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528

  虽然倭国的诉求并没有能够得到满足,不过李承乾倒是从这件事里看到了机会。
  就在犬上御田锹一行回国之后不久,一封李承乾的亲笔密信就通过鸿鹄的渠道传到了李恪的手里。
  ……
  贞观十三年秋九月壬申(初九)。
  一种名为「海盗」的生物第一次出现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比后世公认的海盗鼻祖维京人还要早上几十年。
  这些人的目标就是航行在海上的捕鲸船,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捕鲸船,只要被他们碰上,那就是一阵火箭伺候。
  在这个大炮还没有被发明的时代,火箭就是对付船只最有效的武器。
  即便不能将你击沉,也足以让你损失惨重,不得不返航。
  在这些「海盗」的不懈努力下,大唐的捕鲸业遭遇了它诞生以来的第一个寒冬。
  长安的各种鲸鱼制品闻风涨价,原本廉价的鲸鱼油价格直接上涨了一倍,几乎和以前的油脂没什么区别了,而且价格上涨的趋势还在不断加快,用不了多久,就会超过普通油脂的价格。
  这么发展下去,捕鲸业必然会经历一波震荡,很多人都可能亏的血本无归。
  就在朝野逐渐出现一丝恐慌情绪的时候,一个要求朝廷组建水师,维护海疆安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
第304章
:捕鲸税
  虽说大唐现在名义上是有一只水师的,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吴王李恪现在统领的那只「水师」,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挂着官方名头的捕鲸大亨。
  李恪巴不得所有捕鲸船都被「海盗」击沉,从而让他独霸海疆,怎么可能为了他们去和海盗作对。
  是以众人需要一只独立于如今水师之外的海洋水师,专门负责对付那些神出鬼没的海盗,保障他们的利益。
  ……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李承乾只想说:“图样图森破”。
  这些「海盗」本来就是他放出去的,又怎么会如此轻易的收回?
  因此当百官奏请建立水师的奏疏递进宫里的时候,李承乾很干脆地就予以否决。
  当然,李承乾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皇帝陛下之前就已经明旨下发,言明大唐法度不适用于海疆。
  既然大唐法律不适用与海疆,那么就意味着海洋并不属于朝廷管辖,朝廷自然就没有必要建立水师去为替捕鲸船护航。
  逻辑严谨,无懈可击,只是百官却有些哑口无言。
  谁也没想到之前还被他们不断赞颂的善政,转眼间就成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
  面对这个理由,官老爷们就算是再无耻,也不好意思再继续上书建议组建海洋水师了。
  毕竟朝廷确实没有从捕鲸产业里得到哪怕一个铜板的好处,这种情况下再让朝廷耗费人力物力来组建水师,即便以他们厚如城墙的脸皮,也实在有些说不出口。
  可是如果没有水师,就只能看着那些海盗继续猖狂,继续看着自家口袋里的小钱钱不断往外漏。
  想到未来可能会失去一条稳定的财源,很多人心里就如同刀绞一般难受。
  就在此时,某些「有识之士」提出了一个建议——皇帝和太子既然因为朝廷没办法从捕鲸业中获得利益而拒绝建立水师,那么只要让朝廷能够从中得到利益不就行了?
  至于怎么让朝廷从捕鲸业中分润利益,很简单,交税就可以了。
  ……
  这种言论刚刚出现的时候,毫无意外地受到绝大多数人的抨击。
  在唐人的价值观里,经商不交税就和口渴要喝水一样是尽人皆知的真理。
  在这种言论出现以前,从来没人考虑过「经商还要交税」这个问题(店铺租税除外)。
  不仅是商人和百姓,就连各级官吏,也从来没有动过对商业征税的念头。
  对于大唐官员来说,如果朝廷钱不够用了,直接找商人摊派就可以了,摊派不足就直接抄家,总有办法弄到足够的钱。
  至于收税什么的,官老爷们表示咱没那个闲工夫。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想要推动对捕鲸业征税,显然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不过李承乾并不着急。
  反正他手下的捕鲸船又不会遭遇「海盗」袭击,既然这些人不同意设置捕鲸税,那就让他们慢慢扛着吧,总有他们扛不下去的那天。
  到时候他们还是要来求自己。
  ……
  贞观十三年冬十一月己丑(二十六)。
  长安,东市,醉长安。
  往日里人来人往的醉长安今天却清净的很,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大的文告,言明今日醉长安被人包场,不接客。
  午后,一辆辆装饰豪华的马车接连来到醉长安,一个接一个身份显赫的富商巨贾走下马车,朝醉长安中走去。
  当林木最后一个走进醉长安的时候,店门在他身后缓缓关闭,将醉长安和外界隔离成两个世界。
  宽阔的厅堂里,与会的富商巨贾们觥筹交错,谈笑宴宴,丝毫看不出异样。
  宴会进行到一半,作为召集人的宣奇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
  环视一圈之后,宣奇沉声说道:“诸位,眼下的情况想必不用宣某多说,大家也都知道……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话音未落,原本谈笑自若的众人瞬间安静下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忧虑之色。
  沉默片刻之后,一个胖乎乎的商人拱手拜道:“宣公,依王某之见,既然朝廷不愿组建水师,我等何不自行招募一些悍勇之士,左右不过是些小偷小摸的盗匪,只要我等……”
  王姓商人刚开始还侃侃而谈,可是说着说着,声音就小了下去,因为他发现,所有人都在用冰冷的目光看着他。
  王姓商人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将没说完的话咽了回去,肥硕的身子朝后缩了缩,尽量躲避他人的目光。
  宣奇深深看了王姓商人一眼,对其他人说道:“诸位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有些话想清楚了再说……”
  ……
  平心而论,王姓商人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而且可行性很高,但是在场众人却不能按他说的那么做。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并非普通商贾,而是朝堂官员放在外面的白手套,每个人身后都站着一个在朝堂上声名显赫的大佬。
  如果他们真的按照王姓商人所说的去做,那么用不了两天,刑部和大理寺的人就会带着官差将他们连同他们背后的大佬一起下狱,参上一个「私蓄武士,图谋不轨」的罪名。
  运气好说不定还能留下一条命,运气不好的直接就是抄家灭族。
  是以哪怕谁都知道王姓商人的方法是眼下成本最低,收效最好的手段,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表示支持,反而要对他冷眼以待,为的就是要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与这种「奸臣贼子」势不两立的立场。
  ……
  宣奇对这些人的小心思看得一清二楚,不过他却没有说破。
  警告了众人一句之后,宣奇重又问道:“诸位可还有别的想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参考一二。”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谁也没有说话,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一直在旁边喝酒,一副事不关己模样的林木身上。
  近两年,天海商号和东宫之间的关系已经几乎是个半公开的秘密,坐在这里的又都是有背景的人,谁不知道天海商号背后站着东宫,因此大家都想看看林木在这件事上是什么立场。
第305章
:计较
  面对众人探询的目光,林木好整以暇地放下酒杯,拱手作了一圈揖:“按说以在下的身份,此时本不应该说话,只是诸公既然有意听在下之言,在下就勉为其难说上几句,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诸公不要见怪。”
  众人连忙拱手还礼,宣奇开口说道:“此番聚会,本就是为了博采众议,林贤侄有话不妨直说。”
  林木点点头,稍作沉吟之后说道:“以在下之见,若想让朝廷同意组建水师,平靖海疆,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建议朝廷对捕鲸征税……”
  林木的话才说到一半,就有人迫不及待地站出来反驳:“我大唐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对商人征税的先例,为何唯独要对我等例外?”
  这人的话无疑很符合唐人的价值观,话音未落,就有不少人出声附和。
  林木话头被打断,脸上却没有丝毫愠怒之色,等到众人的情绪稍稍缓和之后,对那个打断自己说话的人问道:“未知明公尊讳?”
  那人拱了拱手:“劳林掌柜垂询,在下常州伍次公。”
  林木微微颔首,继续问道:“林某不才,敢问伍公一岁收入几何?可曾过百万?”
  听到林木的问题,伍次公脸上露出不屑之色,傲然道:“不瞒林掌柜,某家去岁捕鲸收入七百万!”
  不只是伍次公,很多人都对林木提到的「百万收入」嗤之以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