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528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讨论的,皇帝这么做,显然就是想复辟百家学说。
  众人讨论的焦点只在于此事是好是坏而已。
  赞成的人认为皇帝这么做事为了「才尽其用」,让更多的人能够为社稷出力。
  反对的人则认为这么做会导致人心思变,不利于天下安定。
  两派从「坐而论道」逐渐演变成「据理力争」,然后又变成「泼妇骂街」,最后毫无意外地开展了肢体交流。
  好在长安令黄观早有预料,长安令的衙役迅速出动,将所有敢于将学术争论发展成肢体交流的大丈夫全都关进了小黑屋。
  ……
  整个长安城一片鸡飞狗跳的同时。
  亲仁坊,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府邸。
  身为主人的孔颖达高坐上首,神色平静地喝着皇帝御赐的清明新茶。
  十几位山东世家出身的官员愁眉苦脸地列坐厅中,整个正堂的气氛都有些压抑。
  虽然众人早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闻他有复辟百家的想法,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却还是让大家觉得有些措手不及。
  沉默半晌后,御史大夫王赟首先开口:“孔祭酒,皇帝欲复辟百家之说,当此之时,难道你不想说些什么吗?”
  孔颖达放下手中茶碗,有些疑惑地问道:“王公希望老夫说什么?”
  王赟被孔颖达噎得一窒,本以为这个时候身为孔子第三十一世孙的孔颖达应该急的跳脚才对,可是真看了对方才知道满不是那么回事。
  孔颖达比自己等人淡定的多了,好像这件事就和他孔家没有关系似的。
  稍作沉默之后,王赟看向孔颖达,一脸阴沉的说道:“祭酒莫非就看着陛下如此胡闹?”
  孔颖达终于忍不住露出一个苦笑,目光从众人身上扫过:“尔等以为凭吾辈的手段,能够与天子相争吗?”
  众人对视一眼,最终都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早在先帝还在位的时候,他们这些山东世家的人就已经被打入另册,成了朝堂的边缘人物。
  眼下在场的这些人,除了孔颖达这个国子监祭酒,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在御史台、鸿胪寺这样的清贵衙门做官,在朝堂上根本没有话语权。
  就算是想和天子顶牛,也拿不出可以谈判的筹码。
  孔颖达目光深沉地看着众人:“天子决心已定,非我等人力能够扭转。诸位与其想着怎么拦阻陛下,不如另寻他途,或许别有洞天……”
第324章
:危难前的两种人
  王赟察觉到孔颖达话里有话,眼神微微闪烁,拱手问道:“孔祭酒此话怎讲?”
  孔颖达敲了敲隐几的扶手,颇有几分自得地说道:“不瞒诸公,老夫早在先帝在位时便已着手编纂《五经正义》。此书既成,纵然百家复辟,我儒门天下显学的地位也无可撼动……”
  听了这句话,众人眼前同时一亮。
  ……
  在古代中国,从秦汉时期开始,就有五部被诸子百家共同奉为经典的著作,分别为《诗》《书》《礼》《易》《春秋》。
  其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语文、数学、英语,无论你是哪家哪派的弟子,都要对这五本经典有所涉猎。
  只要儒家能够掌握对这五本经典的解释权,就根本不必担心会被他人抢夺话语权。
  甚至儒家可以通过对这五本经典的注解,来影响其他学派的某些观点,将他们改造成儒家的分支也说不定。
  ……
  稍作沉吟之后,鸿胪寺少卿赵挽起身一拜:“未知我等可否有幸拜读冲远公(孔颖达表字)大作。”
  孔颖达笑着谦虚了两句,对身边的家人吩咐一声。
  家人领命而去,很快,就有几个青衣小厮抬了一大箱子的书籍文稿走了进来。
  众人纷纷上前查阅,看了片刻后,每个人都面露欣喜之色,出言道:“冲远公高瞻远瞩,我等拜服……”
  孔颖达坐在主位上,捋着胡子嘿然不语。
  ……
  长安城因为李承乾的表态陷入了勾心斗角之中,各方势力小动作不断。
  与此同时,远离长安千里之外的陇右边陲,早已是一片人心惶惶。
  西突厥人最终确实和大唐君臣事先料想的一样,借道了西域龟兹、焉耆等国,由大非川侵入了大唐国境。
  虽然西突厥人没有合用的攻城器械,不过凭借着远超守军的人马,一路狂飙突进,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攻陷鄯州全境。
  搜刮一番之后,西突厥大军沿着湟水顺流而下,兵锋直指河州。
  ……
  河州治所枹罕县,河州刺史衙门。
  大堂上,枹罕县令阿刺瓦而思对着上首的河州刺史杨松拱手一拜:“明公,西突厥大军四万人已攻陷鄯州全境,我等该何去何从,还望明公早做打算。”
  “早做打算?”杨松有些古怪地扯了扯嘴角,笑道,“未知枹罕县有何良策,不妨说出来让本官参考一二。”
  阿刺瓦而思应诺一声,颇为自信地说道:“下官以为,我等眼下有上中下三策可循。”
  杨松「嗯」了一声,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坐下:“还请枹罕县为本官详述之。”
  阿刺瓦而思躬身再拜:“这下策,自然是凭城踞守,以待援军。只要朝廷大军及时赶到,便能将西突厥人一网打尽。”
  “只是突厥大军已在百里之外,不日便可抵达,朝廷大军却还不知在什么地方。以眼下城中的兵力,想要拖到大军来援,怕是有些困难……”
  杨松「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继续问道:“未知这中上两策又当如何?”
  阿刺瓦而思成竹在胸道:“这中策,便是弃城而走,领军与兰府之军汇合,集双方之力共抗突厥。只是如此一来城中无辜百姓怕是要遭逢大难了……”
  说到这里,阿刺瓦而思还一脸沮丧的叹了口气,似乎颇为不忍。
  杨松也跟着叹了口气:“上策又是什么说法?”
  阿刺瓦而思闻言精神一振:“这上策,自然是投降西突厥大可汗,为王前驱。如此一来,不仅明公性命无忧,这枹罕县中的百姓也自可逃过一劫。”
  见对方露出狐狸尾巴,杨松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阿刺瓦而思眉头一皱,沉声问道:“不知明公为何发笑?莫非下官所言有何谬误吗?”
  杨松却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道:“若是本官没有记错的话,枹罕县与那西突厥屈利俟毗一样,是氐羌人吧?”
  阿刺瓦而思的脸色越发阴沉:“下官所言,尽是为明公与百姓考虑,与下官出身有何关系?”
  杨松依旧没有理他,抚掌叹道:“枹罕县身为羌人,却能说出「为王前驱」这种话,本官心中甚慰。只是……”
  话到一半,杨松霍然起身,目光灼灼地盯着阿刺瓦而思:“西突厥屈利俟毗者,不过跳梁小丑而已,也配称王?!”
  “你……”
  阿刺瓦而思脸色骤变,正要开口反驳,却被杨松打断:“我大唐圣天子驾前猛将千员,带甲百万,屈利俟毗不自量力,胆敢兴兵来犯,不过自取其辱而已。”
  “尔身为朝廷命官,当此之时,不思为国尽忠,却烂言投降,实在无耻之尤!”
  “来人,给本官将这贼子拖下去砍了!”
  话音未落,立马就有两个精壮的衙役走了进来,压着阿刺瓦而思向外走去。
  阿刺瓦而思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来出主意,却要把命丢了,一边挣扎一边叫嚷道:“四万大军压境,负隅顽抗,唯取死之道而已。明公为一人之私,陷全城百姓于不顾,此举何其愚蠢!”
  杨松却懒得和他再说,挥挥手让人把他拖下去。
  片刻后,伴随着一声惨叫,整个世界恢复了平静,衙役拎着还在滴血的头颅回到堂下交令。
  看着阿刺瓦而思死不瞑目的双眼,杨松冷哼一声,不屑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古人诚不欺我……将这贼子的头颅挂在府门外,若再有敢言投降者,皆照此办理!”
  衙役领命而退,杨松转回内室,将身上的官袍脱下,穿上箱子底吃了许多年灰的明光甲。
  虽然阿刺瓦而思的话在他听来大多都是狗屁,不过有一点却是事实——以枹罕县的能力,根本就不是西突厥人的对手。
  杨松现在能指望的也就是朝廷援军能够早点来到,否则枹罕县恐怕就要和鄯州一样,在突厥人的马蹄下化为齑粉了……
第325章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