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528

  当年的侯君集,就好像一只马上就要吃人的饿狼,对谁都龇牙咧嘴。
  但凡朝堂议事,也不管是不是他的管辖范围,他都要跳出来插一杠子。
  反观现在的侯君集,就好像一只躲在暗处的雄狮,虽然表面看上去没有丝毫一样,可是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突然跳出来给你一口。
  和以前的侯君集相比,现在这个样子的他,无疑会更加危险。
  是以听说皇帝要单独留下侯君集,生怕惹祸上身的众人连忙告退,匆匆离开。
第453章
:皇帝的脑洞
  眼看着百官跟躲瘟神一样躲着自己,侯君集神色古井无波,丝毫看不出生气的样子。
  待到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这才对着重新登上御座的李承乾躬身一拜:“未知陛下将老臣单独留下,可是有何差遣?”
  李承乾不置可否:“侯卿勿急,先坐下再说……来人,给陈国郡公赐座。”
  “谢陛下!”侯君集道谢一声,跟在内侍身后朝一旁走去。
  等到侯君集落座,李承乾开口问道:“侯卿不日便将前往陇右领军,不知可有什么事情需要朕为卿家做的?”
  按照武苑曾经提出的那个计划,侯君集是要领着玄甲军前出西域,镇压西域三十六国的。
  可是随着西突厥悍然起兵,大唐的作战计划也不得不随之做出改变。
  虽然侯君集要对付的目标依旧是西域三十六国,但是麾下统辖的人马,却从原定计划的五万,降低到了三万。
  以西域三十六国的废柴程度,三万人本应该是够了的。
  不过考虑到西突厥或者吐蕃有可能增援西域,这三万人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是以,如果侯君集有什么需要,李承乾不介意给他开个后门。
  ……
  稍作沉吟之后,侯君集微微躬身道:“陛下鸿恩,老臣感激不尽!然西域三十六国,无非土鸡瓦狗而已,三万大军,尽可以聚而歼之,无需准备其他。”
  李承乾微微颔首:“卿家能有如此气魄,朕便放心了。朕这里有一件事,希望卿家能为朕分忧。”
  侯君集闻言顿首再拜:“陛下但有所命,臣必万死不辞!”
  李承乾嘴角挂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朕要卿家去做的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无需卿家千死万死……”
  听到皇帝这么说,侯君集心脏就是一颤,隐隐觉得有些不安,可是话都说出去了,哪有收回来的道理,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皇帝千万不要坑自己。
  李承乾没有理会有些忐忑的侯君集,转头对黄安吩咐道:“去将人带进来吧。”
  “唯!”
  黄安应诺一声,朝殿外走去,很快就领着一个身披甲胄的身影回到殿中。
  ……
  “儿臣李彻,参见父皇!”
  李彻跟在黄安身后来到御陛之下,神态恭敬地朝御座上的李承乾行了一礼。
  “彘儿免礼……来人,给中山王赐座。”李承乾就像当年李二陛下对待他那样,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
  “谢陛下。”李彻顿首再拜,起身退到一旁,与侯君集相对而坐。
  李承乾将目光转向侯君集,淡然说道:“侯卿,中山王眼下也已年十六了,虽不是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憨货,却也没怎么见过世面。”
  “大战在即,朕意让他随卿一同出征,让他见识一番我大唐壮丽河山,见识王师赫赫之威,卿以为如何?”
  自从李彻身披甲胄出现在殿上的那一刻起,侯君集就大概猜到皇帝要干什么了。
  此刻心中担忧变成了现实,顿时让他感觉内心苦涩无比。
  ……
  要说当今这位天子,确实是亘古未有的一朵奇葩。
  想当初中山郡王才四岁多,就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当今陛下送出了东宫,扔到华阴书苑,和一群战争遗孤一起读书学习。
  彼时,整个长安官场都为此震荡不休,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太子疯了,先帝更是为了这件事,将他禁足了好几个月,令他反思己过。
  可是即便皇帝和群臣一起反对,太子却还是顶住了压力,强硬地将中山郡王留在了华阴书苑。
  接下来的几年,中山郡王鲜少再出现在朝野的视线之中,可是每一次出现,都会引来朝野的惊叹。
  和之前那些养在深宫的皇子皇孙们比起来,这位自小就深入民间的皇长子,无论是体魄还是见识,都远在水准线之上。
  用某些喜欢掉书袋的老夫子的话来说,就是——“观之颇有人主之姿。”
  ……
  虽然谁都说不清楚所谓的「人主之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不过随着李彻一天天长大,朝野上下许多人都在等着他从华阴书苑毕业,被已经登基继位的当今陛下立为太子,坐镇东宫的那一天。
  只可惜众人的期待最终沦为了梦幻泡影。
  成为了皇帝之后的李承乾,脑洞变得比他当太子的时候更加深不可测。
  出阁之后的李彻,位份虽然从嗣王提升为了亲王,可是却依旧差了半步,没能登上储君之位。
  为了避免朝臣给自己找麻烦,用祖宗制度、先王遗训为借口逼着自己立太子,皇帝甚至鼓捣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密诏传位」制度,一副「只要俺活着,你们就别想知道太子是谁」的做派。
  ……
  如果说这些东西百官还能够捏着鼻子认下,那么皇帝现在的这番作为,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
  当今天子虽然尽量表现的对几个儿子不偏不倚,可李彻再怎么说也是皇长子,还是皇后所出的嫡子。
  这两个身份加起来,就注定了他和其他的皇子不一样。
  按照曾经立嫡立长的传统,李彻就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即便按照皇帝眼下强推的「立嗣以贤」的制度,经过大理寺历练的李彻,也是储君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而自从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再没有了让太子领兵作战的例子。
  很多皇帝宁可自己御驾亲征,也不愿意让太子领军。
  因为不管做皇帝的是为了什么原因让太子领军或者从军,最后落在旁人眼里,都会认为这是皇帝想要搞死太子的举动。
  就比如《左传》中记载的晋伐东山皋落一事。
  当年的晋献公让自己的太子申生领军攻伐皋落,卿大夫里克几次三番的上奏反对,最终却没能拗过晋献公,申生依旧领军出征了。
  最后的结局既美好也残酷。
  依靠晋国的强大实力,申生干脆利落地击败了皋落,为晋国征服了一大片新的领土,为晋国霸业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可是回到朝堂之后,申生就开始面临朝野上下的诽谤,各种流言纷纷扰扰,最终逼的申生在自己的封地之中上吊自杀。
  在那之后,晋国历经四代乱政,最终在晋文公重耳继位之后才重回正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第454章
:锻炼
  申生的悲剧,在于他虽然身为太子,可是却不怎么受晋献公待见,这才会被自家老爹摆那么一道。
  当今天子虽然不至于像晋献公对待申生那样对待李彻,但是架不住文武百官各有各的心思啊。
  自从李承乾登基之后,后宫规模不断扩大,他的子嗣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按照李承乾定下的制度,这里面每一个人,未来都有问鼎至尊的资格。
  虽然眼下看来,李彻进位储君的呼声是最高的,但是其他几个皇子,也都有着各自的支持者。
  万一这些人学着当年的晋国大臣那样,造谣中伤李彻该怎么办?
  即便当今天子是圣明之君,不会被朝野舆论左右,可如果要是李彻顶不住压力,做出什么不忍言之事,作为陪同他一起出兵的侯君集,下场一定不怎么美好。
  更何况,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强如侯君集,也不敢保证能将一切都控制在掌握之中。
  若是出了什么意外,一个不小心,把皇长子这个号练废了,只怕把他全家老少的命一起搭上都不够赔的,甚至连上谷侯氏都要受到牵连。
  ……
  将其中利害权衡清楚之后,侯君集起身来到御陛之下拜倒:“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也。正所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中山王殿下乃天潢贵胄,自当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为要,岂可轻涉其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