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4/528

  苏薇点头应诺,眼角流露出几分笑意。
  皇帝确立储君的消息眼下已经传得满城皆知,她这个皇后又怎么会不知道。
  刚开始的时候,苏薇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担心皇帝立的不是自家儿子。
  可是最近几天,李承乾询问李彻学业的次数比起以往多了不少,现在又要亲自考校。
  这在苏薇看来,就是李彻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最佳证明。
  虽然苏薇没有什么功利心,不过儿子能够成为储君,她这个做母亲的还是很高兴的。
  ……
  李承乾一边喝粥,一边看着苏薇眼角露出的笑意,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他这一次,却是利用了苏薇。
  其实,在那个所谓的立储诏书里,李承乾什么也没写——玉匣里的只是一份空白诏书而已。
  而他之所以要在苏薇面前做这些,只是为了借苏薇和她身边人的嘴,将「李彻已经被皇帝立为太子」这个假消息放出去。
  这么做,是为了在不破坏立嗣以贤这个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将百官的注意力,吸引一部分到李彻这个「太子」的身上,为接下来的军制改革减少一些阻力。
  ……
  沉默着喝完粥,李承乾将碗放到一边,转头对黄安问道:“薛卿他们到什么地方了?”
  和以往的班师献捷只让少数人参加不同。这一次,李承乾下旨让关宁卫全体进京。
  一来是为了让百官见识一下新军的战斗力,二来也是为即将进行的改革提供武力支持。
  只是如此一来,班师的速度也就比平时要慢了不少。
  黄安在心里仔细盘算了一下,答道:“回陛下的话,按照大军行进的速度来看,关宁卫现在应该快到东都了。”
  李承乾微微颔首,吩咐道:“让礼部开始准备献捷的事吧。”
  “唯。”黄安躬身应命。
第397章
:骑兵三件套
  元新三年秋八月丁巳(二十四)。
  此番征讨新罗半岛的三路大军终于班师凯旋,回到了长安。
  朱雀大街两侧的酒馆茶棚一大早就已经客满,店家都请了说书先生,将此番新罗半岛的战役编成段子说给百姓听。
  午时将近,数千名全副武装的关宁卫士兵,在此番出征的三位将领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渭桥,进入长安城中。
  顿时,整座城市陷入欢乐的海洋,「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围拢在朱雀大街两旁的百姓纷纷涌上前,想要近距离观察这些帝国健儿。
  和之前见过的王师相比,这些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关宁卫士卒,已经有了很大变化。
  ……
  首先,关宁卫骑乘的战马,是太仆寺用大唐原有马匹,与突厥战马杂交出来的全新品种。
  这种新式马匹,不仅体型比之前的战马更强健,冲击力和耐力也有所进步,是所有已知战马品种当中最优秀的——汗血宝马那种不可能大规模装备军队的神驹除外。
  其次,在关宁卫身上,大唐自立国以来就坚持的骑兵三件套被彻底抛弃!
  老实说,唐军原有的角弓、横刀、马槊,绝对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梦幻装备。
  可恰恰是因为它们太梦幻了,导致根本不具备大规模列装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这三种武器中工艺最简单的横刀,那也需要一个熟练工匠,耗费至少三个月时间,千锤百炼之后方能成型。
  至于工艺最为繁琐的马槊,光是制作周期就长达四五年,这个过程中但凡出现一点瑕疵,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此前大唐之所以能够负担这种明显不合常理的花销,纯粹是因为府兵制的特殊性,所有的经济压力都被转嫁到了普通士兵身上,朝廷根本不用在军备上花一分钱。
  而现在朝廷想要取消府兵制,用募兵制代替,当然就不能再继续这么奢侈的给所有人都配备这三件套了。
  是以,在李承乾的授意下,墨苑的工匠们研发出了新的骑兵三件套。
  骑兵们原先使用的角弓,被更为轻便的柘木弓替代,横刀,则变成了宋明时期广为流行的雁翎刀,至于唐军用来冲阵所用的马槊,全部被替换成了硬木长枪。
  ……
  根据朝廷组织的几次演练来看,使用新三件套的骑兵,相比现有的骑兵,在冲阵能力上有所减弱,但是在持久力上却要更为出色,毕竟弯刀要比直刀更加省力。
  最重要的是,新式的骑兵三件套,成本比起原先的三件套,节省了足足七成!
  对于想要组建至少五十万大军的大唐朝廷来说,这里面能省下的资金,是谁也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
  因此,即便不考虑军制改革的因素,唐军制式武器的更新换代,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提上日程。
  ……
  围观的百姓并不知道这其中的许多曲折,他们只知道,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王师,在气势上要比之前更加凌厉,更能让他们安心,这就已经足够他们为之欢呼了。
  骑兵队伍中,王士忠神情激动地看着道路两旁欢呼的人群,胸膛里的心脏剧烈跳动。
  几年前,他还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连老婆都讨不到的臭穷酸。
  可是几年过去,现在的他,不仅衣食无忧,还讨到了一个好老婆。
  最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也是有官职在身的人了。
  此番征讨高句丽,虽然没有真正开打,不过仅凭消灭高句丽国内残余的抵抗势力,大家也得了不少功劳。
  现在的王士忠,已经是关宁卫的队正,只要在武苑培训一段时间,就能够走马上任。
  【吾能有今日,全赖陛下天恩!吾当竭尽所能,为陛下效死!】
  王士忠想到这里,目光灼灼地看向龙首原上的大明宫。
  明朗的日光下,大明宫就仿佛一座凌驾于人间的神之宫殿。
  ……
  太极宫,太极殿。
  李承乾并不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个脑残粉。
  此时的皇帝陛下,早已从大明宫移驾到了太极宫,就等着献俘仪式的开始。
  当朱雀大街上的欢呼声隐隐传来的时候,李承乾从御座上起身,登上了停在殿外的御辇,缓缓朝着承天门的方向驶去。
  此时的承天门,早已是一片人潮涌动。
  上千名大小官吏云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京兆府,长安令,等等等,足足排出数里开外。
  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留在长安的各国使臣也都站在百官身后,等着一起瞻仰王师凯旋的军威。
  李承乾的銮驾走太极门,经承天门大街,一路来到承天门下,御楼升座。
  皇帝仪仗刚刚出现在城头,远处献捷队伍恰好抵达承天门广场。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自然是此番大军的第一统帅,左武卫大将军,刚刚晋封琅琊郡公的牛进达。
  与他落后半个马头的,正是另外两路大军的统帅,关宁卫将军薛仁贵和代表李恽前来长安朝觐天子的河北王府典军卫统。
  牛进达一声令下,众人纷纷下马,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下缓步前进,每走出一步,就有一队士兵留下,最后真正走到承天门下的,只有牛进达三人。
  人群中的兵部尚书李绩缓步出列,来到牛进达面前,高声道:“献俘!”
  李绩刚一说完,所有站在承天门外的人都跪了下去,护卫在四周的禁军附和着高声喊道:“献俘!”
  说话的同时,手中长枪猛地往地上一墩。
  木制的枪身与青石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响声,布置在承天门上的鼓乐随之响了起来。
  站在李承乾身边的太常张行成高声宣道:“行礼!”
  话音未落,站在远处的关宁卫将士就将早已准备好的俘虏押到近前。
  看了那些瑟瑟发抖的俘虏一眼,李绩再次高声上奏:“奉旨出征高句丽三国,所获俘囚,谨献阙下,请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