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528

  王士忠跪倒在地,将长剑放到一边,十分郑重地给自家老爹老娘各磕了几个响头,这才起身向外走去。
  ……
  刚走到前院,王士忠就被解玉娘拉住。
  解玉娘把一根缰绳递到他手里,说道:“将这匹马带上。”
  “玉娘……这……”王士忠有些不愿。
  这匹马是家里攒了半年的钱才买下的一匹驽马,平日里都是用来拉车耕地的。
  如果没有了这匹马,家里拉车耕地该怎么办?
  解玉娘没好气地拍了一下王士忠的额头,嗔道:“你这个笨蛋,你觉得朝廷能看得上咱家这匹老马么?”
  “妾身让你带上它,只是让那些招兵的人看看,你也是能骑马的。”
  “如此一来,那些招兵的军士自然会高看你一眼。”
  “等你真的从军了,朝廷给你发下新的战马,这匹老马还不是要还回咱们家?”
  经解玉娘这么一点拨,王士忠总算是明白过来,挠着后脑勺,有些不好意思地夸了一句:“玉娘你真聪明。”
  解玉娘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催促道:“快走吧,再耽搁小心赶不上招兵了。”
  “嗯!”王士忠答应一声,牵起老马朝院外走去。
  在他身后,解玉娘看着自家夫君的背影,终于还是没忍住,抬手擦了擦眼角……
第354章
:募兵(一)
  辽阳城……
  因为李恽带着手下再次出发前往倭国捕奴,这座喧闹了一个多月的辽东第一重镇终于恢复了平静。
  只可惜还没过几天安生日子,随着新任关宁卫将军薛仁贵的到来,辽阳城的气氛再次变的躁动起来。
  此番薛仁贵赴任辽东,除了贴身亲卫,还带来了从十六卫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一千精兵。
  这些人会作为关宁卫的教官和骨干力量,帮助薛仁贵将关宁卫打造成一支铁军。
  ……
  王士忠带着同里的十几个青年走到辽阳城门外,正要往里进,却被一个守门的军卒拦住了去路。
  王士忠伸手从怀里掏出几个制钱正要递过去,却被军卒伸手拦住。
  上下打量了众人几眼之后,军卒开口问道:“尔等是来投军的?”
  “军爷好眼力。”王士忠小小的拍了一记马屁。
  军卒摆了摆手:“规矩改了,此番招兵无需再到衙门报备,尔等直接去军营即可……”
  以前的十六卫,因为士兵户籍要从普通百姓转为军户,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大家在投军前都需要先去本地官府报备一声。
  因为此番关宁卫采取的是募兵制,而非府兵制,这一个步骤自然也就可以省去了。
  经过军卒一番解释,王士忠等人也明白过来,道谢几声后调转方向,朝着城外军营赶去。
  ……
  等到一行人来到军营外的时候,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只见营门外宽阔的平原上挤满了人,这其中只有极少数是军卒,绝大多数都是作各种打扮的普通百姓或者士绅子弟。
  在尚武之风浓烈的大唐,成为一个军人,不仅不会受到歧视,反而是一种荣耀。
  因此,除了那些想吃皇粮的普通百姓之外,很多想要建功立业的士绅子弟也将这次招兵当做自己实现理想的踏脚石,为将来的出人头地博上一把。
  加上朝廷此番募兵,除了一个孔武有力的要求外,没有其他任何附加条件,这就使得很多原本被排除在正规军序列之外的游侠和商人子弟也有了入伍的希望。
  正是因此,才会出现这种人山人海的局面。
  ……
  看着涌动的人群,王士忠心里突然有些忐忑。
  他原以为自己骑着一匹马过来,肯定会鹤立鸡群,受到上官的重视。
  但是真当他到了这里才发现,人群中或乘或牵着马匹的人,一眼看过去就不下两千之数。
  和他这匹耕地拉车的老马比起来,那些人的马匹无疑要神骏许多,其中很多都是因伤退役的战马,甚至有些还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宝马良驹,一匹就要好几百金的那种。
  看着那一个个身穿锦绣,被仆从簇拥着的身影,王士忠在心里暗自咒骂:“果然是不当人子,尔等门第高贵,想要从军,直接找个门路就是,何苦来与我等争这募兵名额!?”
  王士忠却是不知道,并非这些人不想走后门,而是根本没有后门可走。
  自从圣旨下发,确定薛仁贵出任关宁卫将军之后,薛府的门槛都快被各路人马踩断了。
  可惜,不管是朝堂重臣还是地方望族,没有一个人能从薛仁贵那里得到提前进入关宁卫的机会。
  大家得到的只有一句话:“想要进入关宁卫,那就凭本事说话,参加募兵。”
  正因如此,此番关宁卫募兵的现场才会一反常态,出现这些贵族子弟的身影。
  ……
  人群中有那见识广博的人,指着那些顾盼自若的身影对身边人介绍道:“看到了么,那个是安州刺史王德王明府家中的后辈,那个是金山都尉南闾家的第三子,那个是青州军门周家的次子……”
  虽然王士忠离那人还有一段距离,不过凭借着出众的耳力,还是将他的话听了个大概。
  王德和南闾信等人,那是整个辽东都很有名的大人物。
  自己居然要和这些人的后辈一起争夺募兵名额,王士忠心里只感觉七上八下的没个着落。
  正在他犹豫不决,打算就此离开的时候,就看见一个有些尖嘴猴腮的青年被几个身穿卫军军服的军卒给抬出了营盘。
  被人抓着手脚,那青年却兀自不依不饶地叫嚷:“某家乃济州都尉之子,我父与樊将军(樊积庆)乃是故交,尔等竟敢如此待我,某家必要到樊将军面前讨个说法!”
  青年一边叫嚷一边挣扎,不过很可惜,他那细胳膊细腿的,根本不是那些军卒的对手。
  几个军卒将这位自称「济州都尉之子」的青年抬到营门口扔了出去,直接转身回营不再理会。
  青年摔在地上,吃痛地「哎哟」一声,在几个家丁的搀扶下从地上爬起来,作势要上前发飙,却被一只大手按住了肩膀:“贤弟听我一言,还是乖乖走开吧。在你之前,一个范阳卢氏的子弟也想去找他们理论,最后是被责打五十军棍之后抬下去的。”
  听说范阳卢氏的人都被揍了,青年终于再也嚣张不起来了。
  范阳卢氏是什么人?
  那可是当今天下五姓七望之一,族中弟子遍布朝野。
  关宁卫这些人连卢氏都不放在眼里,他这个小小的都尉之子算个屁。
  ……
  回头看了拉住自己的人一眼,青年拱手道:“某家庄必,字市三,多谢兄台提点,未知兄台高姓大名。”
  那人似乎有些犹豫,考虑了几息之后才拱手还礼:“某家侯勇,字叔靖,出身上谷侯氏。”
  听到侯勇自报家门,庄必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了几下,扯着嘴角说道:“原来是侯兄,失敬失敬……小弟尚有要事在身,不能久留,日后相见,再与侯兄把酒言欢,告辞告辞……”
  说完,也不等侯勇搭话,直接带着手下分开人群朝远处跑去,就好像身后有什么猛兽在追着他一样。
  不仅是庄必,围在侯勇身边的人也下意识地向后退去,拉开和侯勇之间的距离。
  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侯勇身边就空出一片方圆丈许的空地,看上去格外扎眼……
第355章
:募兵(二)+改革的弊端
  对于众人这种躲瘟神一样的举动,侯勇早就习以为常,只是叹了口气之后就不再言语。
  其实要真论起来,他背后的上谷侯氏虽然不能和五姓七望比,却也算是世家中比较拔尖的存在了。
  往日里,想要投靠到侯氏门下的英雄豪杰数不胜数。
  可惜,侯氏出了一个侯君集。
  陇右那件事情发生之后,侯氏的风评一夜之间跌落谷底,名声烂到无以复加。
  许多沽名钓誉的卫道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侯氏大放厥词,往日受过侯君集打压的人也跳出来落井下石,对着侯氏一阵猛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