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8

第002章
:武德年间
  这一年,李唐的局势实在是太糟糕了,除了收服徐世绩和罗艺,整整一年都没遇到什么好事,简直称得上是内忧外患。
  大唐的地盘在这一年里被窦建德和王世充侵占了不少,连麾下将领都被捉了好几个,作为李渊众多儿子中军事才华最高的一个,李世民几乎整年都在外整顿军务以防不测。
  当李承乾被奶娘抱进寝宫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发火:“可恶的裴寂老贼,一无是处还要强自出头,可怜损我几万精兵,两州之地,实在该杀!
  元吉也是,一箭未放就将并州拱手让与刘武周,带着手下那些酒囊饭袋跑回京师。”
  长孙王妃帮他顺了顺气,劝道:“二哥莫急,裴大人乃父皇亲信,当日劝父皇起兵反隋,他也是为二哥出了力的。纵然有些过错,此时也不便与他翻脸。
  四叔毕竟年幼,慌乱之下举措难免失当,二哥当多担待。二哥麾下猛将如云,不过是些许城池,再夺回来就是了,总有一天要让刘武周跪在地上向二哥求饶。
  二哥出外一年,承乾都快满一岁了也没见过父亲,我已经吩咐奶娘去将承乾抱过来,二哥先见见吧。”
  “好好,差点让裴寂老贼气糊涂了,正事都忘记了,快将承乾抱过来我瞧瞧。”
  有了长孙王妃的宽慰,李世民的心情也平复了不少,想起自己新添的儿子,立马一脸欢喜的说道。
  ……
  李承乾第一次见到自己这一世的父亲,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
  现在的李世民刚刚及冠,还没有到发福的年纪,加上常年在军旅中锻炼,体型颇为强健,加上一身明亮的甲胄,更将他衬托的雄姿英发,器宇不凡。
  李世民看到襁褓中瓷器般的小人儿,忍不住伸出手指逗弄起来。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拿着也不知洗没洗过的手在自己脸上乱摸,还伸出食指弹着自己的嘴唇,脑子里关于千古一帝的幻想全都破灭了,只感觉几只乌鸦从头顶飞过。
  李世民正逗弄的开心,食指突然被李承乾双手抓住,然后便听到一声奶声奶气,发音不甚清晰的「爹爹」。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都愣了愣,李世民转过头向妻子问道:“观音婢,承乾刚才是不是叫「爹爹」了?”
  看到李世民有些痴傻的样子,长孙王妃捂着嘴笑了笑,说道:“嗯,二哥,承乾会叫「爹爹」了呢。”
  接着,伸手捏了捏李承乾肥嘟嘟的脸颊,佯怒嗔道:“小偏心,娘亲对你那么好,都不会叫,第一次见爹爹就叫的这么亲热,真是白生你了。”
  李世民可不管这些,高兴的把李承乾举过头顶:“哈哈,我李世民的儿子会叫爹啦,哈哈哈……”
  回应他的是一串响亮的哭声。
  长孙王妃连忙把李承乾从他手上夺过来,一边轻轻地拍打安抚,一边对李世民怨道:“二哥,你吓着孩子了!”
  回到长孙王妃怀里,李承乾伸手抓着长孙王妃的衣领,眼角的泪水还没擦掉,颇有些委屈的喊了一声:“娘……”
  这一声「娘」叫的长孙王妃心里跟吃了蜜一样,抓着李承乾的小手放到嘴边轻轻地咬着,犯了错的李世民哪还有纵横天下的名将风范,一边陪着笑,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长孙王妃安抚李承乾。
  一家三口欢乐的时光没过多久,内侍李福过来传话:“启禀殿下,王公公前来传旨,陛下召殿下见驾。”
  “知道了,让他先等着,本王马上来。”李世民整了整甲胄,对长孙王妃说道:“估计是为了并州的战事,还不知道要商量到什么时候,不用等孤用膳了。”
  “臣妾送殿下。”长孙王妃施了一礼,看着李世民走出门去。
  事情最后也不知道怎样处置了,反正听说裴寂还是活的挺自在,李世民也没受什么处罚,反倒是多了两个属将,听说是从王世充那边投过来的,分配到秦王帐下听用,正是后世十分有名的秦叔宝,程咬金二人。
  ……
  无聊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武德三年转眼间就过了,李世民今年连战连捷,窦建德、王世充两人联手都在他的手下节节败退。
  大唐的心腹大患刘武周更是被李世民逼的远走突厥,刘武周手下大将尉迟恭率部归降,大唐军威日盛,天下一统已经近在眼前了。
  李渊最近的日子过的越来越舒坦,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当皇帝的心情好了,周围的人自然有些好处,朝臣们都得到了不少的赏赐。
  作为李渊的孙子,赏赐自然比那些臣子更为丰厚,李承乾被封为了恒山王。
  李承乾的几个弟弟,老二李宽因为生母的身份太过低微,不招李渊喜欢,被李世民过继给了早逝无后的五弟李智云,等到成年就能继承李智云楚王的爵位。
  老三李恪比李承乾小不了几个月,被封了长沙王,老四李泰刚出生没多久,也被封了个宜郡王。
  武德四年。
  这一年是大唐立国以来的一个转折点。
  一年之中,窦建德,王世充这两个和大唐纠缠了最久的敌人相继败在了李世民手上,窦建德被斩首,王世充被流放四川,还没来得及上路就被仇家杀了。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颇不以为然,王世充刀山火海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见少一根汗毛,怎么刚投降大唐就被仇家杀了?
  杀人的那货不仅没受处分,反而还升官了,摆明了这事就是李渊的安排。
  【就这脑子还当皇帝,难怪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幽禁了。】
  李承乾不由的在暗地里鄙视了一番自己这个祖父。
  十月的时候,领兵在外将近一年的秦王李世民回京,被加封为天策上将,位在诸王之上,加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正式成为李渊用来平衡朝局,对抗太子的棋子。
  刚刚受封的李世民可没有这个觉悟,每天春风满面的筹备自己的天策府,一拨又一拨的接待前来贺喜的官员。
  正巧这个时候李世民和长孙王妃的第一个女儿出生,欣喜不已的李世民给这个女儿取名李丽质,也就是后来的长乐公主。
  看到李丽质的出生,唯一不开心的估计就是李承乾了,李承乾自己是武德二年生的,李泰是武德三年,李丽质武德四年,一年一个,都不带休息的,也难怪后来长孙皇后的身体会那么差。
  想到这里,李承乾盼望着这几年赶快过去,好让他有能力去找那个传的神乎其神的孙思邈,他可不希望长孙皇后和历史上一样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太宗朝后期发生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和长孙皇后的早逝不无关系,李承乾几个兄弟之间的隔阂也是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才开始摆到台面上来的。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个国家,李承乾都觉得不能让长孙皇后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003章
:风暴前的宁静
  大唐从太原起兵反隋到大业得成只用了短短数年光景,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难以想象,想当年三国争霸可是打了足足六十多年。
  几年时间,在朝代更迭这个命题面前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可惜虽然大唐统一天下用的时间已经短的令人发指,对于李渊来说还是太慢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实在太老了,从太原起兵的时候李渊就已经五十多岁了,很多人都觉得他撑不了几年就要嗝屁朝凉,朝堂上越来越多的人投到了太子李建成的麾下,这让他这个帝国主人感觉到了危机。
  他不想让太子凌驾于自己之上,于是他开始寻找可以和李建成对抗的人。
  最终,他选择了李世民,为了让李世民拥有可以和太子抗衡的野心和实力,他不断的向李世民暗示会立他为太子,还弄出一个位在诸王之上的天策上将,为的就是培养李世民的势力,平衡朝中的太子党。
  可事实证明李渊太过高估自己,他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这颗棋子并不是他可以随意操控的,等他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受封为天策上将,借着皇帝的默许,李世民一方面开始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将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程咬金等等后世闻名的文臣武将往自己的天策府搜罗。
  随着天策府的实力越来越强,李世民与太子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渐渐的对立起来。
  他们的这种对立并未对大唐统一天下产生影响,两方都很默契的没有掀起直接的对抗,朝局看上去还是风平浪静,可是私底下早已经是暗潮涌动了。
  武德五年三月,唐军大败刘黑闼。
  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朝廷上也有不少人为李世民摇旗呐喊。
  可是这个时候李承乾母子却被李渊下旨搬出太极宫,住到了太极宫西北的弘义宫。
  虽然名义上说的是为了奖励秦王的功劳,特地给秦王修建的王宫,李承乾却更愿意相信是自己那个迟钝的祖父终于从最近朝堂上的变化看出了一丝不妙,开始打压李世民了。
  果然,过了不到两个月,太子李建成上书,言道天下将定,各处州县都缺少治理的官员,因此希望能够将天策府的一些官员外派,主政一方。
  李渊立马就同意了太子的建议,收到消息的李世民大惊失色,与众人商议一番之后,立马进宫哀求李渊,这才为天策府保留下了一丝火种。
  七月,吴王伏威来朝,前隋的汉阳太守也率众归降,带来南越之地的军民本册。
  八月,李承乾由恒山王改封中山王,李建成和李世民奉命迎击来犯的突厥人,于朔州大败突厥。
  十月,齐王李元吉奉命征讨再次来犯的刘黑闼,双方僵持不下,李渊遣李建成支援。
  十二月,唐军于魏州大破刘黑闼,刘黑闼死于乱军之中,山东平定。
  武德五年的朝局简直是瞬息万变,李承乾纵然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很多事也是事后思虑很久才发现其中隐藏的不为外人道的隐秘。
  李承乾尚且如此,更别说本就没什么本事的李渊,虽然他已经隐约发现,随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他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对这两个儿子的掌控。
  在太子和秦王的斗争中,他已经逐渐沦为了一个看客。
  作为一个帝王,李渊很不喜欢这种失去掌控的感觉。
  所以,一方面他开始明里暗里的打压李世民,将李世民该得的赏赐都赏给他的妃子和儿子。
  同时,减少他带兵出征的次数,为此甚至将久疏战阵的李建成再次派上战场。
  另一方面,他又不放心让太子领军在外,粮草运输方面多有掣肘,李建成多次想乘胜追击,都因为粮草不足而不得不搁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