……”
第288章
:在辽东(一)移民
  李恪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在得到玄奘法师的首肯后,很快就写好了给朝廷的奏疏,派专人快马递送长安。
  就在卫士带着李恪的奏疏上路的时候,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的辽河流域,大唐第一批千余人的移民陆续走下楼船,踏上了辽东的土地。
  负责移民保卫工作的校尉指着远方地平线上那道巍峨的城墙,用一种充满自豪的语气说道:“诸位请看,那便是辽阳城!”
  他当然有理由骄傲。
  因为如今的辽阳,曾经的辽东,就是他和他的同袍一起打下来的。
  这座城市,是他和他那些同袍们武勋的见证。
  不过很可惜,他的这种骄傲和自豪并不能传染给其他人,面对校尉慷慨激昂的模样,众人的反应十分平淡。
  一个头发花白却依旧精神头十足的老者走上前,行了一礼之后问道:“敢问将军,朝廷授予我们的土地在哪里?”
  ……
  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乃至于血脉传承、宗族延续,都和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背井离乡,离开交往多年的亲戚朋友,迁徙到这辽东新拓之土从头开始,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里有什么感情,只是因为朝廷答应他们,在这里给予他们三倍于大唐内地的授田数目。
  《唐律》规定,每一个成年男子都能从官府手里获得一百亩的土地用以耕作,可是在这辽东,他们能得到三百亩!
  除此之外,以往不再朝廷授田体制内的妇人也能得到每人一百亩的土地。
  也就是说,一对夫妇,在不考虑孩子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至少四百亩的土地。
  虽然有可能很多家庭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作这么大一片土地,可是他们不在乎。
  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肉烂在锅里总比掉进别人碗里强。
  只要土地挂上了自己的名字,就算放在那里长草,看着也是一件舒心的事。
  众人现在担心的只有一个问题——朝廷能不能拿的出这么多土地用来授田?
  毕竟辽东在不久之前还属于敌国之土,对于这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家超过百里,甚至很多连县城都没有去过的泥腿子来说,辽东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大家谁都不清楚。
  是以刚一下船,众人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先看看属于自己的土地。
  ……
  豪情壮志被人无情打断,校尉脸上多少有些尴尬,干咳了两声之后伸手指向远方,虚空划了一个大大的圆圈:“你们的地啊,应该就是那一片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校尉的手指看过去,入眼处是一片广阔的平原。
  平原上长满了茂密的杂草,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盛开期间。
  很显然,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看着那几乎可以说一望无际的平原,所有移民的心情都激动起来,纷纷鼓噪道:“将军,请快快带我们过去吧。”
  看着众人踊跃的模样,校尉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点,颔首道:“尔等带好自己的东西,本校尉这就带你们过去。”
  说着,双腿在胯下战马的肚子上轻轻一夹,雄俊的战马缓步向前走去……
  ……
  校尉指点出的地方离码头有着二三十里的距离,一行人拖家带口,磨磨蹭蹭的,花了小半个时辰,才算是堪堪抵达。
  等到了近处,移民们这才发现平原并不像自己等人之前想象的那么荒芜,至少耕作需要的水源和供给大家居住的房屋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
  看着那连绵一片的院落,所有人的眼中都露出疑惑之色,因为这些房屋有大有小,大的足有两三进六七间房连在一起,小的却只有一件堂屋和两间侧室。
  绝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虎视眈眈地盯上了那几座宽敞的院落,可是究竟什么人该住什么样的房子,却不知他们能决定的。
  骑在马上的校尉高喊几声,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这才朝长安的方向拱了拱手,肃声道:“奉皇帝圣谕,太子钧旨:移民辽东者,家中人口六人以上者,可得三进宅院一座;五人者,可得两进宅院一座;四人者,可得四房一座;四人以下者,得三房一座。尔等自己去选吧,先到先得。”
  听到校尉这么说,家里人口多的自然是喜笑颜开,人口少的则捶胸顿足,后悔自己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孩子。
  哀叹了几声之后,很多人都把身上的包袱一扔,撒开丫子朝不远处的村庄跑去。
  既然人口不足住不了大房子,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抢在别人前面找一间位置好一点的房子聊作慰藉了。
  ……
  因为有卫军在一旁监视,这些移民表现出了少有的「高素质」,某间房子只要有人先占了,其他人就马上转身去别的地方寻找自己满意的房屋。
  一阵鸡飞狗跳之后,每一户人家都得到了自己的容身之所。
  在将家里家外审视了一番之后,绝大多数人都满意地点头不止。
  虽然可能房子的规模要比别人少,地理位置也没有别人优越,不过每一家得到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
  崭新的房子里修上了温暖的火炕,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辽东冬天的严寒了。
  厨房里灶台厨具一应俱全,墙角放着两大缸新鲜米面,墙上还挂着风干的兽肉!
  别说是在这苦寒的辽东,就是在内地,普通家庭能吃上肉的也不多,穷苦一些的人家甚至一年都见不到几次荤腥。
  都不用考虑其他,就冲着这整齐的房子和家里的各种用具,大家也觉得这趟辽东之行算是来值了。
  ……
  等到所有人都安置妥当,校尉呼和着把各家主事的人都叫到了一起,严肃道:“朝廷为尔等安排新居,并非没有条件,从今往后,尔等每年需向朝廷缴纳三倍的赋税,占三房者需缴纳四年,四房者需缴纳五年,两进宅院者需缴纳七年,三进宅院者需缴纳十年,尔等可都记清楚了?”
  朝廷不是开善堂的,既然进行了投资,就一定要收到回报。
  对于这一点,这些移民早在来前就已经有了心里准备,再加上大唐的税率很低,三倍的税率也不是什么太沉重的负担,所以也就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等到所有人都表态完毕,校尉脸上突然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小声嘱咐道:“尔等今夜都好生休息,明日会有惊喜等着尔等。”
  看着校尉一脸神秘的模样,众人心里都有些好奇,连忙打听是什么惊喜,可是校尉却不肯多说,打了个哈哈之后就带着手下转身离去。
第289章
:在辽东(二)相亲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有些蒙蒙亮,整个移民村庄里的百姓就都被锣鼓声惊醒。
  王二带着几个弟弟跟在父母身后走出家门,恰好看见昨天护送他们过来的那个校尉,带着几个小卒敲锣打鼓的从村中走过。
  等到所有人都走出家门,校尉一个箭步蹿上村头的土堆,先是朝长安的方向拱手,然后才对围过来的众人说道:“奉圣天子诏命,太子殿下钧旨,施恩与尔等,各家凡十八岁以上,二十六岁以下男丁,尚未婚配者,皆可来我这里报名,由我带领尔等前去为尔等选择女子作妇……”
  ……
  听到校尉说出的话,王二的心脏不争气地剧烈跳动起来,他今年正好十八岁,而且他还没有婚配。
  不是他不想娶亲,实在是他家里穷到了一定地步,根本就没有人愿意跟他家结亲。
  此番这些移民,很多人是为了博一个未来才来的辽东,王二家却是少数的例外,他家是因为在内地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才不得不迁徙来辽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